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足球雖然成績不佳,可起步的時間並不算晚,此人更是人盡皆知

由 烏雅建義 發佈於 體育

中國足球雖然成績不佳,可是,起步並不算晚。
中國的足球最早叫蹴鞠,之所以叫“鞠”,可上溯到石球,約十萬年前的丁村文化遺址首先出土,四萬年前的許家窯文化遺址大量出現。石球最早是狩獵工具,原始社會後期出現了用腳踢的石球及鏤空的陶球。
明《太平清話》也記載:“踏鞠始於軒後,軍中練武之劇,以革為元囊,實以毛髮”。就是説蹴鞠始於黃帝,開始用於軍事訓練。鞠是用皮子做成圓形,裏面裝滿毛髮。戰國《帛書》中有:黃帝殺死蚩尤以後,“充其胃以鞠,使人執之,多中者賞”的記載。

到了北宋時期,便有一個人憑藉精湛的球技獲得了皇帝的欣賞,甚至因此而青雲直上,一直做到了禁軍首領。這個人,就是《水滸傳》中臭名昭著的高俅。其實,他只是蘇軾手下負責抄寫工作的一名小吏。若不是有幸遇到了宋徽宗趙佶,可能他終其一生也無法進入施耐庵的法眼。
元祐八年(1093年),蘇軾將他推薦給了自己的朋友王詵。王詵是駙馬都尉,宋徽宗趙佶的姑父,平時與徽宗多有來往。有一次,王詵見趙佶相中了自己的篦刀,於是派高俅前去趙佶所在的端王府送刀。高俅來到端王府,正看到趙佶在玩足球。
當時,趙佶正踢得滿頭大汗,不亦樂乎。高俅不敢打擾,於是,拿着篦刀在一旁觀看。看了趙佶的球技後,高俅感到不以為然。因為,他平時也喜歡踢球,在他看來,趙佶的球技實在是稀鬆平常。於是,他不時地搖頭,並不斷髮出嘆息的聲音。

趙佶一直認為自己的球技非常出色,一看這個新來的人不僅不為自己喝彩,還不斷搖頭,頓時感到奇怪。徽宗問道:“你看了這麼久,難道你也會蹴鞠嗎?”高俅當時也是年少輕狂,他並沒有表示謙虛,而是直接告訴趙佶自己精通此道。
趙佶聽他這麼説,於是,就邀請他進場踢踢看。高俅也不拘束,坦然地走進場中。為了在眾人面前露一手,他各種運球過人,假動作衝撞,看的趙佶驚歎不已。下場之後,趙佶決定要將這個人留在身邊,好好陪自己踢球。於是,他將高俅從王詵那裏要了過來,當做了自己的親信。
不久之後,趙佶登基稱帝,是為宋徽宗。他本是一個喜歡玩樂的人,如今,在朝堂上面對死氣沉沉的大臣,整天打不起精神。只有當他下朝之後,看到高俅這些球友時,才感到輕鬆愉悦。對徽宗來説,高俅不僅是他的臣子,還是他的好朋友。

他有心提拔高俅,可無奈宋朝的法律規定,沒有功名的人不能步入仕途。高俅沒有功名,除了會踢球外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本領。為了能使高俅做官,徽宗也是煞費苦心。他先將高俅送到邊關鍍金,然後,再找機會提升他。
邊關大將劉仲武為人通透,看到皇帝如此安排,早已明白了是怎麼一回事。高俅來了之後,劉仲武好吃好喝地招待他,並將所有的功勞都算在了他的身上。高俅也算幸運,碰巧那幾年大宋在邊境打了幾個少有勝仗。
但是劉仲武在崇寧三年,吐蕃趙懷德等叛宋的事變中,指揮得當獲得大勝而使趙懷德等復降,大觀二年,童貫及劉仲武在西邊又取得了一次較大的勝利,他們成功地招降羌王子臧徵僕哥,收復了積石軍,有學者認為,當時高俅也參加了以上戰役。

徽宗以此為理由,使高俅步入仕途,並不斷提他的官。在徽宗的安排下,高俅平步青雲,到最後甚至成為了掌管禁軍的殿帥。後世之人都説高俅罪惡滔天,罄竹難書。更有甚者,將北宋滅亡也算在了他的頭上。但是,在官方正史《宋史》上,竟然沒有他的傳記。
按理説,像他這樣的高官,如果有什麼功績或者惡行的話,在史書上都會有記錄的。沒有記載,唯一的可能就是高俅太平庸了,他平庸到連史官都沒有注意到他。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庸庸碌碌的官員,在水滸傳中竟然搖身一變,成為了一個十惡不赦的大奸臣。

那麼,施耐庵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其實,這與施耐庵的經歷密不可分。他自幼勤學不綴,十九歲便已滿腹韜略,高中秀才。三十六歲的時候,施耐庵考中了進士,説起來還是劉伯温的同年。進士及第後不久,朝廷便派他去錢塘做官。驚才豔豔的施耐庵本想實現自己心中抱負,可元末的官場早已是渾濁不堪,根本不會給他施展自己才華的機會。
他想憑藉自己的清廉來肅清吏治,力挽狂瀾,但在積弊已久的官場中顯得那樣渺小。三年之後,已經心灰意冷的施耐庵毅然辭去了官職。在他看來,寧可辭官不做,也不能幹出違背良心的事來。無論如何,他是不會和那些賣官鬻爵之徒同流合污的。高俅胸無點墨,除了蹴鞠水平高之外別無長處。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竟然步步高昇,做到了殿帥。

兩相對比之間,施耐庵更感懷才不遇。於是,他把對高俅,對官場,對時局,甚至對自己懷才不遇的怨氣,通通都寫到了自己的著作中。在他的筆下,高俅自然而然地成為了一個能與蔡京等人相提並論的大奸臣。金聖嘆在評《水滸傳》時就説過:“蓋不寫高俅,便寫一百八人,則是亂自下作也;不寫一百八人,先寫高俅,則是亂自上作也。”
參考資料:
【《太平清話》、《帛書》、《水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