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杜牧七夕描寫了什麼事情 紫薇花杜牧

由 緱風彩 發佈於 經典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七夕杜牧

《七夕》寫的是失寵的宮女幽怨的生活,她孤獨寂寞,但又無可奈何,宮中貌美如花的女子太多,她不知道自己何時會被寵幸,更不知道自己是會一輩子在冷宮中嗎?

七夕 杜牧

詩的前兩句描繪了深宮內的淒涼景色,在一個秋天的晚上,白色的蠟燭發出的光亮是那樣的微弱,周圍空空蕩蕩的只有我一個人,屏風在燭光的照耀下顯得愈加幽冷。一位孤單的宮女在用小扇子驅趕飛舞着的螢火蟲,古人説螢火蟲總是喜歡往荒蕪的草叢間飛,這裏比喻宮女所在地方的淒涼。

從宮女驅趕螢火蟲的動作可以看出她也感受着孤寂的滋味,她無事可做,只好用追逐螢火蟲還緩解心中的寂寞,來消磨她無聊的歲月,而從宮女秋天了還拿着扇子可以説明在深宮中宮女忘記了時間,沉靜在漫漫的時光蹉跎中被遺棄,秋天的扇子在古時候也有象徵棄婦。

第三句中寫道夜已經深了,也該到睡覺的時間了,但是宮女還是坐着,仰望着天上的牛郎織女星,這樣的神話故事也許是宮女所期待的愛情,又或許是因為牛郎織女的感人故事,讓她想起了如今自己的不幸,讓她想起過去的自己對愛情的嚮往追求,但是所有的心事如今也只能寄託在這抬頭仰望上了。

全詩一、三句寫景,將深秋冷宮的淒涼寫的真實客觀,單一個“冷”字將所有情思匯在一起。二、四句寫宮女的心情,雖然沒有一句直接抒情的句子,但是宮女通過行為表現出來的哀怨和那種嚮往愛情的感情我們有目共睹,也反映了封建王朝這一制度的不合理性。

杜牧號什麼

杜牧因為晚年時候居住在長安南樊川別墅內,所以後人多稱它為“杜樊川”,杜牧號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樊川,是西安城南的一片平川,在少陵園和神禾園之間。清澈見底的湧河貫穿其中,就像一條綠帶向西飄去,河岸兩旁時常是百花齊放,光鮮亮麗,絢爛奪目,有阡陌交通綠樹成行的秀麗。

樊川居士 杜牧

隨着季節的變化,兩岸的風景也讓人覺得秀色可餐,鳥語花香加上莊稼特有的成熟氣息,醉人心脾。

西邊的神禾園丘陵狀的地貌,看上去起伏如畫;東邊的少陵園,有村民在那裏安家落户,村舍相連,一派農家風光盡收眼底。兩原之間,有古色古香的寺廟坐落,寺廟裏的塔高聳入雲,直指青天,讓人們不由的產生追思之情。

樊川是西漢名將樊噲的封地,杜牧居住在此地,留下了不少傳奇的詩歌和故事,杜牧自謂“樊川翁”,還將其的著作命名為《樊川集》。樊川自古就就風景秀麗,加上唐代推廣佛學,這裏興建起許多寺廟,後來又在此處修建了杜公祠,讓原本美麗的樊川井上添花。

樊川美景四季各異,春季最美,樊川在春天的時候,楊柳剛剛吐綠,麥田的正趕上生長的時節,桃花綻放讓整個世界一片緋紅,令人迷醉,流連忘返,也難怪杜牧晚期會選擇生活在這裏,試想忙碌了一天,有這樣的景色陪伴,身邊陣陣花香,不覺讓人忘記了疲憊,忘記了憂愁。

杜牧的詩

杜牧的詩歌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種偏向豪邁,一種偏向香豔,前者杜牧在描繪的時候往往較為傷感,有時是弔古,有時是感懷,表達的思想感情立意奇特。後者多用清新的筆調記錄下不同的景物,詩的基調也以讚美為主。

杜牧詩歌的意境

杜牧平生憂國憂民,又有滿腔的抱負,再加上他為人細膩情感豐富,也就成就了杜牧的詩能在峭健之中而又有風華流美之致,這在晚唐時期都是無人能及的,甚至在整個唐代都找不出第二位。

杜牧能在日常景觀中發現獨特的美,而且能找到和眼前基調最切合的意境,並通過畫面的描述和情思的寄託,賦予詩歌生的靈性,對自然的歌頌也是杜牧自身抱負抒發的體現,詩中往往也藴含着杜牧在晚唐真實的感受。

