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後, 劉禪為何禁止大臣奔喪? 一細節體現劉禪的聰慧

據《三國志》記載:“亮卒於敵庭,周在家聞問,即便奔赴,尋有詔書禁斷,惟周以速行得達”。諸葛亮病故時,劉禪下令禁止大臣前往奔喪,只有譙周動作快得以抵達。

那麼劉禪為何要這麼做呢?其實這恰好反映了劉禪的聰明之處。

諸葛亮死後, 劉禪為何禁止大臣奔喪? 一細節體現劉禪的聰慧

歷史上,我們對蜀漢後主劉禪有一個流傳千年的評價:“扶不起的阿斗”。的確,蜀漢基業亡於劉禪之手,當魏軍入境時,劉禪聽信宦官黃皓所謂的鬼神巫術,結果錯失了防禦的最佳時機,導致國家滅亡。從這一點可以看出,劉禪的確算不上是明君,但説他“扶不起”則又有點過了。

為什麼這麼説呢?因為諸葛亮對劉禪的評價還不錯,史載,諸葛亮評價劉禪是“知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知識豐富,學習速度超過了他的預期),劉備知道後非常欣慰,説“審能如此,吾復何憂”。

諸葛亮死後, 劉禪為何禁止大臣奔喪? 一細節體現劉禪的聰慧

如果説這裏頭可能有諸葛亮奉承的嫌疑的話,那麼下面這段記載則坐實了諸葛亮的評價,諸葛亮在《與杜微書》中提到:“朝廷(劉禪)年方十八,天資仁敏,愛德下士。”諸葛亮當年力主殺掉養子劉封,也是為了確保劉禪的地位。

可見,諸葛亮對於劉禪的能力還是比較肯定的。此外,還有一件事也能看出劉禪的能力:司馬懿奪權後,夏侯霸逃到了蜀漢,當時夏侯霸有個心結是自己的父親夏侯淵被劉備陣營斬殺。但劉禪當時的處理方式非常聰明,他不但親自出城相迎,還巧妙的説了句“卿父自遇害於行間耳,非我先人之手刃也”。

諸葛亮死後, 劉禪為何禁止大臣奔喪? 一細節體現劉禪的聰慧

接着他開玩笑的指着自己的兒子説“此夏侯氏之甥也”(我兒子還是你的外甥呢),劉禪的皇后是張飛女兒,而張飛之妻又是夏侯淵的堂妹。劉禪一句話就拉近了與夏侯霸的關係,自此,夏侯霸死心塌地效忠蜀漢。

所以,劉禪算不得是明主,但至少是個中庸的國君,而且政治能力和情商非常高,他懂得如何收攏人心,也懂得如何治國。

那麼諸葛亮死後,為什麼劉禪禁止奔喪呢?

諸葛亮死後, 劉禪為何禁止大臣奔喪? 一細節體現劉禪的聰慧

很多人説那是因為諸葛亮輔政多年,劉禪大權旁落,好不容易等到諸葛亮死了,所以才用這種方式報復(正如明朝的萬曆報復張居正一樣)。其實這種觀點並不正確,因為劉禪始終對諸葛亮是“以父事之”。

此外還有一個細節,在諸葛亮靈位送回成都後,劉禪率文武百官出城二十里相迎,然後又素服發哀三日。對於諸葛亮生前的人事安排,也未作任何否定和改動。這一細節足可看出劉禪的聰慧之處(知道諸葛亮留下的人才有用,也知道通過素服發哀收攏人心)

諸葛亮死後, 劉禪為何禁止大臣奔喪? 一細節體現劉禪的聰慧

由此可見,劉禪對於諸葛亮也許不是真的有“父子”情義,但至少他很清楚諸葛亮的路線是對的,是能幫助他守好這份基業的。所以,禁止大臣奔喪,是劉禪的報復發泄完全是後人的主觀臆測,否則後來他為何要素服發哀?

真正的原因是,諸葛亮作為蜀漢柱國,病故後,劉禪需要儘快穩定局勢。早在諸葛亮病重時,劉禪就派尚書僕射孫德去前線向諸葛亮諮詢後事安排,諸葛亮病故,劉禪哭倒在地,但同時,劉禪又緊急下令,在成都實行宵禁,這也是為了避免蜀漢主力大軍在失去統帥後,朝廷局勢發生大的動盪,導致蜀漢猝亡。

諸葛亮死後, 劉禪為何禁止大臣奔喪? 一細節體現劉禪的聰慧

所以,諸葛亮剛死,劉禪即下令“禁止奔喪”,其實是國家處於動盪時採取的一種最聰明最冷靜的選擇。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04 字。

轉載請註明: 諸葛亮死後, 劉禪為何禁止大臣奔喪? 一細節體現劉禪的聰慧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