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解析新文化運動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新文化運動的發展

由 雋寶霞 發佈於 經典

新聞閣歷史事件縱覽古今歷史,綜合重大歷史事件,暢聊名人名士,扒一扒不為人知的趣味野史。

新文化運動的核心

近代新文化運動的核心內容是什麼?近代新文化運動的核心內容,概括起來就是“提倡民主科學,反對封建愚昧”。

新文化運動核心成員照片

作為近代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意義最深遠的一場思想領域的革命,新文化運動沉重打擊了統治中國兩千年之久的封建傳統禮教,啓發了民眾的民主意識,有力推動了現代科技在中國的發展,更為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和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奠定了重要基礎,無疑是中國近代史上光輝的一頁。

新文化運動最初起源於上海。1915年,留日歸來的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誌》,發表了大量提倡自由、民主與科學的文章,以犀利的筆觸向封建主義及其意識形態發起進攻。《青年雜誌》的創刊,標誌着近代新文化運動的開始。

那後來新文化運動的核心地,為何轉移到了北京呢?那便要從1917年7月,民國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就任北京大學校長開始説起。

蔡先生就任後,積極倡導學術民主與思想包容,在他的主張下,無數教育界進步人士相繼到北大任教,其中就包括陳獨秀、李大釗、胡適等新文化運動的核心代表人物。

據説,最繁榮的時期,北大校園內隨意走走逛逛便能遇到當時的諸多名流、學者,一時間,紅樓一代往來無白丁,就連毛澤東同志也曾於1918年8月至1919年3月間在此任圖書館新聞紙閲覽室書記,因而,歷史上具有光榮愛國傳統的北京大學,亦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發源地。

新文化運動的發展

新文化運動是中國歷史上一場意義非凡的運動。這場運動從開始到結束都有它的發展過程。

新文化運動刊物

新文化運動的發展情況具體是這樣的,起初是一些接受過新式教育的革命人士在意識到了中國封建統治是嚴重阻礙了社會發展,他們在思想上統一之後,便開始了運動的籌備階段,首先是通過對孔子的繼承還是批判開始的,因為當時有些人支持封建統治思想,也尊崇孔子的思想,可以陳獨秀等人為代表的新興知識分子,卻不同意這種觀點,因為他們認為要順從個人內心的想法,也就是為人類提供更多的自由。他們在這同時創辦了屬於他們自己的報刊,主要宣傳他們的思想,這樣新文化運動便轟轟烈烈的開始了。

緊接着便是新文化運動思想的傳播,主要內容都是圍繞推翻封建統治的,而且還引進了一些新思想,像民主,男女一視同仁,支持科學發展,這些思想的傳播,將新文化運動的發展置於了頂端,同樣他們一直在報刊上宣傳他們的新思想,步伐加快以後,便開始對文學形式進行新的改革,那就是要反對封建的那種古文言文,要用直白的話語來表達各種思想,這深層含義也是主要為了推翻封建統治,來引進資本主義發展,剔除其中的陋習,這樣一來,那些有為青年也意識到了這場運動的意義之大,便有更多的人加入了這場運動中,大力宣揚運動的中心思想。

此時新文化運動的發展隊伍壯大起來,思想也傳播的更為廣了。

新文化運動結束時間

新文化運動,實際上就是接受過西方教育的有志青年發動的一場思想革命,在這場革命中,其代表人物有胡適、陳獨秀和魯迅等,他們以“反傳統、反孔教以及反文言”為口號的思想文化的革新運動,那麼新文化結束時間是什麼時候呢?

新文化運動圖片

這一活動的開端是在1915年,當時作為《新青年》主編的陳獨秀在報紙上開始發表文章,提倡民主與科學。也正是因為這一行為,啓發了廣大民眾,使得更過的人開始學習西方的科學文化,從而為馬克思主義的宣傳奠定了思想基礎。

就新文化運動,其實是分為兩個時期的,在1915年開始之後,到前期就是,一共經歷了查差不多四年的時間,也就是説新文化運動前期的結束時間是在1919年。

在前期結束之後,很快國內就再次掀起了傳播西方文化的高潮,這也就是新文化運動的後期了。當然其後期的開始則依舊是在1919年,在這段時間內,人們剛加反對中國的傳統文化,甚至可以是對中國所有的古典文化的全面反封,也就是説,因為新文化運動在中國的進一步開展,使得中國的古典文化走上了沒落之路。

後期的新文化運動一共經歷了多久的時間並沒有明確的界限,大概也就是二十年左右吧,所以新文化運動結束時間應該就是1923年,其結束的原因實際上是因為新文化運動已經無法順應是時代的潮流,因為在當時,以五四運動的開展為憑藉,馬克思主義成為了新的主流思想,而依舊在宣傳資本主義思想的新文化運動就這樣走向了終結。


