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七言絕句贈劉景文全詩鑑賞
贈劉景文 蘇軾
《贈劉景文》是北宋文學家蘇軾,於元祐五年贈與劉景文的七言絕句,以此來勉勵友人。世人都知道大文豪蘇軾的名字,但劉景文是何許人也?恐怕很多人都不太清楚。劉景文又名劉季孫,宋仁宗嘉佑年間監饒州酒務,後因蘇軾的推薦得到小小的升遷。劉景文的父親劉平是將軍,所以他本人性格也比較豪爽,很得蘇軾賞識。
蘇軾畫像
元祐五年,蘇軾任杭州太守,也就是在這一年蘇軾認識了劉景文,幫他得到了升遷。《贈劉景文》就是創作於當時,短短二十八字,卻滿滿的都是對處於窘境中的劉景文的勉勵和支持。可惜,元祐七年,劉景文逝。他和蘇軾只結識了短短兩年,世事滄桑,不由人。
本詩前兩句寫景,簡短的十四個字就生動地描寫出一幅秋末冬初的景緻圖,蕭條中透露出一種凋零的美感。原本亭亭玉立,清吐芳香的荷花早已凋零不見,就連那“接天蓮葉無窮碧”的荷葉也耷拉着腦袋,無法像傘蓋般遮擋雨點。殘留枝頭的菊花雖然還留有餘香,卻早被西風吹得花瓣飄零,不復完整,唯有菊花的枝幹還堅挺着直指天空,傲然凌霜,一副不肯屈服的樣子。
詩的後兩句議景,説一年之中最好的時節就是橙黃橘綠之時。看似絲毫沒有提到劉景文,其實蘇軾早已不露聲色地將自己的感情寓於詩中,景中。在文人眼中,橘和菊、梅一樣有凌霜傲寒的氣質。所以,這裏蘇軾之意是告訴劉景文,人到中年就像橙黃橘綠的初冬正是意氣風發之時。
蘇軾的畫
蘇軾,生於1037年,卒於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別號東坡居士,是北宋時期著名的大文豪,其詩、詞、賦、散文成就都非常的高,而且擅長書畫,蘇東坡的畫開創了湖州畫派,雖然蘇軾的畫作流傳至今的不多,但是也足以奠定蘇軾在繪畫上的地位,可以説蘇軾的畫作堪稱豪放派的經典作品。
蘇軾的《枯木怪石圖》
蘇軾的畫作流傳至今的只有《枯木怪石圖》和《瀟湘竹石圖》,《枯木怪石圖》在抗日戰爭期間流失到了日本,現在被日本的私人收藏,《瀟湘竹石圖》一開始並不知道是蘇軾所做,後來經過鑑定一般都認為這幅畫也是蘇軾的作品,經過幾番波折現在被中國美術館收藏。蘇軾的畫作大膽創新,強調神韻相似,而不拘泥於形似,可以説能夠很好的抒發心中的感情與想法,蘇軾倡導“文人畫”,批評院體之匠氣,所以受到了現代美術界的推崇。可以説蘇軾的畫作成為了一個新畫派形成的標誌。
蘇軾的《枯木怪石圖》中一棵枯木從一個怪石之下掙扎伸展而出,顯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與不屈不撓的精神,可以説是蘇軾內心的寫照,雖然整幅畫作之中構圖簡單,但是卻呈現出一種孤傲險怪的氣息,讓人覺得生活中縱使有那麼多的不如意,但是終究抵擋不住生命的伸展堅毅。
蘇軾的《瀟湘竹石圖》構圖也非常的簡潔,但是意藴卻非常的雄厚,讓人覺得意味無窮,雖然只是簡單的幾叢竹子和幾塊怪石,但是讓人有一種如閲千里江山的感覺,展現了蘇軾廣闊的胸襟。
蘇軾念奴嬌
蘇軾的《念奴嬌》有兩首,一首是大家都熟悉的《念奴嬌·赤壁懷古》,還有一首名氣沒那麼大的是《念奴嬌·中秋》。
蘇軾望月
説起蘇軾的《念奴嬌》,那《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就會浮現在腦海中。蘇軾的《念奴嬌》即使是過了那麼久的時間,到了現代也是能讓人們感受到他詩詞中的美。有人就給這文字的美賦予了別樣的感受,將眼睛看到的變成耳朵聽到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成了一首歌,這首歌經過王菲的天籟之音唱了出來,就顯出了一種靈動的感覺。
