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吳敬梓是哪個朝代的
《儒林外史》的作者,歷史上著名的小説家吳敬梓是哪個朝代的人?熟悉他生平事蹟的讀者一定有所耳聞,吳敬梓是清朝人士。
吳敬梓畫像
詳細解讀吳敬梓是哪個朝代的人,應該從他的成長環境及作品創作年代入手。他生於公元1701年,於公元1754年病故,短短的五十四年人生中,先後經歷了清聖祖、康熙帝、乾隆帝等三位皇帝執政時期,從大清入關到康乾盛世,吳敬梓的一生,可謂跌宕起伏,命運坎坷。
早年,他出生於名門望族,家境殷實,因而幼年飽讀詩書,深受儒家思想薰陶,打下了堅實的文化根基。然而青年時期,吳家家道中落,名門子弟頓成布衣書生,吳敬梓的仕途命運也為止改變。尤其是乾隆年間,官場政治已趨腐敗,科舉制度的弊端顯現,許多懷才不遇的莘莘學子因無錢通行“潛規則”而被拒於廟堂大門之外,致使國家選拔人才的制度出現極大的漏洞,官場制度因而更加腐朽。
在屢次落第的情形之下,吳敬梓終於對仕途心灰意冷,轉而將後半生的心血和精力都投入到文學創作方面。
在此期間,他的生活狀況與思想意識都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他創作的大量詩歌和小説作品都包含着現實主義諷刺手法,其中,尤以長篇小説《儒林外史》最為後人所熟知。這部小説耗盡了吳敬梓後半生的大半光陰,它的問世,亦確立了吳敬梓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傑出地位。
吳敬梓的風格
讀過《儒林外史》的朋友或多或少都對清代著名小説家,安徽才子吳敬梓獨特的文學創作風格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這部長篇小説中,吳敬梓以犀利諷刺的筆法寫盡了科舉制度的腐朽昏聵與官場的人生百態,堪稱中國文學史上一部不朽的著作。
吳敬梓作品
説到吳敬梓的風格,人們往往容易聯想到近代史上另一位以“文化刺客”著稱的文學巨匠,事實上,那位大文豪亦對吳敬梓的作品讚譽有加,認為其創作“秉持公心,指擿時弊”。這位人所共知的近代文學巨匠,便是有“國魂”之稱的魯迅先生。數百年後,魯迅小説橫空出世,其多部著作中貫穿的現實主義精神與犀利批判的鋒芒,毫無疑問是從先輩吳敬梓的思想和藝術理念中汲取了豐富的營養。
據説《儒林外史》創作期間,適逢吳敬梓人生低谷,父親亡故後家境日漸艱難,很多時候甚至柴米都難以為繼,不得不以賣文賣書、典當傢俬為生。也就是在這種情況下,這位年少成名的才子忽然對人生境遇及官場仕途有了一番全新的理解,因此,後世一致認為,若無成年後的坎坷經歷和對清代科舉制度的深度剖析,原本出身宦官世家的吳敬梓斷不會傾盡畢生心血寫成這樣一部滿含辛辣諷刺意味的《儒林外史》小説,獨樹一幟的吳敬梓的風格,亦不會給後人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及深遠的影響。
吳敬梓的故事
説起清代著名的大文豪,《儒林外史》的作者吳敬梓的故事,頗有些傳奇色彩。相傳他出身官宦人家,年少時飽讀詩書,經常隨父親遊歷各地,因而見多識廣。世人常説“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少年時代的吳敬梓無疑是同時具備這兩個條件的幸運兒。
吳敬梓像
然而命運有時也無情,到了二十三歲上,吳家家道中落,祖宗福廕漸漸用盡,加之屋漏偏逢連夜雨,吳敬梓的父親又突然去世,從此,吳敬梓的故事翻開了辛酸的一頁。
