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亞洲足壇醖釀劇變!日本考慮脱亞入歐,“袋鼠”返洋?國足怎麼辦

由 弓四清 發佈於 體育


當中國男足國家隊處於“靜默”狀態時,亞洲足壇正醖釀着一系列劇變,影響着中國足球未來發展。

1、薩爾曼或連任亞足聯主席。

10月1日是新一屆亞足聯領導班子競選報名截止日,目前,僅有現任主席薩爾曼一人報名參加主席職位競選,這也意味着現年57歲的巴林人謝赫-薩爾曼連任已經毫無懸念。按計劃,2023年2月1日至2日,亞足聯將在巴林舉辦第33屆全體會員大會,主要任務是投票選舉產生新一屆亞足聯領導班子,任期是2023年—2027年。

2、俄羅斯足球謀求“脱歐入亞”?

由於俄烏衝突,國際足聯、歐足聯宣佈針對俄羅斯足球的一系列嚴厲制裁措施,包括禁止任何國際比賽在俄羅斯本土進行;俄羅斯隊只能用“俄羅斯足協”名義參賽,不能掛俄羅斯國旗或奏俄羅斯國歌;禁止俄俱樂部參加2022-23賽季任何歐足聯俱樂部賽事;駁回申辦2028年和2032年歐洲盃的申請;對參加2022-23賽季歐國聯小組賽的俄隊實施降級至C級;禁止俄羅斯女足參加2022年歐洲盃和2023年世界盃,等等。

俄羅斯主帥卡爾平在接受媒體採訪談及是否會加入亞足聯時表示:“讓我們看看什麼時候能夠完成,六個月內可能不會,兩三年後也許可以,但是我希望能夠在一年內迅速解決這個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9月24日,在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進行了一場國際足球友誼賽,俄羅斯隊客場2-1擊敗吉爾吉斯斯隊,這或許是一種信號。

3、日本着眼2026世界盃考慮“脱亞入歐”

據日媒爆料稱,日本足協正在為備戰2026世界盃醖釀“脱亞入歐”,一攬子計劃中包括參加下一屆歐洲國家聯賽,目的是增加與更多歐洲強隊交手機會,終極目標是2050年奪得世界盃冠軍。

日本男足在亞洲無疑是超一流。目前,FIFA世界排名24位,亞洲排名第2;從2005—2022年,球隊排名變化軌跡看,最高世界排名是2005年15位,最低世界排名2017年57位,近4年穩定在前30位,亞洲排名穩定在前2位。

從1998—2022年,日本隊連續7次出現在世界盃賽場,最好成績是3次晉級16強,作為4屆亞洲盃冠軍得主,日本足協的定位是“弄斧到班門”,全力挑戰歐美足壇勁旅。

日本隊受邀參加過2屆美洲盃,1999年美洲盃2-3秘魯、0-4巴拉圭、1-1玻利維亞;2019年美洲盃0-4智利,2-2巴拉圭,1-1厄瓜多爾,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日本是混編二隊(5名老將+ U22國奧),有16人是第一次代表成年國家隊參賽,平均年齡22.3歲,已經加盟西甲皇家社會的久保健英那一年才18歲。

大家知道,日本隊卡塔爾世界盃小組賽對手有德國、西班牙人兩支歐洲勁旅,另一隊是哥斯達黎加。主教練森保一從2018年8月開始執掌帥印,24場熱身賽有21場對手是美洲和非洲球隊,風格與歐洲隊完全不一樣,尋找歐洲強隊熱身是備戰2022世界盃的迫切需要。

日本足協今年不惜花巨資組織2次“麒麟杯挑戰賽”,受邀參加6月“麒麟杯”的是巴西、巴拉圭、加納、突尼斯4隊,受邀參加9月“挑戰賽”的是美國、厄瓜多爾,而歐洲球隊在FIFA比賽日都忙於歐國聯比賽,根本沒時間陪日本“過招”。 

2026美加墨世界盃決賽圈擴軍至48隊,歐洲參賽隊多達16支,日本碰歐洲球隊幾率更高。對日本足球而言,與亞洲隊交手,既得不到鍛鍊,也無法讓日本球員提起興趣,像東亞杯這樣有韓國隊參加的賽事,旅歐的日本球員也不會參加,因此,打進2026世界盃8強也好,實現2050年奪得世界盃冠軍目標也罷,日本足球考慮“脱亞入歐”,參加歐國聯比賽是更現實的需要。

四、澳大利亞足球重返大洋洲? 

澳大利亞足協2005年3月“脱洋入亞”,2006年1月1日成為亞足聯成員,那麼,原本屬於大洋洲的“袋鼠隊”為何要加入亞足聯呢?

