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英雄鄭成功》講的是什麼,鄭成功是日本人嗎?作為一個標準的80後,在印象中,我對鄭成功的熒幕印象是極其模糊的,並非是我不看電視,相反80後是端着飯碗追着電視長大的一代。
英雄鄭成功劇照
若真要仔細考量,唯獨《英雄鄭成功》有那麼一絲印象了,這部電影吳子牛導演的,當時算是比較轟動的。
《英雄鄭成功》在短短90分鐘時間裏給我們展現鄭成功從小小稚子長成民族英雄的經歷。當然也有電影中必不可少的愛情元素,鄭成功和薛良兩人的有緣無份,在錯誤時間遇到對的人的那抹無可奈何,薛良最終犧牲,促使鄭成功的終身遺憾。
整個電影分為四個部分:
開頭部分:是鄭成功兒時的時光,從分割兩地到一家團聚,這一部分是整部電影中最温馨的。
第二部分:政治形勢轉變,父子代表的階層發生對立,母親不願受辱剖腹而亡。父親看到後期明朝的腐敗,願意順應潮流歸順於明朝,但鄭成功卻一直保留着忠君愛國的意志不願意歸順。
第三部分:隨着鄭成功年齡的增大,以及清朝的實力日益強壯,明朝政府的覆滅,鄭成功反清包袱無法施展,在福建的日常中卻發現荷蘭人欺壓我國內百姓,許多同胞不斷被迫害,小則個人被殺,大則家破人亡,故最終決定要出兵台灣,趕走荷蘭侵略者。
結局部分:講述了鄭成功如何費盡心血收復台灣的汗血經歷。
鄭成功,一代英雄。但是近年來,鄭成功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的問題一直被討論的喧囂塵上。有人説,肯定不是,日本哪裏有人姓鄭的,日本的姓氏都是很長的,很拗口的,不好讀,絕沒有這麼簡潔的。有人更為直白:“只聞韓國有鄭氏,日本,鬼扯嘛”。
鄭成功畫冊
那又有人説,怎麼不是日本人,他就是日本人。何以見得呢?他生在日本,母親也是日本人。
好吧,為了一探究竟,我們今天好好細説細説。
日本人,可以有兩種:先天日本人和後天日本人。先天,顧名思義,就是天生的,其父母都是日本人;那麼後天呢?自己本身不具備先天條件,父母非日本人,自己通過後天的努力,通過了日本的國籍審核,准許成為日本人。
那,鄭成功符合哪一條呢?
先來看看第一條吧, 鄭成功的父親是原裝的中國人,母親確實是一個進口的日本妞,但這在國際上只能夠被稱為混血而非純種。所以第一條他是不完全符合的。
那再看看第二條吧,鄭成功申請加入了日本國籍嗎?沒有,鄭母並沒有逼迫鄭成功依照自己的意願加入日本國籍。
到底為何,日本卻奉鄭成功為日本人呢?歸根到底,只因為日本人過於厚顏無恥,鄭成功在現代來看是一名成功人士,有高大的正面形象,如果他只是一個普通人,日本是決計不會奉他為日本人的。
我們要記住,鄭成功是中國人的驕傲而非日本人的。
鄭成功母親
鄭成功的母親是一位了不起的國際友人,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選擇嫁給一箇中國窮小子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就是現在對於“三無”的年輕人結婚也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更何況是跨國戀情了,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鄭成功這位日本母親的性格是非常剛強的一個人。
鄭成功母子雕像
鄭成功母親叫做田川松子,我們習慣稱他為田川氏。
鄭成功的母親田川松子和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結婚之後,幫助鄭芝龍開創了日本到中國的商路,也為鄭氏家族日後商業帝國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
鄭芝龍在鄭成功七歲的時候被朝廷招安授予官職,於是,把長子鄭成功接回中國,卻把田川氏和次子留在了日本,田川氏和二兒子七左衞門在日本生活。
在1645年鄭成功22歲的時候,田川氏才被鄭芝龍接到中國和鄭成功團聚。而次子七左衞門被留在日本生活,田川氏的這一舉動也説明了田川氏是一個對丈夫,對家庭非常重視的傳統女人。
1646年鄭芝龍在對抗清軍的戰鬥中失利,於是向清政府投降,可是他投降卻沒有帶着自己的家眷,隻身前往清廷。
當時的戰亂中,清兵攻破安平,田川氏面對着破敗的城池,面對着戰火紛飛,面對着兇惡的清兵,知道自己無力迴天了,於是,她斥責清兵的無道,揮劍自刎,顯示了她堅強的性格和不屈的靈魂。
鄭成功母親是一位偉大的母親,它不僅僅養育了一個偉大的民族英雄,更是用自己堅忍不拔的性格托起了一個偉大的家族。
鄭成功怎麼死的
鄭成功作為明朝最後的堅守者,一生都在為已經滅亡的大明王朝耗費心血,希望憑藉自己的一人之力能夠力挽狂瀾,這也使他也成為了大明王朝最後的殉葬者,鄭成功究竟是怎麼死的呢?
