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的思想的核心是什麼 司馬遷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司馬遷是中國古代最傑出的史學家之一,也是一位非常優秀的文學家、思想家。在許多學科領域都有所建樹,也有着超前的思想境界。

司馬遷畫像

首先,司馬遷具有非常進步的歷史觀,對社會現實也有公正、先進的批判精神,這些思想也都體現在了司馬遷的《史記》中。首先司馬遷對封建統治階級,尤其是漢朝時期最高權力統治集團陰暗一面的諷刺和揭露。大膽地揭露了漢武帝的殘暴與虛偽,其中《封禪書》寫的就是漢武帝行“鬼神之説”的事情。但是因為司馬遷個人情感原因,很難客觀的對漢武帝進行評價,這也是歷史上公認的。另外司馬遷也在《史記》中反映了人民對封建暴政的反抗,並且還肯定和讚揚了一系列的底層人物,描寫了一系列的愛國英雄形象。

除此之外司馬遷對歷史的“實錄”精神,也影響着《史記》的內容。在記錄下客觀真實歷史的前提下,司馬遷也用藝術手段塑造出了一系列鮮活的歷史人物,將人物置於矛盾與衝突中,通過人物的言行來完成對認為性格的刻畫。

另外司馬遷的文章中也能夠看出經過他自己改造的治世理想,其中保留了道家“道法自然”的核心思想。另外司馬遷也受到董仲舒和孔國安的影響,在《史記》中也多能看待公羊學的思想。當然從司馬遷推崇孔子的態度,也能夠看出儒家思想對司馬遷也是有非常大的影響的。

司馬遷筆名有何意義

司馬遷作為西漢時期著名的史學家和文學家,傾其一生完成了《史記》這部著作,從而獲得了在中國歷史上崇高的地位。很多敬佩司馬遷的人都想了解有關司馬遷的生平事蹟,比如司馬遷筆名是什麼。

司馬遷塑像

司馬遷在《史記》中也為自己做過自序,但遠遠沒有他筆下的其他帝王將相和文人大夫那般詳盡,如果司馬遷能夠知道《史記》將會在中國歷史上有着如此的高的地位,或許他會把自序寫的更為詳細一些。然而司馬遷的很多事情在歷史上都是不明瞭的,比如説他的生卒年、最後去向等,這裏面也包括了司馬遷筆名。

很多人會好奇司馬遷筆名是什麼,事實上司馬遷並沒有所謂的筆名,只是後人對司馬遷的稱呼和司馬遷的自稱並不相同,從而引起了部分人的猜測和誤解。司馬遷在漢武帝時期曾擔任太史令,他的《史記》對後世產生了深遠影響。《史記》中也有一篇《太史公自序》。在司馬遷完成《史記》後,曾把它拿給東方朔看,東方朔為這本書起了名字叫做《太史公書》。之後《太史公書》便被人們稱作《史記》並流傳至今,造成很多人誤會太史公是司馬遷的筆名,實際上太史令是司馬遷的官職,太史公是人們對司馬遷的尊稱,並不是司馬遷的筆名。

由此看來司馬遷是並沒有筆名的,但人們對他的稱呼卻不少。如太史公、歷史之父、史聖等,都體現出人們對司馬遷的尊敬與懷念。

漢朝史官司馬遷生平簡介

司馬遷出生在漢景帝時期的一個小康之家,從小司馬遷就在父親司馬談的指導之下學習讀書寫字,十歲的司馬遷就能夠閲讀《尚書》、《左傳》等。年長一些,司馬遷就離開了家鄉,來到了父親為官的京城,之後父親就吩咐司馬遷去遊歷天下,蒐羅遺聞古事。司馬遷遊歷了大江南北之後回到京城,因為父親的關係,在京中做了郎中。

司馬遷塑像

公元前110年,司馬談重病,彌留之際要求司馬遷能夠秉承家族的傳統,發揚祖先的事業,要接着把編撰歷史的計劃完成。在長安任職的司馬遷,在這裏結識了天下的傑士,其中包括對司馬遷影響頗深的董仲舒和孔安國。董仲舒對司馬遷的影響,在《史記》中也都有體現。董仲舒的公羊學主張的有道伐無道的思想,是《史記》中反暴的基礎,而公羊家崇尚的讓、尚恥之義也成為了《史記》中衡量褒貶歷史人物的主要道德標準。

公元前99年的時候,李陵自請五千步兵,涉單于庭以寡擊眾。但是李陵行軍至浚稽山時,遭遇單于突襲,援兵久久未到,匈奴越聚越多,李陵最後彈盡糧絕投降匈奴。羣臣皆聲討李陵,但是司馬遷卻與眾人不同,説李陵是個愛國的人,他以五千之數殺敵一萬多,雖然戰敗投降,也有可能是想找機會回報漢朝的。但是後來李陵沒有歸漢,於是司馬遷也被定了誣罔罪,按律當斬。但是司馬遷以腐刑贖身死,在此之後,司馬遷揹負屈辱,完成了著作《史記》。


