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精糧足正當時 小米造車是不是必贏局?
今年二月中旬,曾經就傳出過小米要造車的傳聞,但彼時小米官方曾經明確表態,一直在關注電動汽車生態的發展,並就相關行業進行持續評估以及研究,而集團關於電動汽車製造業務還沒有到正式立案階段。
沒成想,短短一個月之後,感冒尚未痊癒的小米掌門人雷軍在發佈會上神情嚴肅,但不難演示自己內心的狂熱。
“我決定親自帶隊,這將是我人生中最後一次重大創業項目!我願意押上我人生所有積累的戰績和聲譽,為小米汽車而戰!”
雷軍如是説。
站上風口還是趕了晚集?
在小米宣佈造車之前,類似小米的高科技公司進軍智能電動車領域屢見不鮮,因為特斯拉、蔚來等品牌的存在,科技企業與電動車製造行業實則已經趟平了道路,可行性早已經被證實,而能夠走多遠的問題,通過特斯拉不難看出,電動汽車高速增長的行業和市場已經形成。
從這個角度看,小米所處的環境前途光明,正如同雷軍創立小米時留下的那句話: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起來。
目前,特斯拉、國內造車新勢力蔚來、小鵬、理想,以及眾多傳統車企的入局,新能源市場格局已經初步形成,那麼,小米造車雖是大勢所趨,但是不是趕了晚集呢?
那就得看小米造車的實力了,從發佈會以及小米近些年涉足汽車行業的態勢來看,目前,手握1080億元現金流、首期投入的100億人民幣、未來10年計劃投資的100億美元的小米,其實已經有了足夠的底氣。
除了大手筆的投入,真正讓小米未入局便具備造車優勢的點在於,小米對基於硬件的互聯網服務模式理解深刻,也有着行業內最豐富的軟硬件融合經驗和最活躍的智能生態,另外別忘了,小米還坐擁全球無數的米粉信賴,以目前小米的技術實力,未來通過車聯網與小米手機、家居等產品形成智能生態系統不算難事。而雷軍在發佈會中也表示,智能電動汽車將是小米智能生活綜合生態拓展的必然選擇,也是智能生態不可或缺的關鍵組成部分。
造車對小米來説真的很難嗎?
入局汽車行業的風險,通常來説是巨大的資金投入以及緩慢的見效期,從初始研發到產品落地,這當中但凡出了點差錯,造車計劃可能就會面臨着流產的風險。不過,對於智能純電汽車而言,見效期是能夠有效縮短的,傳統汽車所認為的核心技術其實都可以沒有,電池電控電機可以外採,行駛轉向、懸架制動等都可以與成熟的車企合作代工來完成,甚至不用自己建設經銷網絡,完成消費者終端體驗可能也只需要在城市一角建設體驗店即可。
所以,在小米造車模式還未明確之前,並不能因為小米造車零經驗而看衰其前景,畢竟智能電動車的核心技術已經不在於造車技術本身,而是智能生態系統的成熟度,這一點,或許將是小米汽車破局最重要的一環,目前來看,小米與其他類似高科技汽車創業品牌相比,優勢十分巨大。
再者説了,小米在汽車領域也並非毫無經驗,蔚來、小鵬均有投資,車載智能公司也不乏小米投資的身影,此外,大量C端電子產品用户,極有可能實現驚人的轉換率,甚至可以直接斷定,小米只要造出了一款相對靠譜並不乏亮點的車型,即便統計對比,產品力優勢不大,小米汽車也不會缺銷量。
總結:
即便競爭對手頗多、打開市場也尚需時日,但個人對小米造車的前景還是非常看好的,畢竟不怕燒錢、不怕賠錢不是誰都可以做到的,想想十年前的小米,尚不懼怕任何業界巨頭,而十年後的小米,已經有了數萬人的研發團隊以及全球第三的手機業務,對雷軍來説,兵精糧足,造車正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