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科林·麥克雷VS湯米·馬基寧,一段不可磨滅的青春

由 夏侯依絲 發佈於 體育

WRC(World Rally Championship)世界汽車拉力錦標賽始於1973年,是FIA國際汽聯四大賽事之一,與F1齊名。WRC的賽車必須以量產車為基礎研發改裝而成,並在世界各地的雨林、泥濘、雪地、沙漠及蜿蜒山路等臨時封閉路段進行比賽,與場地賽有着本質的區別,更加多未知數構成它獨有的刺激與魅力。每年全球有近10億人次通過各種方式觀看WRC比賽。

一般來説,WRC一年在全球範圍內有13站比賽(也有過7站、16站不等),每站的第一至第十名車手與車隊都能依次序獲得不同的積分,每年FIA國際汽聯與車隊商討後都會公佈下一年賽歷。在歷史的長河中WRC 可以分為:The Early Years(B Group前) : 1973 - 1981 、Group B : 1982 - 1986、Group A: 1987 - 1996、World Rally Cars : 1997 - 2016(2013年賽事更替為Group R)、World Rally Cars(45週年): 2017 - 至今的5個改革階段,每一個階段對賽車的規則要求與積分系統都有着不同的更改。

就以我們今天重點説到的Group A為例。Group A規則下對動力、重量,允許的技術和總成本方面均會受到限制,而且必須最低量產2500輛原形車。所以這時的WRC不止更安全,而且更加親民了。 這讓斯巴魯與三菱創造了屬於自己的輝煌,同時也是它們日後沒落的導火索。

WRC除了車手冠軍還會有車隊冠軍。比起其它賽事,WRC更講求團隊合作性,從車手與領航員的合作,再到與車隊工程師以及隊內隊友之間溝通都非常重要。

想必大家都對WRC的比賽有一定概念了吧,那麼現在開始科林·麥克雷(Colin McRae)與湯米·馬基寧(Tommi Mäkinen)、斯巴魯與三菱對決的精彩故事吧!

1993-1994年是屬於豐田的天下,成功把藍旗亞推翻的豐田到1994年為止,已經獲得了兩次車隊與三次車手冠軍。就在這時,一顆新星正在醖釀,那顆新星正是科林·麥克雷(Colin McRae)。

1991年科林·麥克雷(Colin McRae)與斯巴魯簽約,併為其在英國拉力錦標賽(BRC)效力,在效力期間連續獲得91-92年英國拉力錦標賽冠軍。與此同時,他偶爾也會到WRC參加比賽,如1989在福特車隊、1991-1992在斯巴魯車隊中上陣。

1993年科林·麥克雷(Colin McRae)正式全力轉戰WRC,他駕駛着Legacy RS在新西蘭站獲得人生第一個WRC分站冠軍,並且在全年總積分排到了第五。而1994年他更進一步,分別在新西蘭與自己的家鄉英國獲得分站冠軍,全年總積分排名第4.這比起大部分車手來説,算是順風順水了。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Legacy RS的表現平平,斯巴魯發現尺寸偏小的賽車更適合WRC賽場,而且有同樣想法的三菱已經在1992年9月推出Lancer Evo I作為賽車了。所以1993年,斯巴魯實驗性地把Vivio 4WD與Impreza 555作為賽車。最終, Impreza 555成為了斯巴魯的主力戰車,這也是日後與Lancer EVO開展曠世之爭的車型。

另一方面,比科林·麥克雷(Colin McRae)大四歲的湯米·馬基寧(Tommi Mäkinen),早在1988年就駕駛着藍旗亞 Delta HF 4WD拿到了芬蘭拉力錦標賽冠軍。直到1991年他的身影才出現在WRC,他先後輾轉在馬自達、日產、藍旗亞、福特。直到1994年,他才駕駛着Ford Escort RS Cosworth 在芬蘭站獲得自己第一個WRC分站冠軍,然而他全年總積分僅排在第十。