 

文學家司馬遷故鄉是在哪裏呢

在《史記》中有司馬遷的自序,裏面稱“遷生龍門”,具體是左馮翊夏陽,也就是今天沙溪韓城西南靠龍門這一代。所謂的龍門就是龍門山,這裏人傑地靈,非常的有名氣。相傳,大禹曾在龍門山一帶開山治水,而且龍門山的南面是黃河,所以司馬遷的家剛好在黃河和龍門山之間。龍門山一帶山清水秀,有非常多的名勝古蹟,所以司馬遷從小除了能看到這些美景和名勝古蹟之外,還能夠在這裏聽到許多歷史的傳説和故事。

司馬遷故鄉韓城

而且司馬遷的祠墓也在這一代,西晉年間,夏陽的太守殷濟非常敬佩司馬遷,讀了司馬遷的文章,對他的功績非常的讚賞。於是就在這一帶為司馬遷建造祠堂,建造祠堂之後有祠無墓也是個遺憾,所以又為司馬遷立了一個衣冠冢,也算是讓司馬遷回歸故里了。

韓城是司馬遷的故鄉,而且歷史上記載,在這裏也一直都有祭祀司馬遷的傳統。到了2005年,有了更大規模、更正式的祭祀活動。有這樣的祭祀活動的出現,也表明司馬遷在人們心中的分量是越來越重了,人們對於司馬遷的貢獻也都心懷感恩,對於司馬遷的遭遇也表悲憤,更重要的是,司馬遷堅持不懈、以理想和責任為己任,完成鉅著的精神是世世代代中華兒女都需要學習的。

現在走進韓城不久,遊客們就看見山腰上“史記韓城,風追司馬”八個大字,司馬遷大抵是沒有白受那份罪。

司馬遷在貨殖列傳講了什麼

《貨殖列傳》是司馬遷的《史記》中的一篇,出自列傳的第六十九卷。這一卷是專門記敍那些從事“貨殖”活動的人物的,貨殖的意思就是利用貨物來進行生產與交換,從中求得利益的活動。可以説這卷是專門記載有傑出貢獻的商人的一卷列傳。

司馬遷畫像

在司馬遷的自序中,也向人們闡述了寫這篇列傳的動機和意圖,主要是想要介紹過去那些富商們致富的方式。全文記錄了從春秋時期開始到秦漢以來的一些大商賈,比如范蠡、自貢、白圭等。通過描述這些成功的商人們的言行、事蹟等,以及當時著名的商業城市、包括生產情況、和經濟發展特點等諸多方面內容,來闡述他們的致富方式,並且表達了司馬遷自己關於經濟方面的一些思想,一邊後人能夠觀摩學習。

在《貨殖列傳》中體現了司馬遷超前的經濟學思想,司馬遷認為商業的發展和經濟都市的出現都是自然順勢之下的產物,人都有追求財富的本能,又有為了其實犧牲財富的能力,因此在這兩種本能之下構成了人類社會的自然經濟發展。

司馬遷還指出了政府不應該過多的干預民間的市場經濟的發展,要相信人民的力量,首推道家的“天道自然”。還主張整個社會農虞工商並重,並使得這些行業能夠相互依賴,相互牽制,已達到共同發展的狀態,司馬遷能夠注意到社會自然經濟並對此提出自己的觀點,是非常難能可貴的,司馬遷的經濟意識也是十分超前的。

司馬遷忍辱寫史記的故事

司馬遷因為李陵事件被漢武帝關入大牢,司馬遷的案子分到了當時一個名聲不好的酷吏杜周的手上,杜周絲毫沒有要手下留情的意思,對司馬遷嚴刑拷打,司馬遷就是不認罪。不久之後,公孫敖傳回了李陵在匈奴訓練軍隊,要出兵長安的的假消息。漢武帝盛怒之下,處死了李陵的家人,還給司馬遷定了誣罔罪。按照漢朝當時的律法,誣罔罪是要問斬的,但是律法中還有規定,受刑人若能交出五十萬的贖金或者受宮刑就免了死刑,司馬遷當着一個小官自然拿不出五十萬的贖金,但是為了保住性命,司馬遷就選擇了宮刑。

原創歷史大戲《司馬遷》劇照

宮刑是漢朝的五大酷刑之一,受刑之人除了要承受身體上的摧殘,還要承受心靈上的創傷,對人格是極大的侮辱。司馬遷也一度悲痛欲絕要到自殺,但是司馬遷卻有着異於常人的勇氣與毅力。司馬遷深知“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於是他選擇了重於泰山之死。

從《史記》後的文章《報任安書》中,後人也能知道,司馬遷當時是以前人的榜樣作為自己繼續前進的動力,以周文王被拘,孔子一生困頓,屈原被放逐,左丘失明,孫子被臏腳等慘痛的經歷自比今日之遭遇,在逆境中強大起來,完成了父親和家族交付的使命,完成了“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為後人留下了珍貴的財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565 字。

轉載請註明: 司馬遷的思想的核心是什麼 司馬遷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