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愷之三絕是哪三絕 顧愷之為什麼被稱為三絕

顧愷之三絕

顧愷之是東晉非常著名的畫家和作家,他被成為中國繪畫和書法的鼻祖。顧愷之博學多識,擅長於山水畫和人物畫,他的繪畫作品注重傳神,主張以形寫神。山水畫在他的紙上渾然天成,人物畫在他的畫筆下栩栩如生。根據史書的記載,當時的人稱他為三絕,分別是畫絕、文絕和痴絕。

顧愷之畫像

《顧愷之三絕》的文言文中,主要寫了顧愷之三絕的主要內容,詳細介紹了他會被稱為三絕的由來。下面來看一下文章大致的內容。

顧愷之字長康,是東晉無錫人。顧愷之既有學識又有才氣,人們問他關於會稽山的山和水的形狀和外貌,顧愷之便説:“千山秀麗,萬水爭流。草和樹木朦朦朧朧,就像是雲朵和彩霞。”顧愷之非常吃甘蔗,都要先從根部吃起,人們感到好奇,他説這樣才會漸入佳境。

顧愷之尤其擅長於繪畫,而且畫得出神入化。謝安非常其中他,認為自古以來沒有人能跟他比。每次所畫的人狀,在當時都是非常有名的。曾經畫裴楷的肖像,在臉頰上加上三根毛,看的人覺得非常有神韻。

顧愷之又十分相信小法術,認為求它必定就能得到。有人曾經給他一片柳葉來欺騙他:“這是蟬用來遮蔽自己身體的,你用來遮蔽自己,別人就看不見你了。”顧愷之很高興,拿它來遮蔽自己的身體,以為別人就看不見他了,所以非常珍愛這片柳葉。

因此,世上的人稱他有三絕:才絕、畫絕和痴絕。

顧愷之畫論

顧愷之所寫的畫論在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中有所記載,完整的畫論有3篇,分別是《魏晉勝流畫贊》、《畫雲台山記》和《論畫》。通過這些畫論的理解和解析,我們便能看出顧愷之對繪畫創作的構思和想法。

顧愷之畫像

在上面的3篇畫論中,可以基本歸納出其中的中心意思,即傳神論、遷想秒得、以形寫神等等。“傳神”主要思想就是要重視對人物精神狀態的表達,用精神來表達人物的內心思想。顧愷之認為描繪手彈奏五根弦的畫面雖然很細膩也很難把握,但是相比較描繪“目送飛鴻”的精神和內心又可以説是簡單得多了。同時在論畫中提出“以形寫神”的繪畫境界,就是強調人物的形態和神態都應該具備。“遷想”是指讓作者在對人物描繪的過程中,要通過觀察對象的生活方式和狀態,以此來進行構思和揣摩,從而達到自己想表達的效果,簡單地來講就是想象創作的過程。“妙得”就是指要巧妙地把握人物的內在的本質和精神。總的來説,“遷想妙得”的意思就是要求作者做到主觀和客觀的相互統一,同時要與自己所描繪的人物以及讀者的思想相互的融合。

這些理論事實上是從謝赫的六法論中延伸而言的,可以説是論點的先驅。後來經過顧愷之自身的理論和實踐漸漸地演化出屬於他自己的觀點,對後來的中國畫的創作和美學的思想觀點有着非常深刻的影響。

顧愷之吃甘蔗

顧愷之是東晉時期的人,有很大的才藝,不僅能作詩寫賦,而且他的字也寫的特別漂亮,尤其很擅長繪畫,精通於畫山水畫和人物畫,是當時有名的畫家。他的為人豪爽大方,又極其幽默,同時又有點痴呆,因此人們稱他為“痴絕”。這裏要講一個關於他吃甘蔗的故事。

顧愷之畫像

有一天,顧愷之跟着桓温去江陵進行視察,當地的官員來拜見桓温,另外還帶來了當地的特產甘蔗。桓温見了十分開心,説:“這裏的甘蔗是非常有名的阿,大家有幸能夠嘗一嘗。”於是,大家聽了都開始吃起了甘蔗,並且不斷誇讚甘蔗很甜很好吃。

