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曾國藩的傳奇人生簡介,曾國藩為何四拒稱帝.曾國藩是清朝末期大臣,更是湘軍的創立者。曾國藩一生都在為朝廷考慮,在軍事,政治,文學各個領域都作出了突出貢獻。可以説清朝的末期要是沒有曾國藩,將會滅亡的更快。
曾國藩畫像
咸豐二年,太平天國軍攻佔湖南,曾國藩奉旨前往抗擊成立湘軍,湘軍一作戰勇猛遠近聞名,人們只知道湘軍常打勝仗,並且士氣高漲,卻不知道作為湘軍首領的曾國藩默默付出的努力,曾國藩讓每一位入伍的士兵熟知禮制,通讀古典經學,湘軍在當時素質奇高,隊伍作戰時更是整齊劃一,沒有半點拖泥帶水,部隊執行力高,應變能力強,自然常打勝仗。
作為一名政壇上的大人物,曾國藩自然有他的獨特之處,曾國藩非常注重自己的個人修養。曾國藩家中沒有當官背景,所以當他成為官員後,格外重視對自身品格的培養,個人修養的確給曾國藩帶去了很大的幫助,他做人表裏如一,不給人抓住把柄陷害自己。他對所有人都保持尊敬的態度,他內心純潔不存邪念,曾國藩每天都要花時間靜坐思索,從不説空話,沒有把握之事絕不輕易答應。除此之外,曾國藩熱衷於研究文學,在早期就將易經讀通,其中的陰陽變法更是手到擒來,曾把一切順利的諸如事業、富貴、地位等歸在陽裏,將一切不利、坎坷歸在陰裏。
掌握了這種平衡之後,處理事情能十分果斷。曾國藩攻破天京,完成對太平天國的鎮壓被朝廷封為一等毅勇侯。在天津教會案發生之後,曾國藩屈從法國,受到輿論譴責,回到兩江總督的位置。之後積極籌備費用,送學童前往美國留學,為洋務運動輸送人才。1872年3月在南京病卒。曾國藩的一生富有傳奇色彩,清朝的政權穩定和他密不可分。
曾國藩識人術
曾國藩縱橫政界這麼多年,歷經的挑戰與磨難是我們不能想象的,都説官場如戰場,稍一不留意,何止是烏紗不保,連性命都可能一起撘進去,《曾國藩識人術》通過一個獨特的視角,來解釋曾國藩為何能在政界遊刃有餘。
曾國藩識人術
全書從闡述曾國藩著作《冰鑑》角度出發,向讀者展示曾國藩的深謀遠慮,以及無論在處理政事還是在與大臣關係上都能落得友好境地的原因。
閲讀人心是一門學問,會閲讀人心的人能看到人的內在本質,雖然這是聽着很玄乎,但是歷朝歷代確是有這樣的例子存在,孫臏沒有讀懂龐涓,慘遭迫害;韓非沒有讀懂蕭何,慘死監獄。這都説明唯有閲讀人心,才能掌握大局。
曾國藩也是如此,在對人心的研究上,他可沒少下功夫,曾國藩擅長通過人的肢體語言來判斷對方的品質,性格,人生閲歷,而且能對被觀察對象做出精準的預言。要是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有這項技能該是會減少很多生靈塗炭了吧。
説曾國藩能識人術並不是沒有依據的,有一次新來的三位幕僚來拜見曾國藩,事後有人問起,曾國藩告知第一人態度温和,目光低垂適合做文書工作;第二人能言善辯,但説話時左顧右盼,是機巧狡詐之輩,不能重用;第三人有大將風範,但是性格過於剛直,稍不注意,會命喪戰場。這第三人便是日後戰功顯赫的大將,果不其然是在戰中死亡。
曾國藩這套見別人的學問給了他很大的幫助,更對日後曾國藩選將用人的時候做了保證。這種通過相貌、言語、行動綜合考慮人的作法,給曾國藩在政治生涯上帶去了很大的幫助。
曾國藩座右銘
曾國藩的座右銘數不勝數,其中有幾句傳播最廣,而且對於每個人為人處事,修身養性都有很大幫助。
在為人處事上“每逢大事有靜氣”這是曾國藩年輕時候時刻銘記在心的,那時的曾國藩初入官場,難免心浮氣躁,他就向著名理學家唐鑑先生請教。這個“靜”字用得特別傳神,從此以後,曾國藩每天都要靜坐思考,這些思考的時間為他帶來的是豐厚的收益,很多平常時候不能注意的細節,都被很好的解決掉。在處理中的問題的時候,這一做法發揮的優勢更加明顯,曾國藩不急於做出決定,而是靜下心來反覆思索,最終得出的結論往往能讓人信服。
