近日,《人物》雜誌社一篇名為《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裏》的文章成為關注熱點。文章指,在外賣平台系統的算法與數據驅動下,外賣騎手的配送時間被大大壓短,而騎手為了避免差評、維持收入,不得不選擇逆行、闖紅燈等做法,極大限度地壓榨着自己的身心健康。
點外賣已經成為普通民眾的生活方式之一,外賣小哥大家也再熟悉不過,文章擊中了外賣行業其中的痛點,引發了民眾對外賣小哥的同情,所以迅速刷屏朋友圈。
外賣平台餓了麼迅速作出反應,給用户出了一道選擇題:你願意多給我5分鐘嗎?沒想到卻引發了新一輪的爭議。
下面是具體內容:
“系統是死的,人是活的。將心比心,餓了麼在保障訂單準時的基礎上,希望做得更好一點。1、餓了麼會盡快發佈新功能:在結算付款的時候增加一個 “我願意多等5分鐘/10分鐘”的小按鈕。如果你不是很着急,可以點一下,多給藍騎士一點點時間。餓了麼也會為你的善解人意一些回饋,可能是一個小紅包或者吃貨豆。2、餓了麼會對歷史信用好、服務好的優秀藍騎士,提供鼓勵機制,即使個別訂單超時,他/她也不用承擔責任。每個努力生活的人都值得被尊重。”
但沒想到,外賣平台迅速推出的這個帶有危機公關意味着的改進措施,卻引來了新的爭議。有人説“挺好,這樣就不用每次都備註不需要趕時間的話了”,但更多的是質疑,認為這是道德綁架,甩鍋給消費者。
很多人覺得這好像不對勁兒:明明是外賣平台制定的規則逼着外賣員去冒風險,不違章就沒法按設定的時間完成送餐任務,但現在又“人性”地來個“多等5分鐘”功能,暗示顧客”外賣員那麼辛苦,都是你們逼出來的,你們得寬容一些,不選個多等5分鐘良心何安?”
“你願意少掙5塊錢嗎?”還有人直言,“這個功能只會被小哥用來多接幾單”“我給他多5分鐘,他不會用來開慢點走慢點,遵守一下交通規則,只會用來再多接一單,治標不治本”……
網友建議,與其讓消費者多等,不如平台整改優化系統,設定送達的時間不要那麼極限,派單更加合理。
其實,外賣騎車被“壓榨”時間的職業生存狀態,本質上也反映了外賣行業的人力成本問題。勞動者超強度、高風險工作,同時低待遇、低保障,這兩方面結合製造了行業的繁榮和發展。社會各方面不是沒有意識到可能存在的問題,但要提升勞動者的整體福利保障,僅僅有意識確實不夠,需要經濟、法律等綜合條件的成熟。
(綜合自澎湃新聞、中國新聞網、@餓了麼、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