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門兵變後,李淵為什麼不出兵鎮壓李世民呢
玄武門之變從客觀的角度來看,這就是李世民發動的一場兵變。事件導致的結果便是:李建成、李元吉被殺死,李淵只能將皇位傳給李世民,李世民被立太子,李淵沒有了任何話語權,只好在不久後退位。李淵身為皇帝,眼看着三個兒子互相殘殺,心中自然也是心痛的。那麼為何李世民沒有被李淵鎮壓呢?
1、玄武門事件發生後,李世民依舊尊重李淵
玄武門兵變後,李世民並沒有選擇逼宮,而是將整件事情的經過為李淵概述了一遍。要知道當時的李世民是可以直接進宮要求李淵退位的,世民已經買通了所有的御林軍,可以説李淵手上沒有任何軍隊。想要從外調兵,簡直是不可能發生的。
李淵聽後,大致明白了世民的意思,並不是要求李淵立刻退位,而是告訴李淵:是建成與元吉預加害自己,自己迫不得已才出手的。不過是個明眼人就能夠看出來,如果世民沒有提前準備動手,他怎麼可能殺死建成、元吉呢?
李世民這樣做完全是為了給李淵一個台階下,李淵也只好説:事已至此,多説無益,好生安在建成與元吉吧!
李淵正是看中了李世民這種即使自己穩操勝券還是非常謙虛的態度,李淵也只好就坡下驢,沒過多長時間就將皇位傳給了世民。他在此期間的確能夠召集外兵鎮壓世民,相信世民也會乖乖的讓外兵捆綁到李淵面前,可以李淵完全沒有這樣做的必要。
2、當時李淵的直系繼承人只有世民一個
李淵的江山有一半是世民打下來的,也是世民第一個提出反隋,反覆訴説才説服李淵從太原起兵,世民一路上過關斬將才讓李淵登基成皇。李淵當初也答應過世民,一旦登基世民一定是太子,可李淵迫於立長不立賢,只好立建成為太子。
當時李建成與李元吉雙雙被世民手下的兵將殺死,若在調兵鎮壓了世民,那麼李唐江山應該傳給誰呢?李淵一共生有四子,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元吉、四子李元霸。四子戰死沙場,長子、三子紛紛離世,如若不傳給李世民,大唐真的很可能在當時就改性了。
李淵對於世民還是有好感的,登基後天下依舊有很多反王,也是世民帶領瓦崗寨的各路英雄才鎮壓成功,李唐江山開疆擴土,世民居功至偉。單單封秦王怎麼能彰顯他的功勳呢?既然先太子已故,相信世民做這個位子也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當時李淵還想讓建成與世民分別在洛陽與長安共同治理李唐天下,可是這只不過是一種美好的幻想罷了,本人堅信如若這項決議執行,首先可以肯定的是玄武門之變不會發生,可建成與世民二人之間一定會有一場驚天動地的大戰,那時百姓流離失所,少數民族此刻若乘虛而入,天下最終的歸屬者是誰真的很難想象。
3、李淵已經心灰意冷
玄武門之變後,李淵已經年邁,即使三個兒子互相殘殺,心中悲痛安分,自己也不能表現出來。相信那一段時間的李淵是心灰意冷,手心手背都是肉。世民的能力很強,可建成的實力也不弱。據《資治通鑑》記載李建成在用兵上也不弱:
建成納計,乃克長安;魏徵獻言,乃平河北。
這便是在正史中找到建成唯一的資料,相信很多人對於建成的印象是不好的愚昧無能、聽從殘暴三弟李元吉的話、貪杯好色,這些幾乎與英明神武的“天可汗”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要知道真正的李建成絕非這樣的。李淵不是庸才,他即使在遵從古訓也不會將太子之位給李建成。畢竟剛剛有前朝之鑑。
前文的引用,是講建成攻克長安與河北之功,可見在打天下的時候並非只有世民努力了,建成一樣在努力。不過李淵分建成為太子最大一部分的原因還是由於其孝順,以及有着不俗的管理能力。世民打仗厲害,治國不一定厲害,這是很正常的。
建成死後,李淵只是希望世民能夠多學一些治國的才能,便把皇位傳給世民。因為當時李淵是心灰意冷的狀態,只是希望李唐江山能夠更好地傳承下去。
總結:李淵是一個好皇帝,可他並不是一個好父親。他經常對許諾孩子們空頭支票,這也是誘發玄武門之變的原因之一。對此大家是怎麼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