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僧格林沁墓
同治四年僧格林沁被捻軍設計在高樓寨被誅殺,終年55歲。清政府為僧格林沁以親王宏大規格舉行了葬禮,賜諡號“忠”,並繪像紫光閣。
僧格林沁墓
公元1865年7月,一隊扶柩北歸的清軍從北京城出發,最終目的地是科爾沁左翼世襲旗陵,殮載的就是晚清名將軍功卓著的僧格林沁。僧格林沁墓選在一個山水環繞的吉祥地,就在科爾沁草原上名叫巴虎山的地方,山腳下三丈多高的碑樓聳立,樓裏面鋪着青石地,內中端坐一碩大贔屓,頭頸高高昂起,眼睛外瞪嘴巴張開,似乎有向前匍匐之勢,身上馱的就是同治帝親筆題的青石盤龍碑,碑高大約一丈七尺,碑首刻着聖旨二字,碑文也是由同治帝親筆書寫,滿文和漢文兩種文字輔成,全文共有310字,主要記錄了僧格林沁的生平和戰事。
如今僧格林沁墓所在的地方,已經不復當時的輝煌,只遺留下一塊聖旨碑,在巴虎山的半山腰上,兩隻石獅子腳已經歪跛在一側,獅子的前腿也被砸裂,陵園也成了一片玉米地。不僅僧格林沁墓被毀,就連與之相距不遠的他的兒子和孫子陵墓全都被毀。後來文物保護意識非常強烈的白先生,不斷動用人力物力將散落在山上的僧格林沁墓的石獅子修復,並一批批搬下山,重新安置在山下的碑亭前。僧王祖孫3代,生前享盡榮華,死後卻寸骨無存,實在令人嘆息。
僧格林沁是民族英雄嗎
僧格林沁是晚清著名將領,世襲王爵,歷經道光、咸豐、同治三代皇帝,曾經參與過針對太平天國及英法聯軍的戰役,軍功卓著,那麼僧格林沁是民族英雄嗎?
僧格林沁雕塑
咸豐三年,僧格林沁被任命為參贊大臣,並率兵討伐太平天國,八月太平天國北伐軍進攻京畿重地,咸豐帝命僧格林沁帶兵圍剿,十月在天津與北伐軍開戰並重創北伐軍,咸豐四年又在連鎮擊敗北伐軍,被賜予“湍多巴圖魯”的稱號。咸豐五年生擒林鳳祥等天平天國名將,自此威名遠播,那麼僧格林沁是民族英雄嗎?
咸豐八年因第一次大沽口戰役失敗,僧格林沁主張整頓軍隊反抗英法聯軍的入侵但未被採納,咸豐九年,僧格林沁受命於大沽口整肅軍隊,並築造堅固的防禦工事,與英法聯軍展開激烈對戰,最終以英法聯軍撤走告終。咸豐十年,英法聯軍舉兵進攻天津,僧格林沁因最初戰略部署失敗,致使勝保部在戰鬥中損失慘重,無法與東路及西路騎兵進行對英法聯軍的包抄突襲,蒙古騎兵面對英法聯軍猛烈的炮火攻擊,節節敗退,蒙古騎兵雖捨生忘死、殊死搏鬥但還是以失敗告終,圓明園也被燒燬。對於僧格林沁是民族英雄嗎這一問題,答案是肯定的。在最初戰略錯誤時積極調整重新部署,面對外國侵略不畏懼不退縮,仍然帶兵勇猛搏鬥,雖然最終失敗但他抗擊帝國主義侵略不怕犧牲的精神是可歌可泣的,因此他是民族英雄。
僧格林沁之死
1865年5月18日,滿清世襲郡王爵僧格林沁被捻軍設計,在高樓寨陷入重圍,五月十八日夜,曾格林沁冒死突圍,在吳家店被捻軍誅殺,終年55歲,令朝野上下一片震驚,此次事件便是著名的曾格林沁之死事件。
咸豐帝畫像
在滿清順治期間曾有八旗和綠營軍事制度,八旗主力是滿清的優勢也是最後的鐵拳,但在嘉慶之後,雖然國家軍事體系沒有太大變化但呈現非常明顯的衰落。僧格林沁之死前期天平天國興起,隨之而來的捻軍也異軍突起,咸豐皇帝大力號召民間組織團練,這也是促使後來湘軍興起併成為滿清武裝主力的主要原因,1953年太平天國定都後進行了北伐,捻軍隨即在北方傳播開,在這期間僧格林沁掌握了對付捻軍的武裝主力八旗,隨後全殲太平天國北伐軍,大敗捻軍,但捻軍是流竄方式作戰,僧格林沁漸漸在消耗戰中輕敵,終於在率領不多兵力的情況下被捻軍設計而被誅殺,一代名將戰死馬下。
僧格林沁之死令八旗失去了主帥,戰鬥力也大不如前,湘軍成為了滿清武裝力量的主力,滿清勢力大減,漢人控制滿清軍事的結局已經註定,也為滿清最終垮台埋下伏筆。由這可見150年前這場規模不大的戰鬥,導致的歷史結果十分嚴重,太平天國被打敗之際,捻軍的覆滅已經是定局,但如果僧格林沁活着,八旗仍是滿清的武裝主力,而後的歷史便沒人能猜測得到了。
僧格林沁 英法聯軍