在詩歌的表達上,杜牧多用率真直賦寓理於事,也正因為如此,杜牧的詩又有豪爽俊朗的風格,他的詩歌形象鮮明,極具感染力,這與他擅長用比喻、寄情於景、以景表情活用對比等手法有密切的聯繫,

杜牧的古詩受杜甫、韓愈的影響,把敍事、議論、抒情三者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的一派風格通過散文的形式夾雜着議論,杜牧的詩成為後人學習的目標。

杜牧的絕句,成就非常高,享有盛譽,受人敬仰。世人對他的絕句的評價也很高,杜牧的寫景抒情,意境幽美已經超過盛唐時候絕句的水平了,杜牧善於從自然景物中美的形象中,提煉精華部分,他的絕句情景交融,含蓄精練,讀起來朗朗上口,深受人們喜愛。


 

紫薇花杜牧

“桃李無言,下自成蹊”這是杜牧少見的在詩中引用典故,原句説的是滿樹的桃花李花引得人們駐足觀賞,在樹下游客的足跡組成了一條小路。

紫薇花杜牧

杜牧在詩中卻一反常態,用盛開的桃李來反襯紫薇花,非常具有獨創性,雖然是在向讀者展示紫薇花開放的盛狀,但是全詩沒有一個字和紫薇花有關,讀者在驚異詩人精湛的表現手法的同時,又感受到紫薇花的美麗。

紫薇花只願做那一抹獨特的美麗,和詩人一樣在晚唐詩歌風氣衰敗的同時,自己不受影響,紫薇花不與羣花真奇鬥豔,,它保守者典雅高潔的品性,這也是詩人想要告誡世人的自己的決心。

保持自己的本心,不被外界氛圍干擾。這首詩因其獨特的表現手法,被後人譽為讚美紫薇花的佳作,而杜牧本人也因此得到了“杜紫薇”的稱號。

紫薇花多開放在盛夏時節,雖然頂着豔陽但是紫薇花卻綻放出燦爛如火的花朵,微風吹來,紫薇花花枝招展,嬌豔動人,紫薇花多以紫紅、純白、粉紅等顏色示人,給炎炎夏日帶去一抹亮色。但紫花是其正統顏色,所以被稱為紫薇。

詩的後兩句,杜牧説桃李的繁華隨着春的消逝也不見身影,當初的盛狀如今也只剩下枝頭的點點斷片,而能陪伴的只有紫薇,杜牧讚頌紫薇的花期長久,給人一種永恆之美,在我們看遍了浮華成片的百花爭豔后。來看看這一抹別樣的風景似乎也是一種美的體驗,一種心靈的沉靜。

寄遠 杜牧

《寄遠》是杜牧的一首七言絕句,該詩創作在杜牧擔任宣州團練判官的時候。

寄遠 杜牧

前兩句通過描寫詩人在行舟時候江水的空寂,水面的平靜和水流的悠遠,一定程度上是表露了行舟者內心的安靜祥和,另一程度上也透露了這位執漿航行人的孤寂,常年的安寧環境磨平了他的稜角,安逸的背後確是與世無爭的孤獨和寂寞。

清風拂面,雲彩因為風的吹動消散了,天空以因為失去了雲彩的遮蔽,變得離我們更遠,這秋天的涼意讓旅人們原本的平靜產生動搖,開始有些騷屑不寧,因為清涼這一絲淡淡的孤寂變得有些刺骨。

正當旅人觸景生情,傷感的時候,忽然看到江邊的樓上有女子在憑欄遙望,原來有些落寞的眾人開始有了舒緩,在江上能見到這樣一幅美景,旅行的孤寂不由的被沖淡了不少。而忽然出現的女子更是引發了無限的遐想,人們紛紛猜測是不是等待夫君歸來的痴情女子。

這裏“紅袖憑江樓”形象的不確定性正是為豐富的聯想、雋永的詩味提供了條件,在向我們彰顯着在特殊條件下的獨特風光,不但不會與周圍景緻不和,反而是會成為起到點綴作用的點睛之筆。

它讓詩歌的意境更加有內涵,更加耐人尋味,讀者當然也能從這一抹特殊的情境中得到藝術欣賞上的滿足,也許會送去祝福,希望女子與夫君白頭攜來,也許會想起家中的夫人,想到夫婦二人的浪漫與甜蜜。這對於沖淡旅途中的寂靜和疲憊都有着好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