在用兵治國上,輕用其芒,動即有傷,是為兇器;深藏若拙,臨機取決,是為利器。同樣是曾國藩受用一生的,説的是無論是交朋友或者是用兵都必須要出手果斷,不能有半點含糊,這樣終究會一事無成,只有出手,才能夠解決問題,在抵抗太平天國的時候,曾國藩果斷成立湘軍,並逐步壯大,才有了後來政治生涯的順利。
在治國平天下上,做到揚善於公庭,規過於私室。曾國藩在湘軍取得大成功後,開始重視對自己親信的培養,他的幾位弟弟都得到曾國藩的賞識,其中洛克六弟最受曾國藩看好,就想向六弟傳授自己的帶兵經驗。曾國藩知道其他幾個弟弟的脾氣,只要獎勵他們就會收到衷心,但是獎勵過頭又會產生怠慢,所以有缺點的時候,曾國藩多選擇私下裏交流。這也就説明了為什麼曾國藩看中的人大多數都中心耿耿和他站到了最後。
曾國藩修身十二法
張仲超編著的《曾國藩修身十二法》是對曾國藩在提升自我修養時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的總結。曾國藩在修養省心上下了不少功夫,他對於如何才能讓身心放鬆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後世很多人多少都受過曾國藩的思想薰陶。
據説曾國藩的修身十二法,一般人很難全部做到,能遵循個一二點已經很不錯了,算是生活品格較高的一類人了。首先要保持衣冠外貌的整潔,時時刻刻不忘檢查自己是否有違背義禮的念頭,在處理任何事物的時候,都要做到,心無雜念,專心致志,精神狀態始終要保持明朗。每天要抽出一定的時間來靜坐思考,反省自己性格中與仁義相違背的地方,靜坐也必須到道正襟危坐的要求,看上去就應該和寶鼎一般沉穩。天剛亮就必須起牀,睡醒後就不能賴牀。
閲讀的時候要是一本書沒有讀完,就絕對不能看別的書籍,這樣做對自己的道德和學問的進步都會起到消極作用。每天閲讀歷史書籍,以史為鑑可以治天下,這句話這樣才能發揮它的作用。這個過程還必須持續數十年才能算完成。説話時一定要謹慎,曾國藩將這個作為最高品性,少説話多做事這一點的確無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是為人處世的準則。每天將真氣蓄在丹田,為人處世光明正大,對得起所有人。學習新知識,在讀書時幾下筆記,將書中描述深刻的地方反覆思考,研究。
愛護自己的身體,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不要太辛苦,要剋制自己的慾望,飲食也要規律營養。無論在處理政務的時候多麼繁忙,都要留出給自己寫幾篇文章的時間,來檢驗自己的文化積累和文化底藴。吃完飯以後寫半個小時的字,讓自己每天保持寫字的機會,可以解決應酬的書信問題到了晚上不出門,多做學問。
曾國藩湘軍
為了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曾國藩在湖南創立了湘軍。當時太平天國運動聲勢浩大,清政府地位岌岌可危,朝廷的軍隊越來越抵擋不住各地興起的起義運動。
曾國藩將湖南各地散亂的軍隊統一起來,並通過嚴格的執行軍法,制定軍規,將各路野戰軍訓練成為能保家衞國的正規軍,與起義軍對抗,相比之下,太平天國的部隊反而變得有些業餘了,滿清政府雖然不是很信任曾國藩的湘軍,但是沒有辦法,要是不支持曾國藩,清王朝的政權就要落到市井小人手中。曾國藩與很多湘軍將領相互認識,大家也都非常賞識曾的雄才大略,願意更隨曾國藩,將軍隊越做越大,共同抗擊不利於國家和平的勢力。
