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電視和電腦,各種以相親為形式的電視節目、活動充斥着我們的生活,這些活動往往突破了傳統的一對一相親,其中一種典型的線下“速配”形式被稱為閃電約會(speed dating),源於 20 世紀 90 年代的猶太人社區聚會,如今已經風靡世界。
閃電約會的基本形式是由組織者們召集單身人士與異性進行非常簡短的碰面,時間通常為 3-8 分鐘。到規定的時間後,組織者們按鈴提示參與者與下一個對象進行接觸。在所有的快速約會都完成後,參與者會交給組織者一份他們願意向對方提供聯繫方式的名單。如果對方也有意,聯繫方式便會被互換,參與者們可自行進行後續約會。由於名單隻在約會最後交與組織者一方,避免了當面拒絕不喜歡的對象的尷尬,這種方式得到了許多人的喜愛。(不由得想起了魔都週末的人民公園,和每年都舉行的萬人相親大會……
參加閃電約會的目的很明確,就是在短時間內接觸到更多的異性,提升尋找到合適伴侶的機會。這種行為漸漸成為心理學家、社會學家的研究對象,而由於其簡單粗暴的方式,使得采樣相對方便,因此引發了一系列有意思的研究結果。
儘管我們不強調性別差異,但目前,閃電約會這種活動本身絕大多數是針對異性戀男女的。因此,在研究中也的確有一些有趣的數據,體現出異性戀的男性和女性對挑選伴侶的要求各有千秋。
“速配”的原理:什麼樣的人最有吸引力?
BBC 在 2005 年曾推出過一個三集的性教育紀錄片《兩性奧秘》(Secrets of the Sexes)。在第二集《吸引力》中,科學家們就運用閃電約會的方式,對一百多名單身男女進行了一場開創性的實驗,根據每位志願者對理想伴侶的外貌、價值觀、物質條件等要求,為他們找出了“匹配”的對象,並觀察他們在閃電約會以及後續約會中是否會擦出愛的火花。
片中,研究者們都要為參與者請來造型師和化妝師,挑選突出身材的衣服,設計精緻的妝容,希望在外貌方面給約會對象帶來更好的第一印象。
雖然在長期的接觸過程中,第一印象可能會被打破,但在時長僅為 3-8 分鐘的閃電約會中,決定勝負的只能是第一印象。
我們常常説:第一印象就是最後的印象(First impression lasts)。這裏涉及到一個概念——首因效應(primary effect),也叫第一印象效應,指在行為過程中,最先接觸的事物會給人留下深刻的認知或感知,影響人對事物的感知和判斷。在閃電約會有限的時間裏,當我們看到約會對象的第一眼、與對方開始第一句交談時,第一印象就已經開始形成。
當然,第一印象並不總是那麼準確。偏倚的第一印象往往與另外一個因素密切相關,那就是光環效應(halo effect)。光環效應強調説,當實際上只觀察到了一個人一部分的自然特徵、性格和行為上的特徵的時候,我們常常會自行歸納對這個人的印象,以為自己觀察到了全部。比如説,當我們第一次見到一個人的時候,對方表現出了不禮貌的舉止,那麼無論當時的環境對此是否有影響,我們都會認定這個人是粗魯的。
除了第一印象以外,不同的依戀類型也會對約會中的表現造成影響。研究顯示,在閃電約會中,安全型的人往往心態平和,表現更好。憂慮被棄的人特別容易在一開始就給人留下糟糕的印象,因為他們可能會太過緊張、憂心忡忡;痴迷型的人表現也並不出色。而回避型(恐懼型和疏離型)的人——除非被逼到極致,他們根本不會去參加閃電約會的。
吸引力法則:是什麼讓相親中的 Ta 對你感興趣
那麼,在第一印象的形成中包括哪些方面的因素,是外貌、行為還是某種天然的吸引力讓對方對你迅速產生好感呢?
用親密關係中的吸引力法則來解釋“速配”現象,會發現吸引力會產生於以下幾個原因。
1. 外貌吸引力 (Physical Attractiveness):男性看臉,女性看收入
在一項澳洲的調查中,85% 的求偶者表示,如果沒有看到對方的照片,他們不會接觸對方。的確,在相親中,外貌吸引力可能是產生吸引力的最重要因素。
一個被稱作有外貌吸引力的人,通常是指 Ta 的外表身材從審美的角度看是令人愉悦的,有時也指性吸引力(sexual attractiveness)。研究表明,即便是嬰兒,也會天生就偏愛那些在成人眼裏是美麗的面孔。儘管在不同的個人、社會和文化背景下有不同的標準,外貌吸引力往往決定了兩個初次見面的人是否可以擦出愛情的火花。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男性和女性都會受到對方外貌的吸引,他們的偏好卻有明顯的差異。大多數參加閃電約會的人目標都很明確,他們對理想的伴侶有自己的期望和標準。
有調查顯示,男性比女性更注重伴侶的外表。男性在挑選伴侶時,更喜愛外表漂亮、具有性吸引力的女性。同時,他們會觀察女性的 “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一般來説,腰臀比為 0.7 的女性身材最為勻稱性感,最有吸引力。不僅如此,腰臀比也是判斷女性生育能力的標準之一。
女性在閃電約會中,同樣偏愛那些外表帥氣的異性,但顏值的重要性在整體上要低於對收入等外部條件的重視程度(基於多項研究,如芝加哥大學、杜克大學的學者對 2.2 萬人的調查)。而且整體來説,女性在挑選伴侶時比男性更加挑剔。從進化的角度説,我們會本能地追求那些可能使我們繁殖後代、遺傳基因的伴侶,如果女性錯誤的挑選了伴侶而與之結婚生子,那麼她將面臨的是長達 10 個月的孕期及此後長期的撫養。而相較而言,男性在錯誤婚配中的代價便低於女性。
但較之於看臉,她們更容易受到那些身材高大、具有陽剛之氣的男性的吸引。而和男性關注女性的 “腰臀比” 類似,女性也同樣關注男性的 “肩腰比”(shoulder-to-hip ratio),肩寬而腰部略窄的男性最容易受到女性歡迎。
人們傾向於追求外表吸引力的原因,除了是追求美的天性使然,也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外表吸引力的刻板印象(physical-attractiveness stereotype):美就是好(What is beautiful is good)。人們對那些外貌出眾的人的評價往往高於常人。在提供相同信息的前提下,漂亮的人經常被認為是 “更聰明的、更友善的、更加開朗而自信的”。
相對於男性,女性更容易受到外表吸引力刻板印象的影響,她們的身上也經常被打上各種各樣的標籤。不過,儘管美麗的人給人的總體印象總是較好,但外貌出眾的女性也更容易被認為是“虛榮、物質、放蕩”的。
2. 相似性 (Similarity):要相似,還是互補?
