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説,宰相肚裏能撐船。給我們的印象是,凡事能做大事的人,肚量都非常的大。其實不然,《史記》中就曾記載着這樣一個人,此人非常小肚雞腸,什麼事都能給人記在心裏,然後伺機報復。因為他的事蹟,甚至產生了一個流傳千古的成語--睚眥必報。説到這裏,大家應該都知道是誰了吧?沒錯,他就是,戰國時期秦國的丞相張祿。
張祿一生最有成就的就是為秦國提出了‘遠交近攻’的國策,為秦國蠶食鄰國領土,最終完成統一奠定了基礎。別看張祿這麼豐功偉績,其實這個人非常有趣,從心態上來説,他完全就是一個屌絲心態,雞毛蒜皮的事都能引起他的嫉恨,出生也不高貴,按理説他這樣心胸的人應該就是整天忙着掐架,攀比和裝逼的事上去了。為何會有如此雄心,讓其‘居其位,正其事’呢?接下來讓我們從張祿整個人生軌跡來看,一起去發現為什麼歷史會給我們呈現這樣一個奇葩的大丞相張祿。
根據《史記》,早先的張祿並不叫張祿,而是叫做范雎,他也並不是秦國人,而是秦國的鄰國魏國人,年輕時的張祿(哦,不對,應該是范雎)在魏國的中大夫須賈府中做侍從,按理説,兢兢業業的範先生應該此刻最好的理想就是努力工作早日得到須老闆的賞識,然後能混個編制。但天不遂人願,有一次範先生隨須老闆出差齊國,齊國國君看中了範先生的口才,於是單獨給範先生送了好多禮物(黃金美食不計其數),小心謹慎的范雎萬般推辭,最後辭掉黃金,收下美食才作罷,但即使這樣還是被須賈猜忌,回國後,須賈便向魏國公子魏齊進饞,懷疑范雎把魏國的一些秘密賣給了齊國,不然齊國國君為什麼會無故給他送禮呢。魏公子勃然大怒,隨即將范雎抓來一頓毒打,打的范雎是肋折齒落,昏死過去,然後魏齊讓人將范雎用爛席子捲起來,扔進廁所,任人撒尿凌辱。奄奄一息的范雎央求看守救他一命並許諾日後重謝。隨後看守向魏齊謊稱范雎已死並建議將其扔掉,喝醉酒的魏齊沒有懷疑就同意了。劫後餘生的范雎隨後便隱姓改名為張祿偷偷跑到了秦國,隨後經過一系列的機智操作,得到了秦昭王的賞識,加官晉爵,進而拜相,走上了人生巔峯。
所謂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國力強盛的大秦要擴張領土,首當其衝的便是魏國和韓國,得知秦國要攻打自己的消息後,魏國派須賈出使秦國來遊説,此時的張祿雖然出名,但是誰也不知道他就是當年的范雎,須賈當然更不會知道到了,聽説須賈到來的消息,范雎便化裝得破破爛爛到須賈的客館,見到了須賈。須賈非常震驚,死了的范雎居然還活着,便邀范雎一同進食,看范雎穿的破爛,也生出了同情之心,畢竟是自己害得他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的,於是便送給范雎一些衣服。范雎瞭解到須賈想見張祿,便向須賈説自己的主人和張祿相交,自己平時也是可以見到張祿的,可以為須賈引見,須賈看着范雎落魄的樣子,心裏不免覺得好笑,認為范雎大話説過頭,便想為難范雎,便説,我的車軸斷了,馬兒也病了,沒有四匹馬的大車,我是不出門的,范雎説我替你向主人借來四匹馬的大車吧。
範睢回去弄來四匹馬拉的大車,並親自給須賈駕車,直進了秦國相府。然後讓須賈在門外等着,他進去通報一聲,‘於是范雎盛帷帳,待者甚眾,乃見之’,正是‘大張旗鼓’的等着須賈,須賈見到變成秦國丞相的范雎,還如此陣仗,頓時嚇得屁滾尿流,慌忙認罪。范雎本來想殺掉須賈,由於須賈之前送了范雎衣服的原因,感覺他還是念了點舊情,就放了他一馬,然後讓他回去傳話給魏國,讓他們把魏國公子魏齊的腦袋拿來謝罪。
魏公子魏齊迫於秦國的壓力,選擇了出逃,但是兜兜轉轉最終還是沒有逃脱被複仇的命運。范雎就是這樣的人,為了報仇,哪怕你是跑到天涯海角,也要讓你付出代價,不僅僅是大仇如此,凡是給過他一頓飯吃的小恩小惠他是必定報答的,而瞪過他一眼的小怨小仇他也是必定報復的。這就是范雎,不一樣的‘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