其實,這和世界盃名額分配有關。

大洋洲足球影響力低,從卡塔爾世界盃名額分配能夠看出來,歐洲13席,非洲5席,南美洲4.5席,中北美和加勒比地區3.5席,亞洲4.5席(不含東道主),而大洋洲僅0.5個席位。

澳大利亞男足一直是大洋洲足壇頭牌,1980—2004年,4次奪得大洋洲國家杯冠軍;新西蘭是唯一能與之叫板的球隊,1998、2002年2次稱霸。

從1986年世界盃開始,大洋洲成為一個獨立賽區,擁有了0.5個晉級附加賽名額。作為大洋洲區冠軍隊代表的澳大利亞,若想晉級世界盃正賽必須再過最後一道關口,打贏洲際附加賽,不過,每一屆對手來自不同洲。

1986年澳大利亞隊在附加賽輸給歐洲的以色列隊,1994—2002年先後輸給南美的阿根廷、亞洲的伊朗、南美的巴拉圭。2006年世預賽是“袋鼠隊”最後一次以大洋洲球隊身份打附加賽,淘汰烏拉圭晉級決賽圈。

澳大利亞足協挖空心思擠進亞洲,收穫自然不小,已經連續5次晉級世界盃決賽圈,其中2次通過世預賽附加賽擊敗洪都拉斯、秘魯闖進2018年、2022年世界盃正賽。

有傳言稱,澳大利亞足協或考慮重返大洋洲,當然,還是與世界盃名額分配有關。

2026世界盃決賽圈首次擴軍至48隊,名額分配是歐洲16席、非洲9席、亞洲8席、南美洲6席、中北美及加勒比海6席、大洋洲1席,這46席直接晉級決賽,東道主1席或多席,並佔用該洲名額。剩餘兩席將通過附加賽決定,參賽球隊是除歐洲外,各大洲各出一隊,東道主所在大洲額外再出一隊打附加賽。

澳大利亞男足世界排名39位,假設澳隊重返大洋洲,2026年或2030年世預賽能遇到的對手是新西蘭(世界排名103)所羅門羣島(137)新喀里多尼亞(160)巴布亞新幾內亞(161)塔希提島(162)、斐濟(163)瓦努阿圖(164)美屬薩莫亞(188)庫克羣島(189)薩摩亞(191)湯加(197);以澳足的實力,鐵定拿到大洋洲唯一出線名額,新西蘭則只能通過附加賽實現晉級世界盃正賽夢想,新西蘭人會同意嗎?此傳言大概率是以訛傳訛。

五、中國足球怎麼辦?

一方面,中國足協要力爭有更多人進入新一屆亞足聯領導班子,增加關鍵崗位的話語權,即便是不能為中國足球謀得一些“好處”,也儘量避免被競爭對手“暗算”,畢竟“朝中有人好辦事。” 

目前,亞足聯執委會有29名成員,17個常設委員會,主席16人,副主席20人,委員人數多達227人。

足協有9人在亞足聯各委員會任職,除杜兆才既是國際足聯理事,也是裁委會主席外,劉馳是“參賽管理機構”ECB主席,沈睿是紀律委員會副主席,張劍、羅釗、劉傑、蔡勇、孫雯、費健6人分別是法律委員會、發展委員會、市場委員會、技術委員、女足委員會、會員協會委員會委員,任期到明年1月底結束。

值得注意的是,上一屆亞足聯領導班子換屆,中國失去了競賽委員會、媒介與聯絡委員會委員兩個職位。競賽委員會不如秘書處競賽部有實權,但涉及世預賽、亞洲盃等競賽規則的一些提案,會在競賽委員會進行討論。

目前競賽委員會主席是越南人陳國峻,副主席是伊拉克的馬蘇德,在FIFA排名前10的亞洲球隊中,除中國和伊朗外,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卡塔爾、阿聯酋、沙特、阿曼、烏茲別克等在該委員會都有委員。

另一方面,時不我待,足協必須抓緊明確男足國家隊主帥人選,儘快組建新國足,積極備戰2023亞洲盃和2026世預賽,畢竟中國隊2026美加墨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首場比賽時間已經確定,是明年11月份,對手待定。

眾所周知。國足的FIFA世界排名高低至關重要,直接影響2023亞洲盃決賽階段、2026世預賽的分組抽籤。而中國隊近10年最高世界排名是2017年10月57位,目前世界排名78位,亞洲排名11位,提高世界排名最有效的辦法是多打國際比賽,多找歐美強隊進行熱身。

因此,可考慮從2023年開始恢復每年一屆的“中國杯”國際足球錦標賽,仍像前三屆一樣暫定為4支參賽隊。

前3屆賽事影響力不小。第一屆參賽隊有智利(世界排名29)、克羅地亞(15)、冰島(63),第二屆參賽隊有烏拉圭(13)、威爾士(19)、捷克(32),第三屆參賽隊除南美勁旅烏拉圭(13)外,還有烏茲別克(77)、泰國(111),給人感覺有湊數嫌疑。

中國足協必須堅持邀請強隊,不能倒牌子,變“爛尾樓”。比如,參賽隊除邀請世界排名前35位的歐美強隊外,還可考慮邀請上屆亞洲盃冠軍或亞洲排名第1的球隊,這樣有利於給國足加壓,也能提升賽事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