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貨幣的使用習慣,究其根源,和貨幣的特性有很大關係。紙幣易攜帶,但是容易損壞,流通週期短,容易破舊,髒。硬幣雖然不易形變,但是重,不好攜帶。
一是造幣廠分佈因素影響。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下面有四大造幣廠,分別是瀋陽造幣廠,上海造幣廠,南京造幣廠和深圳國寶造幣有限公司。前三個都歷史悠久,最早的能追溯到晚清時期。粗略的看,普通硬幣和紀念幣多為瀋陽造幣廠和南京造幣廠製造,上海造幣廠也負責一部分,不過上海造幣廠和深圳國寶造幣有限公司多造貴金屬紀念幣、章,上海造幣廠還負責了奧運會獎牌的製作。從造幣廠的職能和分佈來看,瀋陽和南京上海是硬幣最大的輸出地,南京和上海輻射了江浙滬及周邊地區,瀋陽則輻射了東北以及北京河北等地區。所以瀋陽、北京及江浙滬地區是我國小面額貨幣硬幣化程度最好,羣眾接受度最好的地區。另外,人口多,流動頻繁的城市,對小面額硬幣紙幣的接受程度都較高。西部地區,我知道的,只有西鈔公司和成鈔公司,都是以生產鈔票為主要業務的。
另一個是運力問題因影響。貨幣使用習慣的養成和改變都是需要漫長的時間的。江浙滬開始投放硬幣的時候,我國鐵路運輸網絡運力不足,硬幣投放都在造幣廠輻射區域內。硬幣比紙幣流通時間長,不易損壞。小面額紙鈔印製成本是高於面額的,小面額貨幣硬幣化是降低貨幣發行成本的最優選擇,不過綜合其他成本來看,央行還是以發行紙幣為主。近年來隨着貨幣發行環境的改善,央行正在逐步推進小面額貨幣硬幣化。即便現在,西藏的貨幣投放還是靠空運到拉薩,再用運鈔車押運。同等重量,紙幣能運 100 億,硬幣可能就剩 100 萬了,效率太低。新疆、西藏、青海、內蒙古這幾個面積大省以及一些西部省份,貨幣發行工作是很辛苦的。去過新疆西藏的朋友就知道,真的太大太遠了,但是人口又少,花大成本發行硬幣實在是得不償失的辦法,所以除了紀念幣只投放紙幣。
以上兩點原因綜合起來,形成了各個地區不同的小面額貨幣使用習慣。讓我們感覺來説,基本就是以地理上的秦嶺淮河為界,“南方”多使用硬幣,“北方”多使用紙幣的差異。
關於拒收。由於使用環境的不同,就會衍生出來更多的不同。比如不常用硬幣的地區,收銀人員不能辨別真偽、銀行沒有存放硬幣的盤、箱,櫃員不會卷卷兒都是很常見的現象,此外還衍生出了偏見,比如“硬幣假的多”和“小面額紙幣假的多”。同時,人民銀行為了提高貨幣投放回籠效率,減輕從業人員工作量,實行整袋交接。通俗講就是湊整。一元以上的紙幣,20000 張裝一袋,100 張為一把,1000 張為一捆,一袋 20 捆。硬幣的話,一角和五角 50 個一卷,500 個為一箱,一元的 50 個一卷,2000 個一箱,5 元的 40 個一卷,1000 個一箱,10 元 40 個一卷,2000 個一箱。其中,箱、袋都是繳存地市級人民銀行發行庫的最小單位。拿不常用硬幣的地方做例子,某一個市,百萬人口,其轄區內所有硬幣可能就幾萬枚,還大部分都散落在大家手裏。銀行有一些,但是又不能湊整上交。不能上交人民銀行,就意味着擠佔庫存,盤庫查庫清點費時費力(因為沒有相關業務,不會配備硬幣清分機)。所以,商業銀行就不願意收商户來兑換或者存款的硬幣,銀行不收,客户不要,於是商户也只能拒收。《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第三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以人民幣支付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債務,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拒收。”但是考慮到效率、效益問題,就形成當前的局面。貨幣使用習慣的改變需要漫長的時間客服慣性,可以預見,在未來的幾年逐步推行小面額貨幣硬幣化的過程裏,央行要承擔不少罵聲。
最後,還是那句話。
人民幣作為國家名片,請大家愛護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