雖然同在“菜鳥時期”,他的戰績與科林·麥克雷(Colin McRae)相比並不出彩。也許湯米·馬基寧(Tommi Mäkinen)只是沒有找到那輛能與他人車合一的良駒而已。但無論如何,1994年都是他們嶄露頭角的一年。

1995年是斯巴魯與科林·麥克雷(Colin McRae)輝煌的一年,三菱也逐漸展現出實力。不過斯巴魯的主要對手並不是三菱,而是預算比斯巴魯車隊高出三倍的豐田。今年 科林·麥克雷(Colin McRae)的對手也並非剛轉投三菱的湯米·馬基寧(Tommi Mäkinen),而是同隊的老牌西班牙名將卡洛斯·塞恩斯(Carlos Sainz)。

今年的比賽共有8站(摩洛哥、瑞典、葡萄牙、法國、新西蘭、澳大利亞、西班牙、英國),作為資歷不多的科林·麥克雷(Colin McRae)起初並不被看好。因為他是屬於那種“要麼幹,要麼翻”的衝鋒型車手,在比賽中油門總是牢牢踩到底,所以他總是隔三差五就上演翻車大戲。因此,隊內的高層更看好曾獲兩次世界冠軍的卡洛斯·塞恩斯(Carlos Sainz)。

果不其然,開賽之初的前兩站(摩洛哥、瑞典)他就因為撞樹和引擎故障而不能完賽。相反卡洛斯在第一站就獲得冠軍,而第二站冠軍則是由三菱的名將肯尼斯·埃裏克森獲得。第三站,卡洛斯神勇迴歸再度奪冠,而科林·麥克蘭僅獲得季軍。第四站法國站,豐田展現出強者的制霸能力,科林·麥克雷(Colin McRae)僅獲得第五,他的冠軍夢已經岌岌可危了。

此時,卡洛斯·塞恩斯(Carlos Sainz)牢牢地站在積分榜的榜首,但上天總是那麼喜歡突如其來的意外,他在假日休息中的一次森林騎行中不慎受傷。這無疑是給科林·麥克雷(Colin McRae)提供了奮起直追的可能。

第五站來到了科林·麥克雷最喜歡的新西蘭,他不僅曾在此獲得自己生涯第一個分站冠軍,而且他在新西蘭的表現簡直可以用所向無敵來形容。最後,他在本站順利地獲得本站首冠。

此時,卡洛斯的積分為50,而科林麥克雷僅有40分。來到了澳洲站,卡洛斯·塞恩斯(Carlos Sainz)再次迴歸,但最後以退賽收場。雖然此站冠軍是三菱的名將肯尼斯·埃裏克森獲得,科林·麥克雷則獲得第二。但比賽中,豐田的賽車展現出了不可思議的速度,這不禁讓人開始懷疑。

來到了西班牙站,豐田的賽車在排位賽中制霸。但在賽後一位檢察官發現了端倪,那一個非常聰明的作弊手段,豐田在渦輪節流器上動了手腳,讓賽車的馬力提高了50匹之多。也因此,豐田被取消了餘下兩場的參賽資格。斯巴魯車隊發現,突如其來的變卦導致他們已經早早鎖定了車隊冠軍頭銜。

為了以防萬一,斯巴魯車隊定下規矩:排位賽兩位車手可以隨便搏鬥,但正賽中必須按排位賽的排名安全地完成比賽。最終卡洛斯·塞恩斯(Carlos Sainz)在排位賽中快了幾秒,顯然科林·麥克雷(Colin McRae)並不服氣,而且對於這些隊內要求,他也覺得十分不公平,非常唾棄。結果,他在正賽跑出不可思議的速度,隊內想要他慢一點已經成了不可能。雖然最終正賽的成績是科林·麥克雷(Colin McRae)領先,但因他不聽車隊安排而內部加罰1分鐘。卡洛斯·塞恩斯(Carlos Sainz)也隨之獲得自己家鄉的分站冠軍,而科林·麥克雷(Colin McRae)則屈居第二。

