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一次極地大營救

難忘的一次極地大營救

“雪鷹12”直升機成功救援俄羅斯“紹卡利斯基院士”號被困人員情景。
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攝

難忘的一次極地大營救

中外救援隊員們在協商救援行動細節。
新華社記者 張建松攝

在南極,來自不同國家、不同膚色的科考人員和睦相處,親如一家。無論誰遇到危險,不問來處,大家都會施以援手。在這裏,更能體會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深刻涵義。

為尋訪當年“雪龍”號極地大營救那段歷史,2019年10月,我踏上南極。遠遠的,白茫茫中,五星紅旗格外耀眼。中國長城科考站站長劉雷保在凜冽的寒風中迎接我們。

白、藍、墨,是這裏的底色。去掉繁華,大美至簡。陽光下,巨大的冰川幽藍,神秘莫測。

南極大美,卻也大險。在這裏,你會邂逅最原始的美麗,也會遭遇最艱難的險境。

2013年12月23日,俄羅斯科考船“紹卡利斯基院士”號靜靜停靠在聯邦灣海域。靠近南極磁點的區域,冰層厚,浮冰多,天氣惡劣多變。剛剛還是豔陽天,瞬間狂風捲起,裹挾海上大大小小的浮冰,直衝船體。

奔赴

處於極晝的南極羅斯海域,午夜2時以後才漸漸地漫過一層墨色,寂靜的天空,繁星點點。

23日凌晨5時2分,中國極地科考船“雪龍”號安靜的船艙裏,突然響起電話鈴聲。“Mayday!”這是國際最高等級的求救信號!

船長王建忠從睡夢中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驚醒,得知俄籍“紹卡利斯基院士”號被困冰海,74名船員和乘客危在旦夕。

原來,一些旅客沒有按照船長規定的時間從冰蓋上返船,耽誤了撤離時間,導致“院士”號被困浮冰。令人擔憂的是,船體嚴重受損,兩座巨大的海上冰山,正分別從船頭兩舷緩緩靠近,距離已不足1.2海里。如果形成浮冰擠壓,船隻側翻,在南極海域,就意味着面臨絕境。

船長髮出了求救信號。

中國“雪龍”號是距它最近的船隻,約600海里。王建忠的本能反應是“救人”!他和領隊劉順林一碰頭,決定一邊向國內報告,一邊着手救援準備。

中國國家海洋局很快批准了救援行動。“雪龍”號迅速向東南調整航向,以最大航速駛往俄船被困海域。法國“星盤”號也加入了救援行列。

一場國際極地大救援就此拉開帷幕。

在最大風力達到11級的海面,船頭擊起的浪花高達20多米,船外大霧籠罩,能見度極低,“雪龍”號在風雪交加的巨浪之間時隱時現……12月27日,“雪龍”號和“星盤”號幾乎同時到達俄船隻被困的區域,救援方案很快確定:兩船一前一後,分工合作,破冰前行,靠近“院士”號實施救援。

隨後傳來一個壞消息,“星盤”號因為補給不足,主機故障,無力破冰而退出救援。

當時,破冰能力更強的澳大利亞“南極光”號遠在八九百海里之外,即便以最快速度趕來,也要兩三天時間。“雪龍”號決定先單兵突進,一邊破冰前行,一邊等待“南極光”號的到來。

眼前,冰情完全超出了預期。大片浮冰鋪滿了海面,最大直徑近千米,厚度也達到3至4米。最要命的是,在風和洋流的作用下,浮冰快速流動,剛剛破冰開出的一條水道,很快就閉合了。“雪龍”號就這樣義無反顧地挺進茫茫天地間……

救援

在發出求救信號時,“院士”號已經被困一天一夜。隨着時間的流逝,聚攏的冰塊凍得更加結實。浮冰擠壓得“院士”號紋絲不動,船體外殼的水線附近已經出現了一條裂縫。眼看着冰山慢慢漂過來,越來越近……各種嘗試都以失敗告終。