曾國藩用儒家的禮教,尊卑上下等的思想約束軍隊,讓每一位軍中的將領時刻不忘自己的身份,時刻為報效國家獻身。在曾國藩的領導下,軍隊取得了赫赫戰功,成功擊退了太平天國的囂張勢力,湘軍在執行任務時,都保持着遵守軍紀的良好品質,湘軍從來不打無準備的仗,在戰事開始之前,他們必先考察地形,分析進攻利弊,築好防禦工事,以備不時只需,湘軍極少主動出擊,每次都是敵不動,我不動,察言觀色,分析時局動態,然後一招制敵。湘軍的出現,給清朝的軍隊制度帶去了質的變化,從此,這種由平民自由加入軍隊,兵權在領導組織的將領手上的新形勢,在今後對抗入的戰役中侵者起到了指導作用。
曾國藩為官之道
曾國藩認為,當官的首先要耐得住煩惱,身在官場,難免遇到各種麻煩的事情,不僅要遇到,還得要自己一件一件去處理,有的人擅長處理一件事但是事情多了,就容易心浮氣躁,常常做出讓自己後悔的決策,事後還要自己背鍋,給自己帶來不好的後果。
所以做官的當務之急,就是要養成遇事冷靜,沉着的性格,只有保持頭腦的冷靜,才能穩住部下,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如果急躁不安,只會事半功倍,讓事情的發展變得更加混亂,在部下面前樹立不了唯信。
曾國藩曾經引用過莊子的話,認為名聲是要靠長時間積累的,一個人的聲望的高低是要時間的沉澱的,要是突然名噪一時的那種,如果他不比常人付出更多來維護這份榮耀,那麼下場一定不如那些德高望重的老臣,這和現在的暴發户應該是一個道理。
曾國藩在教育人方面也有自己獨特的見解,他認為人要保持踏實肯幹的心態,在做一件事的時候,無論艱難還是容易,都必須埋頭苦幹,半途而廢是最沒用的表現,首先對不起先前的努力,其次不能達到成功。曾國藩曾説,當官的最忌諱增強好勝,曾國藩在這點上學習儒家思想,不嫉妒,不急功近利,在處理上級分配的任務時,講求完整性,考慮到別人沒考慮到的就是自己的優勢,往往那些想要及早完成,獲得嘉獎的最後會被查出各種問題。現在的豆腐渣工程就是急功近利,最終危害的可是普通老闆姓。
曾國藩用嚴謹的態度去處理各種政務,這樣不僅是對自己的負責,更是對周圍人極大的鼓勵,他曾説當錢財充足的時候一定要出手大方;當自己窮困潦倒時,也要慷概解囊,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曾國藩洋務運動
洋務運動之於曾國藩,就如同母親孕育的孩子一般,曾國藩作為早期想要向外國學習的知識分子,倡導向西方學習先進的技術,學軍備學工業,主張派留學生前往西方學習。
李鴻章在上海買下了美國人的一座鐵廠,曾國藩就全力支持,在兩人共同的管理下,該廠成為當時國內最大的兵工廠。
曾國藩具有常人沒有的大局觀,他見識到洋人的機器都是靠推算得來,就想要閲讀洋人的書籍,如果要閲讀洋人的書籍,那麼首先就是要學習外語。他設立“翻譯管”,並且聘請外國人主筆翻譯任務,這段時期產生的外國著作基本來自翻譯官,而且此類書籍都是近代洋務運動急需的精神食糧。這在中國近代化進程中,向西方學習,培養優秀的洋務人才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從一方面看,洋務運動裏提倡的“師夷長技以制夷”,曾國藩也將它發揮到了極致,他開辦了中國近代第一家軍工廠,擴張軍備,製造了第一艘輪船,讓我國交通和海洋軍事實力有了質的飛躍,他送出去的留學生都在學習到西方先進科學後,回國效力。
從另一方面看,曾國藩提倡的自強,也只是清政府的強弩之末,我們知道,只有學習先進的思想,才能救國,光從軍備上學習是不夠的,資本主義救中國是不切實際的,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走社會主義道路,中國才能絕處逢生,大清朝的滅亡只是時間問題,舊中國的被否定也只是時間問題。新的力量正在崛起,正在為改變中國命運而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