比賽來到最後一站,該站是科林·麥克雷(Colin McRae)的家鄉英國站。卡洛斯·塞恩斯(Carlos Sainz)與科林·麥克雷(Colin McRae)的積分此時打成平手,均為70。那就意味着,本站誰勝出就能獲得年度車手冠軍!果不其然,在萬眾矚目之下,這位極具潛力的瘋狂車手爆發出所有潛力,用一個驚人的成績獲得了該站的冠軍,全年以90積分壓卡洛斯·塞恩斯(Carlos Sainz)的85分奪冠。年僅27歲的科林·麥克雷(Colin McRae)在自己的家鄉捧起了WRC年度車手冠軍的獎盃,這是他整個WRC生涯最高光的時刻!與此同時,斯巴魯今年亦都獲得首個車隊冠軍。

1996年,科林·麥克雷(Colin McRae)由於1995年成功,已經躋身一線車手,而卡洛斯·塞恩斯(Carlos Sainz)因此轉投福特。沉寂已久的湯米·馬基寧(Tommi Mäkinen)也終於在這年遇到自己的“赤兔”,那就是三菱 Lancer Evo Ⅲ。由於豐田被禁賽,所以今年的WRC僅有三菱、斯巴魯、福特三支車隊參加。

96年全年9站(瑞典、肯尼亞、印度尼西亞、雅典、阿根廷、芬蘭、澳大利亞、意大利、西班牙)比賽中,駕駛三菱 Lancer Evo Ⅲ賽車的馬基寧仿如開了竅一般所向披靡。遇神殺神、與佛殺佛的馬基寧除了印度尼西亞與意大利站退賽、西班牙站獲得獲得第五外,其餘賽事分別拿到了5個冠軍(瑞典、肯尼亞、芬蘭、澳大利亞、阿根廷)和1個亞軍(雅典),全年以123分的年度積分大幅度拋離第二名獲得3個分站冠軍的科林·麥克雷(Colin McRae),與獲得1個分站冠軍的卡洛斯·塞恩斯(Carlos Sainz)勇奪年度車手冠軍。

1997年,WRC發生了有史以來的第三次大改革,Group A變成了World Rally Cars 。為了吸納更多汽車廠商參加,FIA取消必須量產2500輛原形街車的規定。今年有很多車隊的賽車均變成了專為賽事定製的WRC車型,而三菱則因為它的Group A指定的量產車市場需求量非常大,所以依然堅持按Group A往常的方式去更新換代,並沒有去獨立研發定製賽車,所以依然以名為Lancer Evo IV的新車為主力。斯巴魯的賽車雖然已使用WRC 97來命名,但實際上它依然沿用Group A量產的模式考慮民用版車型,這也為日後他們沒落埋下了種子。

縱使今年豐田迴歸,保守的策略讓積累深厚的三菱與斯巴魯依然屹立於世界之巔,今年的看點依然是湯米·馬基寧(Tommi Mäkinen)與科林·麥克雷(Colin McRae)的世紀之爭。

這是槍騎兵與翼豹埋身肉搏最激烈的一年,全年14站比賽,其中湯米·馬基寧(Tommi Mäkinen)獲得了4個分站冠軍(葡萄牙、西班牙、芬蘭、阿根廷)、4個季軍、1個亞軍以及1次第六名與4站退賽。而科林·麥克雷(Colin McRae)則拿到5個分站冠軍(肯尼亞、法國、澳洲、英國、意大利)、1個亞軍、以及2次第四與5站退賽。湯米·馬基寧(Tommi Mäkinen)憑藉更高的完賽率以及更多的前三排名以微弱的1分之差取得了年度冠軍,成功衞冕!但廠商冠軍依然是更容易發揮出極致的斯巴魯獲得。

*兩位車手在最後一站後,表現出惜英雄重英雄的一面。

1998年,是全面屬於三菱的一年。雖然今年有西亞特、標緻、雪鐵龍、雷諾、現代的加入,呈現百花齊放之勢,而且三菱還是沿用Group A的規則去製造出Lancer Evo V,但三菱的另外一位車手,未來的新一代英國傳奇理查德·伯恩斯(Richard Burns)嶄露頭角,獲得人生前兩個分站冠軍(肯尼亞、英國)。

