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對這個領域也不算熟,但是作為一個喜歡做白日夢的人,覺得應該正名下,白日夢不是耽誤時間!!
白日夢,本質上來説也許只是大腦默認的思考模式中的一種,這種思考模式可以使得腦回路建立新的不穩定的聯繫,所得到的可能會是更抽象的內容,甚至有些胡思亂想。相對而言,另外一種專注性的思考模式,更加所見即所得和細節化。
下面的圖來自於 Coursera(知乎日報注:免費大型公開在線課程項目,由美國斯坦福大學兩名計算機科學教授創辦)的課程 learning how to learn,在其中就講到了這兩種思考模式:focus mode 和 diffused mode。 左圖中的聚焦思考通常受到當下環境或經驗的影響,腦回路的聯繫通常也會聚集與之前以建立過的潛在神經網路中,這種思路對於理解一些概念或者解決一些熟悉的問題是很有好處的。但是當我們要解決的問題需要新點子的時候,想象一下新點子的神經聯繫就如圖中綠線所示,但是在此之前,我們無法得知這個新聯繫在哪以及以怎樣的模式發揮作用,這樣我們通常所進行的專注性思考很難引導我們到達新的聯繫甚至會變成某種阻礙。這時候就需要另一種思考模式 diffused mode,由於這種發散性思考也就是白日夢一般不容易受到固有聯繫的約束,會建立一些新的神經聯結從而形成更加寬泛全景化也相對不穩定的思考,但至少這種思考可以幫助你找到解決問題的新的出發點,所以通常會認為這種思考更具有創造性。
另外關於白日夢和情緒,science Nov 2010 裏其實有一篇文章『A Wandering Mind Is an Unhappy Mind』與題注的經歷正好相反。這篇文章利用 iphone app 對 2250 個成年人進行調查分析,發現人們在思想漫遊的時候是相對而言情緒降低的,雖然這種漫想更多偏向於正面的主題(樣本的 42.5%),而非不負面(26.5%)或者中性的主題(31%),人們也並沒有因為正面主題而相較於思考目前活動而更開心;而負面和中性的漫想卻會導致顯著的情緒降低。
雖然對於愛做白日夢的我而言,這樣的情緒論有些和我自身的感覺相悖。但也許哲學點,萬事皆有代價。引用原文的結論,這種發散性的思考能力是認知水平上的成就,但卻伴隨着情緒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