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春秋戰國時期的三家分晉是哪三家 三家分晉是怎麼回事

由 藍樹芬 發佈於 經典

新聞閣歷史事件欄目為您提供中國歷史、歷史故事、世界歷史、歷史人物、歷史圖片、考古發現、野史趣聞等一系列的歷史相關內容。

三家分晉是哪三家

中國歷史中,春秋末年的時候,韓家、趙家、魏家它們三家一同去瓜分晉國。晉國從獻公的時候開始,就有了規定,規定不許設立公子或者公孫當貴族,所以當時晉國的公子和公孫們只好都離開了晉國,然後去其他國家展開自己的仕途,然後就是有了後來大家所説的晉國是沒有公族的。

三家分晉圖

因為晉國的政治制度是排斥公族的,所以導致了異姓人和國姓人之中的卿大夫有了權勢,而且國家的政權也漸漸地被他們這些人所掌握和控制。到了春秋中期的時候,當時的政治局面已經發展到10幾個卿大夫的家族完全控制晉國的政治局面。在經過了不斷地吞併和戰爭博弈,一直到了春秋晚期的時候,全國只剩下了韓和魏,趙和範,智和中行這6家在當時最大的宗族,一起並稱作六卿。這6個代表了新興發展勢力的宗族勢力,一起和晉國的舊貴族鬥爭,鬥爭異常的激烈,鬥爭的結果就是造成了舊貴族慢慢地變得沒落。

六卿它們分別採取進行新式改革的一系列措施,以此增加自己的實力。在6卿之中韓家、趙家、魏家的改革就特別的徹底,而且有效。後來趙家又把範氏和中行氏給滅了,以此強迫他們從晉國逃出來。到了春秋末年的時候,智氏的勢力是最強的,趙國想辦法,它聯合了韓家和魏家一同消滅了智氏。由此一來,晉國長時間被卿大夫長期兼併的戰爭可以説告了一段落了,三家得到了周威烈王的冊封,成為了諸侯。到了公元前376年的時候,韓家、趙家和魏家廢除了晉國曆史上最後的君王,也就是晉靜公。以此,最終他們三家完成了分晉的歷程。三家分晉其實是新舊勢力的相互鬥爭的過程,同時也是春秋時代過渡到戰國時代的一個重要標誌。

三家分晉是怎麼回事

在春秋末年的時候,韓家、趙家、魏家三家一同去分權於晉國。晉國從獻公的時候,就有一些政治規定,法律規定不許設立公子和公孫當貴族,所以當時晉國的公子和公孫們只好都離開了晉國,去其他國家開展自己的仕途,謀取別的國家的官職。後來大家所説的晉國是沒有公族的就是這個原因。

三家分晉圖

因為晉國的政治制度上是排斥公族的,這就導致了異姓的卿大夫有了自己的權勢,而且國家的政權和財富也漸漸地被他們這些人所掌握和控制。

當時在一些異性的家族之中,智家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政治實力都是最好的,勢力處於晉國裏面的第一位。但是韓國趙國和魏國他們三國的改革效果比較好,實力也漸漸增強起來,所以他們不滿足於被當作人臣,要想有自己的國家。於是他們三家一起聯手滅了最強大的智家,使得收回了被奪取的土地。他們三家也把其他兩個小姓家族也一同消滅。這樣,當時的局面就形成了在晉國韓家趙家和魏家三足鼎立的場面。因為他們三家怕晉氏族人東山再起,重新奪回政權,所以劃分了晉國,分成三國。

在公元前403年的時候,韓家、趙家和魏家三家去見周威烈王,要求也可以説是逼迫,把他們這三個家族全部封為了諸侯。因為當時的國力貧困弱小,周威烈王也沒有自己的力量去控制他們,看到劃分晉國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實,就只能順水推舟,最終把這三家正式冊封成為了諸侯。

三家分晉的原因

歷史有時候是驚人的相似,有時候也是有巧合的,所以正所謂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東漢末年的時候,戰火連天,天下動盪不安,時局不穩。在魏國蜀國和吳國三個國家分立經過幾十年之後,最後統一均歸於晉國。在公元前403年時候,也就是春秋時期,那個中原地區曾經稱霸多年的晉國已然變得分裂,分成了韓國、趙國、魏國,也就是歷史上所稱的“三家分晉”。

三國分晉圖

“三家分晉”在歷史上有非同一般的歷史意義,它是春秋時期從此進入戰國時期的標誌。在春秋時期,很多弱小的諸侯國都被大的諸侯國兼併。有一些國家內部也發生了很多的變革,漸漸使這些大權落到了幾個關鍵性的卿大夫的手裏。

當時比較強大的晉國,一直到了春秋末期,國王的權力漸漸開始變得衰落,實權是由晉國六家的卿大夫分別把持着。在後來的爭權奪勢,明爭暗鬥下有兩家卿大夫被其他四家給打敗了,逃離了晉國,然後只剩下了智家和趙家,韓家和魏家,其中智家實力最強。分晉的原因是因為當時的晉侯早就被架空了,代替他作為晉國的權威的一部分勢力也被消滅了。這使得趙家魏家韓家三家可以相互制衡,因為無論是哪家,他們都不願去攻打其他一家,實力相當,而且都不願意再當晉候的手下,再做他人的臣子。所以,三家分晉國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