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是哪個學派,其實很多的人還是比較關心的。在很久以前,荀子的祖輩們,是來自春秋時期的一個諸侯國,那個國家的名字叫做荀國,而荀子的祖輩們在晉國時候也做過將軍,後來改名為中姓氏。而到了後代荀子的族人為了避難又改為了荀氏。因為荀子的一些思想,所以讓荀子成為了流芳百世的人物。
荀子畫像
説起荀子,相信很多的人都知道荀子是戰國時期儒家學派的主要人物,也就是説荀子是儒家學派的,在那個時候也是一名優秀的政治家和思想家,不管在何時,所發表的任何言論,到了後世都成為了讓人所學習的榜樣。
在荀子的觀點裏面,有一些觀點是靠近唯物主義思想的,他反對天命學説,他覺得人定可以勝天,上天的預警,根本都是不重要的,只有人為的因素可以改變自己的現狀和自己的命運。
所以在這個主張上,很多的人也對於他的主張感覺到奇怪,但是到了後來,這樣的主張其實也是被認可的。這也成為了儒家學派中比較重要的主張之一。當然荀子也有其他的主張,這些都成為儒家學派的經典,讓很多的人在提到這些主張的時候,都會想起荀子就是儒家學派的人物。
不管怎麼説,荀子都在儒家學派中具有着重要地位的,對儒家學派中的發展也做出較大的貢獻,也在某種程度上推動了儒家的發展。
荀子的行政思想
荀子出生於戰國時代的趙國,是我國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和政治家,被尊稱為“荀卿”。荀子信仰儒學,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辭賦之祖。代表作品有《荀子》,弟子中比較著名的是李斯、韓非和張蒼,再傳弟子賈誼學富五車,對後世影響也很大。
荀子石像
客觀來説,時至今日,荀子的行政思想仍然具有相當大的積極意義。
一是倡導節用節流。他先後提出了“務本節用則無極”、“節用裕民”、“節用以禮”、“節其流,開其源”等多項節儉持政的主張。對當時奢侈腐化的皇室貴族具有一定的警醒意義。
二是倡導忠職敬業。苟子提出了“從道而不從君”的忠君原則,對於制中、宰爵、司徒、治田、虞師、鄉師、工師等身為人臣的忠職也進行了論述和明確。他提出的君主早朝不能太晚、為臣者敬業守職的精闢見解在我國的封建社會享有較高地位,一直沿襲到末期。
三是倡導嚴於修身。我們常引用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這句名言就出自荀子。他提出的正人必先正己,以實際行動替代無謂的説教,彰顯的是率先垂範的人格魅力。
四是倡導親民愛民。荀子提出“君也,舟也;庶人也,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其中,“水能載舟,水亦能覆舟”一句以最淺顯的道理建言君主平政愛民,使政權穩定牢固。
五是倡導尚德尚能。他主張打破貴族壟斷的做法,任人唯賢,做到內不阿親,外不避仇,這樣才能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儘管,荀子的行政思想帶有一定的封建主義色彩,完全以維護統治階級利益為出發點,但也應該客觀地看到,上述觀點也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和較大的深遠影響,值得我們研究和借鑑。
荀子思想的影響
荀子名況,字卿,是戰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和政治家,世人尊稱他為“荀卿”,曾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和楚蘭陵令。
荀子石像
荀子學識淵博,作為封建新興地主階級的思想家,他既承了前期儒家學説精髓,又廣泛吸收了百家學説之長,兼收幷蓄、博採眾長,建立並不斷完善自己的思想體系,形成了古代唯物主義。
從人文角度,他提出了性本惡的性惡論,重點強調了後天環境影響和人文教育作用,成為了與孟子的‘性善論’的相對觀點。他提出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相互的人文理念,被歷代開明的封建君主所採用。
從自然角度,他提出尊重自然規律,他不信天命、不尚鬼神,但提出了人定勝天的思想。
從政治角度,他提出了經濟發展與物質文明、禮治法治並重的理論雛形,既堅持儒家的禮治原則,又關注人類的物質需求。他提出的任用賢能、崇尚節儉對穩定和鞏固政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一是荀子思想具有學術批判精神,是春秋戰國時代各種學術、學説爭鳴、交融的一個縮影,具有積極的學術發展意義。二是荀子不折不扣地傳授和弘揚儒家經典絕學,使得中華禮儀文明得以延續和發揚,功不可沒。三是荀子思想不僅是紙上談兵,坐而論道,而具有較強的實踐意義,他講學於齊、仕宦於楚、議兵於趙、議政於燕、論風俗於秦,實現了出世與入世結合,承擔了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