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要想成大器,請記住3句話,看懂了你的人生一片光明

做人要想成大器,請記住3句話,看懂了你的人生一片光明

很多父母,很多時候,都會拿別人家孩子的長處來對比自己家孩子的短處,然後就是“恨鐵不成鋼”的期待。最不濟也要自己的孩子“大器晚成。”

在孩子如何成器上,父母操碎的心比打碎的碗要多得多!

孩子能不能成器?孩子如何成器?

有些家長耐心缺失,棍棒相加。有些家長身先垂範,端正家風。

還有更睿智的家長,知道情景式教學,像孟母一樣,千金買鄰。

但是,不管你用什麼方式,在打磨孩子成器的道路上,都別忘了三句話。

“玉不琢,不成器。”

這句話很常見,小孩子一入學堂,先生就會讓背《三字經》,裏面就有“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其實,這話最早源於《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

一塊璞玉,是要經過切,琢和不斷的打磨才能最終成為一方美玉的。自從西王母在崑崙山瑤池與周天子相會,臨別送了周天子八車玉石後,玉的價值就被世人發現了,優秀的男人就被比如成“温潤如玉”了,打磨玉石就成了教習男人成功的最恰切的比喻了。

“玉不琢,不成器”,最早出處應該追溯到春秋成書的《詩經》了,《淇奧》“瞻彼淇奧,綠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要讓孩子成器,就要有對待璞玉的耐心,“切,磋,琢,磨”,不同於“鑿”,更不同於“砸”,是絕對的細活,急不得!

第二句,“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這是老子《道德經》第十一章裏的一句話。埏埴,簡單説就是陶泥的意思,用陶泥做陶器,要是做成實心的,能用嗎?陶器之所以成為可用的器皿,就是因為中間的空啊!

教育孩子也要像製作陶器一樣,讓孩子保持一顆純淨的內心,別讓孩子過早地成為“小大人”,被利慾填滿心壑,這樣“實心”孩子,早期也許很“實用”,放之長遠,已無“器量”空間來盛載最終的成功了。

做人要想成大器,請記住3句話,看懂了你的人生一片光明

第三句,“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這句出自《周易·繫辭下》第五章。

易曰:“公用射隼,於高墉之上,獲之無不利。”

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何不利之有?”

我的解釋也許更加準確易懂,那就是“當你備足了弓箭和鷹犬,擁有高人一等的武備後,雄視天下,找準時機,天下就會垂手可得!”

“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就是要讓孩子紮紮實實打好基礎,等待時機,大顯身手!

記住上面三句話,你的孩子終將成器!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931 字。

轉載請註明: 做人要想成大器,請記住3句話,看懂了你的人生一片光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