另一方面,湯米·馬基寧(Tommi Mäkinen)依然在全年13站比賽中努力爭取帽子戲法,而今年對他窮追猛打的除了科林·麥克雷(Colin McRae)還有身處豐田車隊的卡洛斯·塞恩斯(Carlos Sainz)。結果,湯米·馬基寧(Tommi Mäkinen)以五個分站冠軍、2個季軍以及6站退賽,所獲得的58分,有驚無險地戰勝僅兩站退賽的卡洛斯·塞恩斯(Carlos Sainz),成功完成帽子戲法!而且,加上今年理查德·伯恩斯(Richard Burns)神勇的表現,最終三菱也獲得了屬於自己的廠商冠軍!

*本賽季三菱車隊車手與領航員的合照

1999年,科林·麥克雷(Colin McRae)轉投福特,而理查德·伯恩斯(Richard Burns)轉投斯巴魯,與三菱的湯米·馬基寧(Tommi Mäkinen)頗有幾分“一人一城”的意思。而擁有迪迪爾·奧里奧爾(Didier Auriol)與卡洛斯·塞恩斯(Carlos Sainz)兩位老牌名將的豐田也不容忽視。值得一提的是,這年WRC還新增了中國站。

經過14站激烈的戰鬥,湯米·馬基寧(Tommi Mäkinen)駕駛着Lancer Evo VI獲得4個分站冠軍、三個分站季軍力壓理查德·伯恩斯(Richard Burns)完成4連冠的霸業! 車王湯米·馬基寧(Tommi Mäkinen)的名號隨之誕生。顯然,湯米·馬基寧(Tommi Mäkinen)已入選為WRC歷史上最成功的車手之一。

有人説,只有湯米·馬基寧(Tommi Mäkinen)才能把Lancer Evo的動力全部壓榨出來,事實上他確實是槍騎兵最好的將軍,激進精準的駕駛一往無前,技藝精湛。只有他能把Lancer Evo推向極限,如同舞者般在比賽中起舞。

由於歐洲廠商的定製賽車突飛猛進,不關心規則而固步自封的日系廠商開始走向了下波路,特別是三菱,在研發第六代戰車Lancer Evo VI之後停滯不前,2000-2001年間除了研發出Lancer Evo 6.5就無新作。2000年湯米·馬基寧(Tommi Mäkinen)僅獲得了一個分站冠軍,而在2001年,在與昔日隊友理查德·伯恩斯(Richard Burns)與宿敵科林·麥克雷(Colin McRae)的鬥爭中僅拿到第季軍。儘管2001年,三菱還為了紀念湯米·馬基寧(Tommi Mäkinen)的偉績,推出了Lancer Evo 6.5 TME限量版。但馬基寧去意已決,翌年轉投斯巴魯。

在斯巴魯服役兩年後,湯米·馬基寧(Tommi Mäkinen)選擇了退出WRC。之後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TommiMäkinenRacing Oy Ltd 幫助更多人成為車手。

無獨有偶,科林·麥克雷(Colin McRae)在福特鬱郁不得志,2003年轉投雪鐵龍後也同樣選擇退出了WRC。更令人遺憾的是,他在07年乘坐直升機時不幸因墜機而逝世。

在整個90年代的鬥爭中斯巴魯共獲得3次廠商冠軍和1次車手冠軍,三菱則獲得4次車手冠軍與1次廠商冠軍。而斯巴魯分別在01、03年再獲車手總冠軍後再難有出色表現,最終在08年選擇退出了WRC。把精力放回在與三菱街車對抗的Impreza STI上。

三菱在湯米·馬基寧(Tommi Mäkinen)出走後痛定思痛,開始研發WRC定製賽車。但為時已晚,成績依然都不如理想,05年三菱退出了WRC。專心於Lancer Evo CT9A世代的街車,成為“街霸”,被車迷廣為流傳。但最後隨着CZ4A的失敗,Lancer Evo 車型最終也難逃停產的命運。一段三菱與斯巴魯從場上鬥爭到場下的集體回憶就此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