僧格林沁英法聯軍首次碰面是在咸豐九年,僧格林沁吸取第一次大沽口失敗的教訓,積極籌建防禦工事,做好了反侵略的各項準備工作,英法聯軍行至天津時不顧清軍警告悍然闖入大沽口,僧格林沁督軍奮起反抗,英法聯軍大敗軍艦撤走。
僧格林沁
僧格林沁英法聯軍第二次交戰是在咸豐十年,這一年英法聯軍進犯天津,僧格林沁提前做好迎戰準備嚴陣以待,但英法聯軍用火箭進攻導致清軍馬匹驚嚇陣勢混亂,英法聯軍佔據了張家灣,僧格林沁退居八里橋後,與其他將領商議分三路同時反攻敵軍,清軍火槍裝備有限,遭到英法聯軍密集火力的轟擊大量傷亡,尤其是因為決策失誤南路防守的勝保部遭到沉重打擊損傷極其慘重。
僧格林沁英法聯軍交戰的最後階段在9月19日的上午,英法聯軍兵分兩路進攻清軍,企圖從後方包抄清軍,清軍腹背受敵面對敵人密集炮火表現的異常勇敢,不斷奔向敵軍的陣營進行殊死搏鬥,僧格林沁指揮蒙古騎兵穿插於敵軍之間試圖拆散敵軍陣勢,但因為勝保部的潰敗而沒能實現。這場戰役雖然以清軍慘敗告終,但清軍表現出的反抗外國侵略者、不畏犧牲、寧死不屈的愛國精神是可歌可泣的,蒙古騎兵的奮不顧身死而後已的英雄事蹟是不可磨滅的。此戰後不久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火燒圓明園,1865年僧格林沁被捻軍設計所殺,一代將星隕落。
僧格林沁 太平軍
鐵帽子王僧格林沁是蒙古族的晚清名將,在道光年間曾襲科爾沁郡王爵。
僧格林沁舊照
咸豐三年被任命為參贊大臣,這一年也是僧格林沁太平軍交戰的第一年,太平天國定天京為國都,並派兵北伐,八月攻入京畿重地,咸豐帝命僧格林沁帶兵圍剿,十月在天津迎頭痛擊北伐軍,北伐軍潰敗。咸豐四年僧格林沁太平軍交戰進入第二階段,由李開芳、林鳳祥率領的天平天國北伐軍為佔領高唐,與清軍相互僵持了9個多月,最終僧格林沁率領的八旗騎兵在連鎮大敗北伐軍,僧格林沁因此被咸豐帝賜予“湍多巴圖魯”的稱號。
僧格林沁太平軍交戰的最後階段在咸豐五年,太平軍佔領了馮官屯並以此為據守,與清軍做最後的抵抗,清軍利用馮官屯地勢高將圍牆加高,水勢抬起,加上連日大雨,太平軍潛伏之地水深二三尺,雖然餘糧充足,但大部分被水浸濕,不能食用,清軍還時常向太平軍發射炸炮,太平軍死傷多人。
在條件極端不利之下,太平軍依然不肯投降並且多次設法突圍,但都以失敗告終,5月29和30兩日,僧格林沁接連率兵對太平軍發起猛烈攻勢,在加緊圍攻同時又假意表示只要肯投降就不殺,李開芳在權衡利弊後決意假投降趁機逃脱,但僧格林沁並沒有履行自己的承諾,反而使用極為殘忍的方式報復太平軍,李開芳等被押解進京後在6月11日全部遇難。
張皮綆殺僧格林沁
張皮綆殺僧格林沁的記載中首先介紹了僧格林沁在道光五年襲王爵,在咸豐、同治年間,曾與太平天國激戰、血戰英法聯軍,戰功赫赫,是晚清時的蒙古族名將。張皮綆殺僧格林沁中還提到張皮綆的生活背景,他出身貧寒,在張樂行殉難後和母親投靠遠房親戚,後在雉河集招兵時隨母投靠捻軍,隸屬黃旗隨營。
僧格林沁畫像
張皮綆殺僧格林沁中記載了此事發生在同治四年,僧格林沁被捻軍設計至山東高樓寨,隨後陷入了重重包圍,在五月十八日晚,他率領僅剩的少數隨兵突破重圍,在逃到吳家店時,因為受傷落馬並潛伏在麥田裏。張皮綆在麥田裏搜索殘留清軍時發現了一個身穿黃馬褂的清軍 ,隨之殺死了他,脱掉了他身上的花翎、株、帽等,並穿在自己身上回到了軍營中,後經過仔細辨認,確定被殺害的清軍就是僧格林沁。這時的張皮綆僅16歲。這不久張皮綆得到消息他父親兄長戰死沙場,母親也因病故,只剩嫂子一人在家生活拮据,他隨之返回老家,並改名凌雲,娶妻生子,後來又做造酒等小本生意,生活也過得去。
同治十二年,清朝山東巡撫派暗探到渦陽尋捕張皮綆,先是在永城裴橋搜尋無果,回到新興集時借住在一家糧坊裏,碰巧店主正是張皮綆,後因酒後失言張皮綆被捕,並從他家裏搜出了僧格林沁的朝珠,後在濟南被凌遲處死,在行刑前,他還描述了殺僧格林沁的經過,歷歷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