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修身十二法 曾國藩簡介

曾國藩修身十二法

張仲超編著的《曾國藩修身十二法》是對曾國藩在提升自我修養時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的總結。曾國藩在修養省心上下了不少功夫,他對於如何才能讓身心放鬆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後世很多人多少都受過曾國藩的思想薰陶。

曾國藩修身十二法

據説曾國藩的修身十二法,一般人很難全部做到,能遵循個一二點已經很不錯了,算是生活品格較高的一類人了。首先要保持衣冠外貌的整潔,時時刻刻不忘檢查自己是否有違背義禮的念頭,在處理任何事物的時候,都要做到,心無雜念,專心致志,精神狀態始終要保持明朗。每天要抽出一定的時間來靜坐思考,反省自己性格中與仁義相違背的地方,靜坐也必須到道正襟危坐的要求,看上去就應該和寶鼎一般沉穩。天剛亮就必須起牀,睡醒後就不能賴牀。

閲讀的時候要是一本書沒有讀完,就絕對不能看別的書籍,這樣做對自己的道德和學問的進步都會起到消極作用。每天閲讀歷史書籍,以史為鑑可以治天下,這句話這樣才能發揮它的作用。這個過程還必須持續數十年才能算完成。説話時一定要謹慎,曾國藩將這個作為最高品性,少説話多做事這一點的確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是為人處世的準則。每天將真氣蓄在丹田,為人處世光明正大,對得起所有人。學習新知識,在讀書時幾下筆記,將書中描述深刻的地方反覆思考,研究。

愛護自己的身體,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不要太辛苦,要剋制自己的慾望,飲食也要規律營養。無論在處理政務的時候多麼繁忙,都要留出給自己寫幾篇文章的時間,來檢驗自己的文化積累和文化底藴。吃完飯以後寫半個小時的字,讓自己每天保持寫字的機會,可以解決應酬的書信問題到了晚上不出門,多做學問。

曾國藩簡介

曾國藩是清朝末期大臣,更是湘軍的創立者。曾國藩一生都在為朝廷考慮,在軍事,政治,文學各個領域都作出了突出貢獻。可以説清朝的末期要是沒有曾國藩,將會滅亡的更快。

曾國藩畫像

咸豐二年,太平天國軍攻佔湖南,曾國藩奉旨前往抗擊成立湘軍,湘軍一作戰勇猛遠近聞名,人們只知道湘軍常打勝仗,並且士氣高漲,卻不知道作為湘軍首領的曾國藩默默付出的努力,曾國藩讓每一位入伍的士兵熟知禮制,通讀古典經學,湘軍在當時素質奇高,隊伍作戰時更是整齊劃一,沒有半點拖泥帶水,部隊執行力高,應變能力強,自然常打勝仗。

作為一名政壇上的大人物,曾國藩自然有他的獨特之處,曾國藩非常注重自己的個人修養。曾國藩家中沒有當官背景,所以當他成為官員後,格外重視對自身品格的培養,個人修養的確給曾國藩帶去了很大的幫助,他做人表裏如一,不給人抓住把柄陷害自己。他對所有人都保持尊敬的態度,他內心純潔不存邪念,曾國藩每天都要花時間靜坐思索,從不説空話,沒有把握之事絕不輕易答應。除此之外,曾國藩熱衷於研究文學,在早期就將易經讀通,其中的陰陽變法更是手到擒來,曾把一切順利的諸如事業、富貴、地位等歸在陽裏,將一切不利、坎坷歸在陰裏。

掌握了這種平衡之後,處理事情能十分果斷。曾國藩攻破天京,完成對太平天國的鎮壓被朝廷封為一等毅勇侯。在天津教會案發生之後,曾國藩屈從法國,受到輿論譴責,回到兩江總督的位置。之後積極籌備費用,送學童前往美國留學,為洋務運動輸送人才。1872年3月在南京病卒。曾國藩的一生富有傳奇色彩,清朝的政權穩定和他密不可分。

梁啓超評價曾國藩

梁啓超對曾國藩持高度肯定的評價,梁啓超認為曾國藩功德高尚,有很高的志趣,不僅僅在近代來説是這樣,很可能至古以來都是不多見的;不僅在我國是這樣,在世界史上可能也是如此。

梁啓超評價曾國藩

但是梁啓超也認為曾國藩並非是那種具有超羣絕倫的天賦的人,反而是當時時代中最民不見經傳的,或許他是諸多英雄豪傑中最笨拙的,原因是曾國藩的一生中遇到了太多變故,太多的際遇導致曾國藩從來沒有順利的做好一件事過。然而曾國藩最後還是拿到功德,獲取名分,甚至達到了古人所説的“三不朽”的境界,這更顯得他的成就縱古觀今都沒有能超越他的人,也就沒有人能與他相提並論。

梁啓超總結出的原因,是因為曾國藩一生都在為超越普通的碌碌無能之輩而努力,他不斷克服困難,從而獲得所需的知識,不斷通過實踐豐富自己的閲歷,他不以餘力的從事任何事情,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就算曆盡重重險阻也不能讓他失去鬥志。非常耐心的積累知識,謙虛的接受建議,勤奮的落實執行,這樣剛直品質的存在,如此的堅定有氣節,以誠心為嚮導,這樣艱苦的品性,這樣憂國憂民的本心,是曾國藩能夠達到常人不能到達位置的關鍵所在。梁啓超認為如果曾國藩在他所處的那個時期還是處在壯年時期,還能參政議政,中國一定能夠通過曾國藩的治國方式獲得救贖。


