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維死後83年,一封密信被公開,專家感嘆:諸葛亮沒看錯人

中國人的歷史觀中,任何的歷史人物都可以用“忠”和“奸”來做評判。忠便是好的人,奸便是壞的人,好的人能夠留名青史,壞的人就會受人唾罵。但是忠奸兩個字寫來容易,説起也不難,但能夠對一個人做出客觀的評價,並非那麼的簡單明瞭。

姜維死後83年,一封密信被公開,專家感嘆:諸葛亮沒看錯人

白居易曾寫下過這樣的一首詩:“贈君一法決狐疑,不用鑽龜與祝蓍。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初身便死,一生真偽復誰知?”在這首詩中,白居易點到了兩個歷史人物,一個是“大忠”的周公,另一個是“大奸”,的王莽。這兩個已經在歷史上有了定論的人物,可卻並非一直就那麼的黑白分明。

周公曾經遭到了天下人的謗議,認為他有“不臣之心”,後來靠着周公從一始終的行跡,直到“致政成王”後,才讓天下人誠服。而王莽的品德曾經讓天下人都為之欽服,甚至被認為是“聖人再世”,可到了篡位後,天下人才看到他“亂臣賊子”的面目。這樣的兩個人,假如都提前死去了,那世人豈不是永遠也看不懂他們的真偽了。

姜維死後83年,一封密信被公開,專家感嘆:諸葛亮沒看錯人

正是如此,一個人倘若是能夠有“知人”的能力,就能夠把自己未盡的事業託付下去,否則若是“所託非人”,最後不但生前事業付之東流,反而還會連累到自己的名聲。三國時,最負盛名的諸葛亮,便將自己的北伐事業託付給了姜維,可是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對於姜維的是忠是奸,都議論紛紛。

諸葛亮的才能是不容置疑的,在他的襄助下,劉備從一個毫無根基的落魄宗親,最後可以“三分天下有其一”。光是成立蜀漢還是不夠,諸葛亮還要為後主劉禪光復漢室,但是這樣的事業縱然是諸葛亮,也是迴天無力的,所以最後雖然拼盡全力“六出祁山”,卻也只能夠是含恨病逝五丈原。諸葛亮生前,便知道伐魏的事業不可能在他手中能夠得到好的結果,便需要物色一個接班人,這個人就是姜維。

姜維死後83年,一封密信被公開,專家感嘆:諸葛亮沒看錯人

姜維身受諸葛亮的遺命,但他卻不能夠像諸葛亮那樣擁有所有人的支持,反而受到很多人的猜疑。這種猜疑一方面是因為姜維的能力實在不能夠和諸葛亮相提並論,更主要的是,姜維可是一個降將,原本是屬於曹魏陣營的。

一個曹魏陣營投降過來的人,讓他擔任伐魏的大業,這怎麼能夠讓別人信任呢?姜維從最開始就受到來自於朝廷內部的掣肘,並且對姜維掣肘的人是費禕,他可是諸葛亮委任的“輔政大臣”。姜維因為費禕的打壓,兵權都無法掌握在手中,這讓姜維覺得十分的憋屈,如果是受制於小人,也就罷了,可是費禕這樣的賢明君子,都不支持自己,説明他根本不受朝廷的信任。

姜維死後83年,一封密信被公開,專家感嘆:諸葛亮沒看錯人

不過姜維灰心的日子很快迎來了轉機,費禕被刺身亡,姜維的兵權回到了手中,姜維打算用行動來向世人證明的忠誠,在他的主導下,開始對曹魏進行“九伐中原”。興師動眾的後果,卻經常是無功而返,姜維受到的非議也越來越多了,有人指責姜維是故意想損耗蜀國的國力,好讓曹魏能夠趁虛而入,這樣的説法讓姜維倍感壓力,讓他急於和曹魏進行一次大的決戰。

姜維將漢中之外的所有軍事據點全部給撤銷,這樣“門户大開”的情況,讓姜維頓時成為了口誅筆伐的“賣國賊”,可是姜維卻咬緊牙關,他在等一個機會。公元263年,得知蜀國撤去了外圍的軍隊,司馬昭認為“機不可失”,火速派鍾會和鄧艾兩軍出擊伐蜀,讓人沒想到的是,就是這樣的一次主動出擊,魏軍便讓蜀主劉禪出城而降,蜀國因此國滅。

姜維死後83年,一封密信被公開,專家感嘆:諸葛亮沒看錯人

而姜維在蜀滅之後,卻想要策反鍾會,讓他在蜀地自立,最終也兵敗被殺。在很多人看來,姜維是蜀國滅亡的第一推手,如果不是他的“戰略收縮”,魏軍根本不可能轉守為攻。而作為託付姜維大任的諸葛亮,也被認為是晚年“失策”,所託非人。不過關於的姜維的忠奸,在姜維死後83年,有了個明確的結果。

東晉恆温討伐蜀地成漢後,從宮殿的倉房中,得到了一封佈滿塵埃的密信,打開後發現是姜維在魏軍進攻蜀國時,寫給劉禪的:“願陛下忍數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復安,日月幽而復明”。可這封信卻沒有遞送到劉禪手中,而是被提前扣押了,至於何人扣押,已經是不可查了。不過這23個字,卻讓世人知道了姜維的確是忠心為蜀的,諸葛亮最後也沒有看錯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599 字。

轉載請註明: 姜維死後83年,一封密信被公開,專家感嘆:諸葛亮沒看錯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