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陳必反引深思:足協利益凌駕於俱樂部之上,中國足球如何進步?
繼“公益足球”之後,陳戌源又因“保護國腳”引發了爭議。而縱觀陳戌源到足協接近兩年的時間所惹出的爭議,繼反應了他的立場,有些邏輯恐怕也難以讓人信服。
“菜地”導致的重傷如何保護?聯賽表現理應是李鐵考察國腳的重要標準
然而國腳應該怎麼保護?如果只是説不允許再出現像當年任航、趙明劍那種因續約、轉會問題被三停、下放的情況,或許各方還能接受;但倘若真有類似的情況發生,外界是否也會產生足協介入俱樂部管理的壞印象?而不少國內媒體則將陳戌源提出的“國腳保護”,解讀為避免受傷,這也引發了更大的爭議。
競技體育只要有對抗,就會有出現傷病的可能;而很多時候對抗中,受的是短時間內就有望恢復的硬傷,反倒是無對抗情況下的受傷會更麻煩。去年中超除了大連人青訓基地外,其他五塊場地都因為頻繁使用成了菜地,直接導致不少球員受傷;比如説去年樸成聯賽一上來右膝關節前交叉韌帶斷裂,就是因為場地太差沒踩住引發的。
然而這些國腳都跟俱樂部簽訂了大合同,他們在代表國家隊征戰之前,應該先在俱樂部盡職盡責。何況國家隊每一期集訓名單都不一樣,除了那些國家隊的核心外,其他國腳的身份怎麼界定?而聯賽裏的表現本是李鐵考察球員的重要標準,那如果國腳們在場上都畏手畏腳的,無法在場上發揮自己水平,各個俱樂部還會用麼?李鐵還敢招這樣的人進國家隊麼?這種在俱樂部有所保留的球員,還配得上國腳的稱號嗎?
而國家隊有國家隊的任務,俱樂部也有俱樂部的目標,當不少教練的合同跟賽季目標捆綁在一起,他們的用兵又如何去“保護國腳”呢?
賽會制是門經濟賬,足協是既得利益者
聯賽為國家隊讓路成了既定事實,再聯想到這兩年退出俱樂部太多,整個職業聯賽體系崩塌的現狀,足協也完全可以藉助重心向國字號傾斜的契機,讓聯賽休養生息,甚至是去“行政化”。新賽季中超很多準備工作被交由職業聯盟來處理,但當前出現在我們面前的這個職業聯盟,跟外界所期待的職業聯盟依舊有不小的距離。大多數職業聯盟的工作人員,是從原中超公司過去的,很多核心工作還是足協親自在抓,他們依舊希望通過聯賽來分一杯羹。
按照蛇形分組,原本富力應該去蘇州,津門虎應該去廣州;但足協公開的分組方案裏,把兩家調了個位置。即便今年聯賽要打滿30輪,大家遲早都要碰;但因為各隊歸隊的外援人數不一樣,所以早打晚打難度也不一樣。富力那邊已經有5個外援在國內,而津門虎沒有外援,國內球員班底也是殘破不堪;第一階段一上來誰打津門虎,三分都是手拿把攥的。但反之二轉開啓後,津門虎的外援全部到了,戰鬥力就不一樣了,所以把津門虎和富力對調,對於廣州賽區的幾家俱樂部不太公平。
而富力已經官宣了第一階段,所有主場比賽都在越秀山進行;若不出意外,第一階段恆大所有主場也會放在天河。當然富力只説了所有主場在越秀山,這或許意味着第一階段另外7場比賽,富力需要去大學城、花都、天河(同理恆大另外7場比賽去越秀山、花都、大學城)。但在第一階段看台將開放50%的情況下,廣州兩個隊相較於其他球隊都獲得了主場優勢;之所以足協要給廣州兩個隊製造主場優勢,讓上海兩個隊去臨近的蘇州比賽,讓深足去臨近的廣州比賽,這牽扯到了利益。
賽會制的中超,場地租金、酒店、安保、大巴費用都由足協統一採買,所有俱樂部平攤;而球票收入也將統一打進職業聯盟的賬户參與分紅,按照股權分配,足協會分走36%的球票收入。天河體育場的容量是6萬,開放50%的看台,意味着最多可以進3萬人。要是讓其他地區的球隊去天河打比賽,能坐幾千人就不錯了,但恆大在天河打比賽,坐3萬人肯定沒問題。如果一張票賣100,一場票房300萬,足協就可以分走108萬。。。
“逢陳必反”,足協該如何避免重複20多年前的錯誤?
比如在聯賽准入的問題上,足協原本的要求是年底前解決欠薪。但去年天海沒欠薪,足協卻要求天海的賬户必須要有打完整個賽季的資金,結果天海最後拿不出來被迫解散。然而到了今年,有些俱樂部則是在沒有解決欠薪問題的情況下獲得了准入;《足球》報爆出津門虎方面跟球員溝通,會在未來3-6個月內補齊去年欠薪;著名媒體人白國華則爆出某西部中甲球隊(四川九牛),今年就沒有發過工資,上賽季的獎金至今也沒有發放,個別隊員無法維持正常生活只能已經賣車,而教練組和工作人員工資拖欠的時間甚至超過了半年;球隊的兩大股東對球隊的管理權存在一定爭議,所以本賽季至今沒有任何投入,球隊只能維持最低運轉引援工作也處於全面停滯的狀態。
去年對天海,足協准入採取最嚴格的標準,今年在准入問題上是一拖再拖,條件也一再放寬,且問題並未解決的情況下,這樣的中超真的應該擴軍麼?當國青和國足都在19年刷新了下限,聯賽的基礎架構都快被拆散了,也讓不少在陳戌源上任抱有一定期待的媒體和球迷日漸失望,形成了如今“逢陳必反”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