曾國藩故居

曾國藩的故居富厚堂在湖南雙峯縣內,整個建築的結構就像是老北京的四合院一般。現在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曾國藩決心隱退之後,親自主持營造了富厚堂,迴廊式的結構讓整個院落看上去不那麼擁擠,院內各種設施一應俱全,不僅有辦公的八本堂藝芳館等,還有棋庭,藏書樓等多種建築,院落內雖有雕塑但卻不會顯得富麗堂皇,這和一生質樸的品質相關,院落雖不算華美,卻保留有竹園、菜園豐富整座院落的結構。

曾國藩故居

房子坐西朝東,面朝一片廣袤的田野,溪水潺潺,環境清幽,背靠一座半月形小山丘,山中植被茂盛,鳥語花香。四周環繞着高大的圍牆,都是由青磚搭砌而成。前大門內種着各類奇花異草,待到花朵開放的時節,院落內香氣怡人,中廳後面是神台,供奉着曾家的列祖列中,後廳則是用來居住的客房,曾國藩和他的夫人歐陽氏便居住在此處。值得一提的是富厚堂內坐落着中國近代最大的私家藏書樓,院內藏書約30萬卷,種類繁多,數量驚人,在當時都是及其罕見的,足以見得曾國藩對文學的重視。

在曾國藩祖父居住的白玉堂的一處田宅外,曾國藩修了一棟普通的農舍並取名“黃金堂”,並擴建到了擁有四間瓦房的小院子,這也是曾國藩表達對祖父的尊敬之情和感謝祖父的養育之恩,這裏也就成為了他的第二故居。

曾國藩為什麼不稱帝

1864年,湘軍攻下天京,曾國藩有了絕佳的機會成為皇帝,當時的曾國藩兵權在手,又有高官厚爵,可以説是稱帝的絕佳時機。曾國藩的部下也多次向他建議,希望曾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曾國藩不稱帝

然而曾國藩最終還是打消了這個念頭,那麼我們説,一生為朝廷的曾國藩,為什麼不親手經營這片他過去努力維護下來的天下呢,難道曾國藩一生的最終目標僅僅只是做一回個好大臣嗎。我們都知道曾國藩是一位非常有遠見,並且省某遠慮的老城,或許是他預見自己成為皇帝后會發生什麼自己也想不到的事。

我們先歸納幾個原因,看看思維如此敏鋭的曾國藩究竟想到了什麼當時人們沒有考慮到的。都説當局者迷,旁觀者清,這一舉動是否能證明當時朝中大臣已再沒有能與曾相媲美的智力了。首先曾國藩已經看到了清政府在對抗洋人的態度上軟弱無能,但是對待漢朝官員上確是機關算盡。當時湘軍的兵力雖在長江數省佔有絕對優勢,但是清政府的眼線遍佈四周,對湘軍早有防備。左宗棠的存在,在當時對曾國藩來説是很大的制約,加之左宗棠在為清政府效力。

對於自己手中的部下,曾國藩也不是非常有信心,三十萬大軍,能自由調動的卻只有區區十餘萬,而且李鴻章雖説是曾國藩親手扶植,其忠臣度卻還有待考驗。湘軍的名聲似乎越來越不好,作風也越來越備受爭議,名聲的敗壞程度讓曾國藩不敢貿然動用湘軍。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心狠手辣,野心勃勃,就算現在表面權曾國藩稱帝,不知道何時也會過河拆橋,篡奪皇位之事也並非不可能,到時候我曾國藩可能要背上歷史罵名。正因為這些原因,曾國藩沒有稱帝,而是逐步鞏固自己的地位,將兵權一點一點操控在手中,漫漫侵蝕着清政府的殘餘力量,讓清政府有還手之心卻沒有還手之力。

曾國藩為官之道

曾國藩認為,當官的首先要耐得住煩惱,身在官場,難免遇到各種麻煩的事情,不僅要遇到,還得要自己一件一件去處理,有的人擅長處理一件事但是事情多了,就容易心浮氣躁,常常做出讓自己後悔的決策,事後還要自己背鍋,給自己帶來不好的後果。

曾國藩為官之道

所以做官的當務之急,就是要養成遇事冷靜,沉着的性格,只有保持頭腦的冷靜,才能穩住部下,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如果急躁不安,只會事半功倍,讓事情的發展變得更加混亂,在部下面前樹立不了唯信。

曾國藩曾經引用過莊子的話,認為名聲是要靠長時間積累的,一個人的聲望的高低是要時間的沉澱的,要是突然名噪一時的那種,如果他不比常人付出更多來維護這份榮耀,那麼下場一定不如那些德高望重的老臣,這和現在的暴發户應該是一個道理。

曾國藩在教育人方面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認為人要保持踏實肯幹的心態,在做一件事的時候,無論艱難還是容易,都必須埋頭苦幹,半途而廢是最沒用的表現,首先對不起先前的努力,其次不能達到成功。曾國藩曾説,當官的最忌諱增強好勝,曾國藩在這點上學習儒家思想,不嫉妒,不急功近利,在處理上級分配的任務時,講求完整性,考慮到別人沒考慮到的就是自己的優勢,往往那些想要及早完成,獲得嘉獎的最後會被查出各種問題。現在的豆腐渣工程就是急功近利,最終危害的可是普通老闆姓。

曾國藩用嚴謹的態度去處理各種政務,這樣不僅是對自己的負責,更是對周圍人極大的鼓勵,他曾説當錢財充足的時候一定要出手大方;當自己窮困潦倒時,也要慷概解囊,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897 字。

轉載請註明: 曾國藩修身十二法 曾國藩簡介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