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康熙皇帝微服私訪的故事很多,大多記載於野史,雖然有的情節未必可信,但有時讀來也頗為有趣。其中就有一則關於康熙微服猜謎的故事,時間大致發生在康熙十一年。
康熙十一年八月,康熙帝陪着祖母孝莊太皇太后拜謁東陵,順便到湯泉為祖母浴疾。閒暇無事的一天上午,康熙帝由大學士李霨等伴隨,騎着棗紅馬順着人流向東南方向走去。路上,趕集的民眾很多,一問才得知是堡子店集日。康熙帝決定也去湊湊熱鬧,探訪民情。
堡子店位於州城正西二十五里,是通往京城的古驛站。這時,康熙帝詢問身邊的李霨:“李愛卿,你知道堡子店的來歷嗎?不妨藉此機會向朕説一説。”進士出身又是大學士的李霨對清東陵附近的地理風貌瞭解比較多,既有史料又有傳説,聽皇上一問,趕緊作答。
據李霨的介紹,堡子店在明代時駐紮有兵馬,如今村中央還有座一畝見方,用大石塊壘起來的高四五丈的堡子,上面搭有高棚。傳説,明代薊遼總兵戚繼光在任時,曾在湯泉南面,堡子店四周的空曠地上進行過十多萬人的軍事大閲兵。這座堡子就是戚繼光的閲兵台。
主僕二人談話間,已經進入了堡子店村。由於都是微服打扮,百姓們認不出他們是什麼人。他們將馬拴好後,便向熱鬧的集市中走去。一路上瞧瞧這個,看看那個,問問物價,探探行情,一會兒就來到了堡子旁邊。
堡子四周擺滿了各種攤點,有賣貨的,有説書的,有練武的,有占卜算卦的,活像北京的天橋。康熙帝一行人等圍着堡子轉來轉去,果然印證了李霨的話。然後,康熙帝來到了一個算卦的攤前,想要佔一卦。
康熙帝看到卦攤旁坐着一位老者,這人一頭白髮,炯炯發光的雙眸下飄着五縷半尺多長的銀髯,身上穿着一件合體的青袍,長辮兒搭在胸前,看上去氣質不凡,不像是尋常百姓。老者見到康熙來到攤前,起身行了一個禮,然後説:“請恕老朽無禮,我雖擺的是卦攤,卻失原義,一不算命,二不佔卦,只會作謎。如若不嫌,恕老朽冒昧,願為客官獻上四句謎語,懇請一猜。”
這時的康熙皇帝年輕氣盛,又自覺少年除掉了權臣鰲拜,親政後也頗為作為,如今可謂國泰民安,百姓安居樂業,自以為胸有韜略。他一聽説要為他破謎語,便傲慢地表示説:“老者儘管説來便是”。
這老者用右手縷着鬍鬚,便笑着開了口:“木多一撇,正少一橫,一點不見,兩點欠全,打四個字,容客官一個時辰。”老者説完,便遞給康熙帝一個小座,讓他坐下思索。
康熙帝自幼好學,在文學上頗有心得。可是對於猜謎、斷字的功夫不深,但他卻又不好意思讓別人來猜。旁邊站着的李霨等隨行人員也開動腦筋,雖然猜透了八九,卻也不敢吱聲,怕惹皇上發怒。這時的康熙帝臉上一紅以赤,一會想張嘴,一會欲言又止,想了好長時間都沒能答上來。
此刻,出題的老者一再指點,讓康熙帝往政務上想,往黎民百姓身上想,但康熙帝仍然答不上來。眼看這番情景,李霨心生一計,貼着康熙帝的耳邊嘀咕了一陣,示意讓他來猜。康熙帝實在沒轍,於是便對老者説:“那就讓我的管家來猜吧。”
李霨張嘴便説:“老者的頭一個字,木和多放在一起,再加一撇,是個‘移’字;正和少放在一起,左右結構不成字,上下結構,正少一橫恰好念‘步’;第三個字是,不見合併後加上一個點,這個點加到不字上成‘礻’字旁,即為‘視’;最後的兩點欠全,即是全和欠結合後加上兩個點,就唸‘欽’。四個字是‘移步視欽’。”
老者聽完後,趕忙撩起長袍下跪:“草民不才,難為了聖上,萬望聖上開恩。”康熙帝一愣,奇怪這老者為何識得真面目?忙鄭重地對老者説:“朕恕你無罪,快快起來説明字意。”
老者磕頭謝恩後,站起身來説道:“我姓趙,本村人士,原在京城禮部供差,曾經見過聖上,現在我已告老還鄉。今借猜字,意請皇上多多深入民間,體察民情,牢記大清祖訓,處處不忘黎民百姓,真正成為萬民之父母,天地之主宰,使我大清萬年昌樂。”
康熙帝越聽越歡喜,等老者再次跪拜時,他親自攙扶,並誠摯地表示,他日後當銘刻於心,決不辜負世人之盼望。臨走時,老者又把皇上請到家裏進了午餐,康熙感激之下賞賜老者户部侍郎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