當五星紅旗出現在“院士”號的望遠鏡視野裏時,被困多日的緊張、焦躁和鬱悶的人們,情緒開始漸漸舒緩。

12月28日,“雪龍”號到達距離“院士”號6.1海里處,能見度好的時候,已可遠遠看見“院士”號上的乘客。但冰層太厚,超出了“雪龍”號的破冰能力。它再也無法繼續前進,被迫調頭返回安全區。而被寄予希望的“南極光”號,也在距離俄船10海里以外的海域受阻。

至此,破冰救船的計劃徹底擱淺。利用直升機救人,成為唯一的選擇,而擁有直升機的,只有中國“雪龍”號。

浮冰還在聚集,風雪依舊肆虐。“雪龍”號面臨選擇,是走還是留?“星盤”號已經離開,“雪龍”號再走,“院士”號能承受這徹底的絕望嗎?但是留下,“雪龍”號會遭遇多大危險?

劉順林和王建忠合計後,最後決定還是留下!“雪龍”號慢慢調轉船頭,頂着浮冰和風雪的夾擊,再次衝向俄船方向。脱困後,俄籍船長謝廖夫在致“雪龍”號的信中這樣寫道:“那幾天,船上所有乘客每天必做的功課,就是跑去駕駛艙,看看中國船隻還在不在……”

正在一籌莫展時,“雪龍”號接到中國國家海洋預報中心的天氣預報:1月2日天氣將會好轉。時間窗口很短,必須抓住時機,冒險一試!

新年第二天的午後,“雪龍”號上的“雪鷹12”直升機經過6次飛行,成功將俄船上52名乘客轉移到澳大利亞“南極光”號上,完成了這場難以置信的國際大救援。

也許是在“雪龍”號精神的鼓舞下,“院士”號上的22名船員選擇了在船上留守,直到所有乘客被救出。同時,“雪龍”號也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守候“院士”號!你不走,我也不走,共進退!

在船長駕駛台對話頻道,先後傳來“院士”號和“南極光”號船長激動的聲音:“感謝‘雪龍’號!”一位不曾謀面的乘客寫了一首長詩:“感謝冒險解救我們的中國朋友……”

脱困

圓滿完成了救援任務,劉順林和王建忠卻不敢鬆勁兒。眼下“雪龍”號已被“冰封”,以自身的破冰能力,要想突圍困難重重。

劉順林雖然緊張,但他相信,只要抓住機會,“雪龍”號肯定是可以脱困的,前提是要保住船舵。他囑咐船長:“沒了舵等於汽車沒了方向盤,必須把舵保住!”

心裏焦慮,行動卻不能停頓。他們立即召集緊急會議,有條不紊安排緊急預案。所有人員隨時待命,“雪龍”號耐心地等待着……

風向突然反轉。7日凌晨,“雪龍”號果斷利用時機,再次展開脱困行動。17時20分左右,在風力的助推下,轉向80度左右的“雪龍”號船頭正前方,突然夢幻般地閃現出一條寬約10米的水道,15米,20米,水道越來越寬……

機不可失,也不容有失。“雪龍”號開足馬力,大約30分鐘後,前方豁然開朗,零星浮冰迅速向兩邊閃開、閃開……

“衝出來了!”一天一夜沒閤眼的王建忠把多日來的緊張一嗓子喊了出來。船艙內響起了掌聲和歡呼聲。隊員們熱烈擁抱,喜極而泣。

互助

在南極荒涼的雪原上,會偶爾出現一個橘紅色的小屋,在白茫茫的一片雪色中,分外惹眼,分外温暖。

那是應急屋。不論膚色、種族、國別,只要有需要,都可以走進去使用這裏儲備的食物和物資。但有一個條件,當你有能力回來的時候,一定要重新補給物資,幫助下一位需要走進這裏的人渡過難關。

在南極,不分你我,守望相助,人們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解更深了。


《 人民日報 》( 2020年08月02日 07 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56 字。

轉載請註明: 難忘的一次極地大營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