在其後半生的歲月裏,不僅功名無望,且經濟狀況也日漸窘迫,常常需要賣文以換銀錢穀米,甚至連家中珍貴的藏書也不得不送進當鋪維持生計,加之原本出身官宦人家的吳敬梓又生性豁達,不善營生,朋友來往間多有銀錢接濟,往好聽了説是樂善好施,慷慨救急,説不好聽了,也就是族人時常拿來褒貶他的那句“揮霍無度的敗家子”,在安徽全椒縣廣為流傳的吳敬梓的故事中,有關吳敬梓缺乏金錢觀的説法,亦普遍被人們所認可。
年過而立之時,吳敬梓遷居南京。儘管家境已十分艱難,依然愛好賓客交遊。在此期間,他接觸到了各類名流雅士,也親眼見證了社會底層勞動人民生活的艱難困苦,生活閲歷愈發豐富。在與形形色色的達官貴人周旋的過程中,吳敬梓逐漸領悟到科舉制度的弊端,飽嘗世態炎涼之後的他,終於放棄了曾經醉心的功名,轉而將後半生的精力投入到長篇諷刺小説《儒林外史》上,歷經多年批閲編修,終於完成了這部不朽的著作。
吳敬梓王冕
王冕是清代著名小説家吳敬梓筆下的人物。在《儒林外史》中,吳敬梓以生動的筆法描寫了出身貧寒,卻勤奮好學,畫工出色的孝子王冕。作品中將王冕塑造成一位同情底層勞動人民,憤世嫉俗的文藝青年,從而表達出作者本人對現實社會及腐敗的官場制度的無情揭露和抨擊,從這層意義上來説,吳敬梓與王冕此人神交已久,在他的筆下,還原的是一個真實的自己。
吳敬梓像
在思想上,吳敬梓與王冕同樣身為封建社會的離經叛道者,與仕途無緣,生活窮困潦倒,甚至一度以賣文賣畫作為生,然而值得欣喜的是,吳敬梓並非如一般落魄文人一般,鬱郁不得志便自暴自棄,或寄身於大户人家充當食客,混個温飽,或潦倒於秦樓楚館,填寫一些不入流的香豔詞曲,可以説,吳敬梓的高雅淡泊心性,在他的生活陷入困頓之際依舊未曾改變。
晚年的他,看透官場黑暗,索性放棄追求功名之心,將自己後半生的心血盡付文學創作事業,並將自身積極的正能量融入到小説中描繪的人物身上,於是,便有了脱胎於自己的虛構人物——王冕,從這層意義上來説,吳敬梓王冕實屬一個,下這樣的定論也未嘗不可。
在對少年王冕的描寫中,吳敬梓特別提到十幾歲的王冕擅長畫荷花,出自他手的荷花圖神行俱備、栩栩如生,鄉鄰所見之人,無不嘖嘖稱奇。荷花乃花中君子,出淤泥而不染,隱喻着吳敬梓對心性高潔之人的由衷讚美,王冕愛荷花,不難想象,吳敬梓筆下之王冕,恰如作者本人,崇尚人性之美,謳歌自由平等。
吳敬梓紀念館
吳敬梓紀念館始建於1959年夏季,該館坐落於全椒縣河灣路88號,地理上南臨新襄河,北依走馬崗,與大文豪吳敬梓的故居“探花第”隔河相望,佔地約五千平米,是當地政府為紀念安徽第一文學名家,名作《儒林外史》的作者,清代著名小説家吳敬梓而建。
吳敬梓紀念館
吳敬梓紀念館曾在文革時期遭受厄運,直至1984年經歷過一次翻修重建,建成後,於1986年正式對外開放,目前,已成為當地人民羣眾最愛去的休憩娛樂場所與文化體驗場所。
據悉,吳敬梓紀念館周邊環境古樸清幽,館前矗立着吳敬梓石像,佈局講究,氣勢恢宏。房屋建築均仿照明清風格,雕樑畫棟,飛檐翹角,曲檻迥廓,外觀上盡顯古典建築之意境美。許多文人雅士慕名來此觀光旅遊,每每來到此處,皆對眼前所見讚不絕口,稱這裏的建築既有南方園林之秀美,又有北方古建築之雄渾,假山迴廊,一草一木皆具匠心,不愧為古蹟珍藏之所在。
吳敬梓紀念館所收錄的歷史臻品中,以吳氏家珍為最,兼有無數學者名流政要留下的墨寶。其館藏文物數量頗豐富,在管理人員的精心呵護下,這些質量上乘的精品得以完好地保存,目前,光國家三級以上的文物就多達三十六件。
不僅如此,吳敬梓紀念館建成以來,吸引了無數中外遊客前來參觀遊覽,充分顯現了其不朽的文化底藴和歷史文物價值,由此,當地縣委、縣政府亦十分重視紀念館的建設,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維護,此舉也為景區建設河招商引資項目帶來了良好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