鄭成功畫像
公元1661年,清王朝完成了皇權更替,康熙繼位,黃梧向當時的統治者提出了“平賊五策”:絕了已經固守台灣的鄭成功經濟來源,頒佈了“禁海令”不允許漁民下海捕魚,斷絕了鄭成功與福建沿海的聯繫,並斬殺了鄭成功的父親,挖了鄭家祖墳,並且把投降的鄭成功的部下分化瓦解。
鄭成功在台灣聽到了這個消息,倍受打擊,吐血病倒了。鄭成功的士兵因為大多都是陸地士兵,在台灣水土不服,很多人都生病了,鄭成功每天都為這些事情忙的焦頭爛額,顧不上調理身體,加重了病情,可是,他依然堅持工作在第一線,就在鄭成功勞心國事的時候,傳來了他的兒子與乳母私通的亂倫消息,這也成了壓倒鄭成功的最後一根稻草。這一系列國事家事的重重打壓,使得鄭成功在內外交困的時候身心俱疲,病情加重了。
躺在病榻上的鄭成功,感覺自己已經命不久矣了,可是自己的抱負還未能施展,心中更加憂鬱,使得病情不斷地加重,終於在1662年的一天夜裏,大呼“我無面目見陛下於地下”,用手抓臉而亡。
鄭成功死了,大明王朝最後的一根柱石也倒塌了,雖然鄭成功沒有完成自己的終生抱負,可是他的也給我們留下了很多的精彩,就是他最後死亡也有着各種説法,到現在只怕也沒有一個鄭成功是怎麼死的一個定論吧。
鄭成功後代
歷代的皇帝,都希望自己能夠早日開支散葉,子女多多益善,尤其是兒子。也許,你覺得我將鄭成功與歷代皇帝做比較不合時宜。但卻不然,請仔細聽我説來。
鄭成功肖像
但是後代多,也並非一定是件很好的事情,從康熙帝身上就深深印證了這個道理,康熙帝壽命較長,後宮嬪妃也多,他一生中有50多個子女,兒子更達到了30多個,但大部分都被自己親手處決、流放、圈禁了,剩下來的個個都是明爭暗鬥,為的不過是皇權,是地位,是權勢,與父親、與親情是絲毫關係也沒有的。
首先,我們來看鄭成功的人物性格,他一直是一個自詡聰明和清高的人,他認為時勢造英雄,他沒成功,只是沒有天時地利,人和這點他是有的。
中年的他,日子過得也較為安逸,但內心的寂寞和空虛,卻是與日俱增的,他一直沒能放棄心中的那對權勢的慾望,於是他想既然天時地利,我沒有,那麼我就用人和去造,福建的那些日子,平靜,舒適。他與夫人、愛妾恩愛有加,繁衍的後代數量雖不能比擬康熙大帝,但對於當時人均育兒數來説,還是比較高的,他的一生中,也是有十來個子女的。
但,鄭成功臨死的時候,亦沒有饒過他的長子,鄭經,只因為他違背了他的願望,背叛了明朝,投向了清朝,鄭成功在臨死前依然念念不忘要處死鄭經。伴隨着鄭成功的逝世,鄭氏一族逐漸沒落下去,子孫後代分散、大隱於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