新文化運動啓蒙運動

談到新文化運動和啓蒙運動,他們之間有許多相同之處,但也有一些不同之處。

啓蒙運動圖片

新文化運動和啓蒙運動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他們的起源地不同,前者是發生在中國,而後者是發生在歐洲大陸的一些國家,像法國以及荷蘭等國。還有一個就是發生的時間不同,啓蒙運動發生的時間要比新文化運動的時間早將近200年,於是啓蒙運動就為新文化運動起了一個典範作用。雖然地域不同,但當時所處的社會環境卻很相似,中國還在封建統治之下,一些有為之士開始接觸到了國外的一些新思想,便開始號召有為人士開始積極籌備這場新文化運動。而啓蒙運動也是如此,當時的歐洲大部分國家也都處於封建專制統治之下,因為受到之前的文藝復興的影響,湧現出來的一些科學家以及思想家便開始籌劃在社會上傳播新思想,來改變當時的社會現狀,於是便出現了啓蒙運動。

新文化運動與啓蒙運動所傳播的許多新思想都十分相同,都是宣揚人權的解放,推崇自由的思想。從而來推動社會的發展,其目的也相似,那就是首先要推翻當時的封建統治。其中啓蒙運動還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強調理性。這兩場運動都在歷史上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們所傳播的新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當時的封建壓迫,還將人權以及自由有了一個新的發展,不再是以前那樣任人擺佈了。

新文化運動 白話文

從新文化運動內容來看,白話文運動也被包含其中。20世紀早期,新文化運動前驅陳獨秀在《新青年》批判儒家思想而引入了馬克思主義思想。另一方面,胡適雖然反對陳獨秀推崇的馬克思主義思想,但是胡適先生支持白話文運動。

胡適

眾所周知的《西遊記》、《水滸傳》等都是用白話文所寫的,在晚清之前,白話文一直未被學者所接受。隨着國門被打開,文言文已經不適用人們的交流。在諸多情況之下,以胡適為代表的知識分子已經意識到白話文推廣的迫切要求。

20世紀20年代前後,胡適和在《新青年》發表了文章《文學改良芻議》。在這篇文章中,胡適提到了八點,都與倡導白話文相關。比如其中提到“不講對仗”、“不模仿古人”等,都是為白話文運動預熱。胡適提倡的白話文運動既得到了陳獨秀、魯迅等人的擁護,又得到林紓為代表的古文學家的批判。1918年1月份,陳獨秀和胡適為了讓白話文運動深入人心,他們要求發表在《新青年》上的刊物都要用白話文陳述自己的觀點。

5月份,魯迅在《新青年》上發表第一部白話文作品《狂人日記》,這標誌着白話文運動已經取得了新突破。而隨着新文化運動的發展,白話文應對也逐漸深入人心。1919年,白話文運動進入到高潮,國語統一籌備會召開了第一次大會。第二年,教育部下令將各科教科書全部改成為白話文形式。

新文化運動的評價

新文化運動作為首次解放思想的運動,對後來的歷史發展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正如每片樹葉都有正反兩面一樣,新文化運動的發生有着其先進性也有其侷限性。那麼歷史上人們對於新文化運動的評價是什麼呢?

新文化運動配圖

新文化運動發生之前,中國人民長期受到帝王的統治,大家對於這種生活方式是默認的,思想上也沒有很多的變化。而自西方列強開始進入中國之後,不僅帶來了新的技術也帶來了新的思想。人們經過一系列的鬥爭才好不容易推翻了皇帝的統治,但是袁世凱卻不想順應歷史的發展,想要做皇帝,恢復到以前的社會,並在此時大肆推崇孔教。這就使得當時的社會先進人士不能苟同,開始創刊辦報,解放人民的思想。於是對於新文化運動的評價中好的地方就是其開始讓人們意識到之前的生活是不對,是不能解決問題的,只是讓人們開始接受新鮮的事務。但是也正是由於這樣,當社會主義的春風來到中國時,才能緊緊的抓住機會。

當時先進的知識分子對袁世凱的做法十分憎恨,也就對其推崇的中國傳統文化十分痛恨,他們反對我國一切的傳統文化,好的不好的。再加上,當時只有先進的知識份子才有這樣的精神覺悟,他們也沒有想到要聯合到最廣的農民,進行的範圍十分小而且大多隻是在進行喊口號之類的,並沒有什麼真正的反對措施。這也就是它的侷限性,是人們對於新文化運動的評價中不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