蘇軾是北宋豪放派的詞人,他寫出的詞是那麼的豪邁。在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也是體現了出來。“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這句詞,不僅把空間擴大到了天上,還把時間變得不重要了。這是多麼不一樣的想象力啊。當然,鐵漢也是有柔情的一面的。“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可以從中看出蘇軾對於家人是多麼的想念,可是這份思念之情卻只能依賴於一輪圓月來發泄。
雖然蘇軾的《念奴嬌·中秋》不是那麼的出名,不過這首詞也不失為一首好詞。詞中的“桂魄飛來光射處,冷浸一天秋碧。”把靜物賦予動感,這樣不是變得熱鬧起來,反而是顯得更加的冷清了。
這兩首蘇軾的《念奴嬌》都是在中秋的時候來表達自己心中對家人的思念之情的。
如夢令蘇軾
蘇軾的《如夢令》有幾首不同的詞,其中《如夢令·為向東坡傳語》是蘇軾《如夢令》中成就最高的一首詞。
蘇軾畫像
《如夢令·為向東坡傳語》與蘇軾被大家所熟知的風格是不一樣的,顯得比較清淡。不過清淡不是沒有味道,而是更加的自然純粹。
蘇軾字東坡,從這一點上就可以看出,這首詞是寫給自己,用來表達自己的內心的一首詞。《如夢令·為向東坡傳語》是蘇軾從黃州回到了京城之後因為厭倦了官場的爾虞我詐而想念起在貶到黃州的那段日子。那段日子雖然有些鬱悶,可是生活的卻是很合自己的心意。蘇軾對於那樣的日子分外想念,就給自己寫了首詞,就有了《如夢令·為向東坡傳語》。詞中的“歸去,歸去,江上一犁春雨。”就是正好驗證了蘇軾想要回黃州過安逸日子的想法。這首詞是蘇軾少見的一種風格。
《如夢令•春思》是蘇軾的另一首《如夢令》,這首詞中有“居士,居士莫忘小橋流水。”這一句詞,這和《如夢令·為向東坡傳語》中的“歸去,歸去,江上一犁春雨。”表達着同一種感情,都是在嚮往着舒適安逸的日子。
不過蘇軾想過田園生活,可是就是不能如意,那可不就是“如夢”一般的想法嗎?身在朝中,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所以只好用作詞來安慰一下自己,至少在詞中,蘇軾是在他嚮往的生活中。
蘇軾寒食帖
蘇軾的《寒食帖》有着“天下第三行書”的稱號。《寒食帖》是北宋時期的名家蘇軾的書法作品,這份作品不是刻意或者説是認真地寫下的,而是在一次很隨性地寫寫下的。
蘇軾《寒食帖》局部圖
蘇軾的《寒食帖》是寫在蘇軾被貶到黃州去的第三年的時候,那個時候還正好在過寒食節,於是蘇軾大筆一揮,就有了“天下第三行書”的《寒食帖》了。
蘇軾是個詞人,這是大家都知道的,蘇軾還是一個書法名家,這知道的人就會比較少了。但是被貶到黃州去,又碰到了寒食節這一個悲涼的節日,於是蘇軾有感而發就寫下了《寒食帖》。
蘇軾《寒食帖》中的詩寫得是十分的蒼涼而又多情,這是為了表達了自己心中那份惆悵又孤獨的感覺。這首詩的書法也就是在這樣的一種心情和情況下有感而發寫出來的。《寒食帖》一整篇書法是起伏跌宕,氣勢奔放,好像是有光一樣,最重要的是一點不好的筆畫都是沒有的。
行書就是講究一個順,要行雲流水一般。有了一個不一樣的心境,需要去發泄出來,就顯得“下筆如有神”,所以《寒食帖》就出現了,成了蘇軾書法作品的一個代表作。蘇軾自己一個也很難再寫出像《寒食帖》質量那麼高的帖子了吧。
蘇軾的《寒食帖》單單從書法的角度上來看就是無可挑剔的,後世很多人臨摹過這一字帖,不過沒有再出現一個人能寫出蘇軾《寒食帖》那樣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