唯獨只有顧愷之一人出神地望着江面沒有心思去拿甘蔗。桓温見他出神,於是就故意挑了一個很長的甘蔗,把甘蔗尖頭給了顧愷之,顧愷之也沒注意,就開始啃了起來。桓温看到顧愷之的吃相,笑了起來,説:“甘蔗甜嗎?”周圍的人也跟着笑了起來,説:“我們的甘蔗可甜了,不知道顧參軍的甘蔗如何?”這時,顧愷之才回過神來,看到自己吃的是一根甘蔗的尖頭,才知道他們為什麼要嘲笑自己。他順手舉起甘蔗,説:“你們根本不懂得如何吃甘蔗,吃甘蔗可是有很大的講究的。”大家看他這麼認真回答,笑着説:“那你説怎麼個講究法?”顧愷之説:“你們一開始就吃這麼甜的部分,後來就越吃越不甜,最後就反胃了。而我從尖子開始吃起,到最後越來越甜,這就叫做‘漸入佳境’。”


顧愷之女史箴圖

《女史箴圖》是中古東晉時期的作品,作者是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原來的作品已經找不到了,現在存在的是唐代時期的摹本。原來的作品是由12段情節所構成的,但是目前只剩下9段。此繪畫作品是根據西晉張華的《女史箴》為創作來源,原文為十二個節段,所以繪畫作品也分為十二段。

女史箴圖

先來説説《女史箴》的寫作的背景。西晉晉惠帝是歷史上有名的昏庸無能的皇帝,他小的時候就不喜歡讀書,整天就知道吃喝玩樂。等他繼承了晉武帝的皇位之後,也沒有收斂,後來政權落在了皇后的手裏。皇后賈氏獨攬大權,十分狡詐,又非常狠毒,荒淫無度,這種行為令朝廷中的大臣既不滿又十分擔憂。於是,朝廷中的大臣張華蒐集了歷代來的先賢聖女的事蹟,稱作出了《女史箴》,以此來表示告誡和警示。後來東晉的顧愷之根據文章的不同內容來進行創作不同的繪畫內容,各段的繪畫內容非常完整地表述了箴言的含義,所以此作品被稱為《女史箴圖》。中國歷史上的名畫《女士箴言》也因此問世。本來箴言的內容是用來告誡宮中的女子,之後也傳到了民間,民間的女子也按照《女史箴》裏面的要求來規範自己,影響比較深遠。

顧愷之所作的《女史箴圖》用平常的生活例子為題材,筆法細膩,人的神態和形態都有準確地體現。畫面中的線條優美婉轉,人物形態各異,衣帶飛舞,顯示出翩翩欲仙的感覺。

顧愷之的藝術成就

顧愷之具有現實主義的繪畫精神和風格,是繪畫歷史上的大宗師,就像一顆燦爛無比的星星,永遠照耀着中國的畫壇。

顧愷之畫像

顧愷之所創作的人物,從人物的形態上來看,比較修長、清瘦、俊秀;從人物的精神和氣質上來看又具有風度和才華。在繪畫的用筆上,他主張細膩的“春蠶吐絲”的畫法,線條大小均勻,粗細變化不大,線條又十分流暢,給人一種輕快、明朗的裝飾效果,同時又相互聯通、相互緊密聯繫的特點,讓人看了感覺非常有故事感。顧愷之的繪畫理論的主要觀點是注意人物的神態,內容主要是包括對人物的性格的理解,甚至人物所處的社會地位等等,同時又提出要用形態來傳達神韻,用聯想的方式來進行描繪等觀點,從這些方面來解決傳神的問題。

目前存在的顧愷之的作品有《女史箴圖》的絹本,《洛神賦圖》的絹本和《斫琴圖》的絹本。所寫的畫論目前也僅存3篇,分別是《魏晉勝流畫贊》、《畫雲台山記》和《論畫》。

顧愷之是中國古代非常傑出的畫家之一,雖然他的原來的作品都已經流失,但是他的藝術成就仍然對後代有着深刻的影響,在我國的繪畫史上的記載是不可能磨滅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626 字。

轉載請註明: 顧愷之三絕是哪三絕 顧愷之為什麼被稱為三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