除去外貌條件,性格特點也是男人對約會對象的重要評判準則,當我們對一段成功的感情關係進行評價時,我們有時會説這兩個人“性格互補”,也會説兩個人“氣味相投”。而當戀愛失敗,我們又通常將其解釋為“性格不合”。那麼,究竟是互補的愛情,還是相似的愛情更容易長久呢?吸引力的產生是否與此有關呢?
事實上,兩個人的相似性(similarity)確實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最初吸引力(initial attraction)的產生。拜恩的吸引力法則(Byrne’s Law of Attraction)對這一觀點予以了肯定。該法則認為,與我們的思想、行為越相似的人,我們越容易被他們吸引。
拜恩和其他研究者在 1961 年進行了一系列的相關實驗。他們為每位參與者發放了由他人匿名填寫的個人態度調查,並控制了匿名調查與參與者本人態度相似的程度。結果顯示,參與者普遍認為,與自己態度更為相似的填寫人“更有智慧、更有學識、和更有道德”。
閃電約會的實質也是如此。大量實驗證明,當我們發現一個陌生人的態度、性格、行為方式與自己非常相近時,我們很容易與對方產生好感。
此外,在約會中,“自信、獨立、不自私、感性、友善、能使他們放鬆”都是得到男性偏愛的女性關鍵詞,相反,“善良、過分温柔”則並不討人喜歡,而可能令人意外的是,“是否有孩子”、“是否想要孩子”這樣的問題,對於最終選擇的影響微乎其微。在女性的一方,物質資源、社會地位則是挑選未來伴侶的重要標杆,這關係到她是否能為孕育下一代提供充足的財富保障。
神秘也會產生吸引力。2007 年的調查顯示,在相親中,你所披露的關於自己的信息越少,對你感興趣的約會對象越多;不過,如果披露更多的個人信息,儘管會使得對你感興趣的男士減少,但找到潛在合適對象的概率會提高。
3. 相互性 (Reciprocity):喜歡那些喜歡我們的人
心理學研究者 Newcomb 在 1956 年對人們之間的關係做出了這樣的解讀:“吸引力孕育了吸引力”。意思就是人們通常喜歡那些“喜歡自己的人”。我們大多數人都喜歡自己,如果遇到的相識的人和我們有共同點,哪怕再不着邊際,都會覺得他們看上去很討人喜歡。在“速配”中,這也正是導致吸引力產生的第 3 個重要因素:相互性(reciprocity)。
社會心理學將 “相互性” 定義為 “對於一個積極、友好的行為,而產生的同樣的積極的回應”。也就是説,人們對於一個善舉通常會予以更加熱烈的回應。這種回應在禮節之餘更像是一種社交責任,一種人情的償還(return a favor)。反之,對於有敵意的人和行為,人們也通常會以牙還牙,報之以負面的反應。
根據這個原理,研究者們證實,那些受我們吸引的人(即給予我們積極反應的人),同樣對我們自己有吸引力(我們同樣會予以積極的回應)。
最後,速配能找到真愛嗎?
閃電約會式的相親,看起來是高效的。你可以在 1 個小時內和 10 個不同的異性交談,迅速交換信息並對雙方做出判斷。
行為學家 Dan Ariely 認為,這種形式特別適合那些有求偶的需求,但交際圈有限,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在傳統約會中找到愛的歸宿的單身男女。但正因為如此,我們也更難判斷,在現實的世界中是不是真的對彼此有吸引力並且合適。
在 BBC 的那期節目中,100 多名參與者中,這次實驗最終以沒有一對匹配者成功牽手而宣告失敗。德國的研究者也開展了一項相親實驗,讓懷着尋找真愛和人生伴侶目標的 190 名單身男性和 192 名單身女性進入 3 分鐘的閃電約會,然後在其後 6 周和 12 個月的時間內對其進行追蹤。其中,有 6%的人有機會發展性關係,而有機會發展長期親密關係的則佔 4%。(從平均水平上看,女性比男性表達了更高的發展長期關係的意願。)
Ariely 説,最大的問題也正在於要在非常短的時間內,通過一項項量化的標準描述來衡量對方。“這有點像在一個餐廳,你用分析食物的各項化學成分,來判斷菜好不好吃。”雖然每一項信息都很準確,但並不能幫你更快速地決定是否要選擇這家餐廳。
“真愛”也許永遠是一個比“速配”要複雜得多的命題。有時候,我們自以為找到了捷徑,但卻徒勞地消耗了更多的精力;但閃電式的約會也的確能夠提供接觸更多潛在對象的機會,誰也不知道,你的人生伴侶會不會在下一個 3 分鐘坐到你的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