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光緒皇帝一生之中擁有很多的女人,而最受光緒皇帝寵愛的就是珍妃。珍妃出生於1876年,姓氏是他他拉氏,是當時吏部左侍郎長敍之女。
光緒與珍妃畫像
珍妃進入皇宮之中時,年紀僅僅只有十三歲,與珍妃一同進入皇宮之中的還有她的姐姐,也就是瑾妃。珍妃剛剛進入宮中,只是被封為珍嬪,嬪在皇宮之中僅僅位於第六等,而皇宮之中女性的地位是分為九等的。由此可以看出,珍妃剛剛進入宮中時,地位是很高的。
珍妃進入宮中時,年紀只有十三歲,所以並不瞭解後宮之中的爭權奪利,勾心鬥角。也正是因為如此,光緒皇帝才十分喜愛珍妃,認為珍妃十分的單純,沒有心機。但是,鈎心皇帝喜愛珍妃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珍妃單純,還是因為珍妃對於西方的先進文化十分的喜愛,對於正在實施維新變法的光緒皇帝而言,無疑是一個知己。
儘管光緒皇帝對於珍妃十分的喜愛,但是,真正掌握權力的是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對於西方的一切都是十分的排斥,儘管維新變法也得到了慈禧太后表面上的支持。由於珍妃的崇尚西方先進文化的表現,引起了慈禧太后的不悦。
在光緒二十六年,西方列強入侵京城的時候,慈禧太后不願意帶着珍妃逃跑,就命令下人,將珍妃推入了皇宮的深井,珍妃最終死於非命。在列強退出了京城,慈禧太后回到京城,已經是一年半以後。慈禧太后對外宣稱珍妃的為了保全名節才投井自殺的,然後草草安葬了珍妃,直至珍妃的姐姐瑾妃成為了太妃之後,珍妃才得到了厚葬。
同治十年也就是公元一八七四年,北京太湖畔一個嬰兒呱呱落地,這便是將來大清國的末世皇帝光緒帝—愛新覺羅載湉。載湉四歲時,也就是同治十三年,同治帝駕崩。由於同治帝沒有子嗣,在養心殿召開的會議中,慈禧太后堅決扶持了自己胞妹婚葉赫那拉·婉貞之子,愛新覺羅載湉登基為帝,這也為她日後干涉政權得以名正言順。
光緒帝像
歷史上著名的垂簾聽政多數人熟悉的估計就是清代的慈禧垂簾聽光緒的政,這種狀態一直持續到光緒十六歲,也就是光緒十二年,他終於可以在名義上親政了。光緒的一生可以説都是籠罩在慈禧的陰影之下,就連他的家庭之事不例外。然而光緒帝也算是一個血氣方剛的青年皇帝,他看的出彼時中國的羸弱,常受列強欺辱。站在時代的浪尖上,他也有自己的想法,力圖恢復中國之國運。所以當日本對朝鮮步步蠶食,對大清國虎視眈眈之際,光緒帝便主張嚴整軍隊,加強部署以防備隔海強大的日本。然而由於慈禧的挪用軍費,保守派的層層阻撓最終使得日本蓄謀已久的甲午戰爭爆發之前清軍的準備並不夠充分,以至於清軍大失敗。面對幾乎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光緒帝在悲痛之中,予以簽訂。 因為甲午戰爭的大敗,對光緒帝的打擊是極大的直至看到康有為等人主張變法的上書,令光緒帝眼前一亮,這使他彷彿看到了希望。在康有為等人力舉西方諸國強盛之因,又着重講述了鄰國日本的崛起之路,這讓光緒帝更加堅定了變法的重要性以及必要性。在與慈禧太后為首的保守派斡旋下,連發數道變法新政,但是由於保守派的實力過於強大,新政推行寸步難行。在情形越來越危急之際,光緒帝康有為等預謀發動政變廢除慈禧太后,以便為新政的推行鋪開道路。只可惜光緒帝信錯了人,本依賴的袁世凱向慈禧太后告發了此事,光緒帝主張的維新變法遂由此終結。 本是一國之君,奈何由始至終都被慈禧太后掌控着。光緒帝本欲奮發圖強重振中國雄風,只可惜日落西山,大勢已去,已經不是靠他的意志能夠挽回的。變法失敗後的政權重新落回慈禧手上,光緒帝也被幽靜在瀛台。在其最後十年皆若人偶一般,直至暴病身亡。光緒帝死後越四年,大清國便告滅亡。
光緒之死
光緒帝名為愛新覺羅載湉,是清朝史上第十一位皇帝,是清朝入關的第九位。載湉於公元1875年登基,並於公元1908年即光緒三十四年駕崩,去世六年後葬於清西陵的崇陵。
光緒帝
由於光緒帝身處風雨飄搖的清朝末世,加上生前與慈禧太后的矛盾之激烈,故而人們對他的暴病而亡充滿的疑惑和猜測。其死後大致有如下幾種猜測。有的認為慈禧太后命令太監將其毒死的,因為當時光緒皇帝的入殮都是一反常態的由宮中的太監進行的。而且在慈禧太后病重之際,同樣抱病在身的光緒在日記中表述自己一定會死在慈禧之後,如此方能對她的勢力進行絞殺,得知情況的慈禧太后憤恨不已。有的更是認為是袁世凱害怕,在慈禧死後光緒帝會報復於他。袁世凱便與皇族的慶王勾結,意欲通過政變廢黜光緒帝,轉立慶親王之子。由於不能成,袁世凱便毒殺了光緒帝。這一説法可能有些更多的捕風捉影之勢。還有的認為光緒帝就是病死的,因為政治的失意,家庭的破滅使之患有了神經功能症。在一年的多發病的狀態下去世,而這一説法在很長的時間裏被大家所接受。然而關於光緒帝的死因終於在2008年得出結果,經科學複分析證明其死於砒霜中毒。如此大家就推測兇手究竟是誰,而被懷疑最深的就是慈禧太后。慈禧曾故意透露給光緒帝,自己將不久於人世,光緒帝聽聞之後面露喜色。得知之後慈禧更是堅信之前的日記一説,這也同樣堅定了她打算讓光緒帝走在她之前的信念。
光緒陵墓
崇陵
光緒皇帝即愛新覺羅載湉的陵墓叫做崇陵,位於河北省保定市易縣西陵鎮的清西陵。此地原名叫做魏家溝,於同治年間改為金龍峪。雖然金龍峪被稱為風水寶地,但是在清朝皇帝陵墓選址的歷史上卻是先後被棄四次,直到光緒皇帝陵墓選址於此。但是光緒帝死後並沒有馬上下葬崇陵,因為光緒帝於公元1908年駕崩,但崇陵卻是在公元1909年動工,並於公元1915年也就是民國四年完成。崇陵的建築模式與上代皇帝同治帝的惠陵墓完全一樣,陵墓建築工巧精緻,陵園中還種植着原本皇家陵園少見的羅漢松和銀松,這也許和清朝滅亡的節點有關。崇陵合葬着光緒皇帝以及他的皇后隆裕。雖説崇陵是中國史上最後一個皇家陵墓,但是它畢竟還是皇陵,還是免不了被盜的風險。公元1938年,崇陵被一幫身份不明的軍隊盜取。但是在八十年代的發掘後,還是有數百件珍貴文物的出土,可見當時被盜取的文物數量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