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有骨氣的學校,敵軍兵臨城下,學子棄筆從戎,拼至最後一人

大家好,我們的小倉鼠打洞學會另一種情懷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眾所周知,嶽麓書院乃是我國古代非常有名的學院之一,它始建於北宋初期。史書上曾記載從元、明至清初,嶽麓書院曾兩度遭到焚燬,雖然後來得以重建恢復,但是不論從規模還是氣勢上,都不及之前那麼壯觀了。
中國最有骨氣的學校,敵軍兵臨城下,學子棄筆從戎,拼至最後一人
雖然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只不過是多次修建後的嶽麓書院,但其依舊雄偉龐大,不難想象其早前驚人的規模。如今,嶽麓書院已經成為了國家重點保護的文物,而在嶽麓書院曾流傳着這麼一則故事,如今還仍舊在深深地影響當代的讀書人。
當年正處在戰亂時期的南宋,由於和成吉思汗大軍在軍事力量上的懸殊,朝廷當時的兵力已經捉襟見肘,老百姓們對於這場戰爭儼然已經抱着必死的心態去迎戰。
中國最有骨氣的學校,敵軍兵臨城下,學子棄筆從戎,拼至最後一人
後來,戰火已經快要燒到長沙,嶽麓書院中的書生更加感同身受了。當成吉思汗的鐵騎兵臨長沙城下之際,學子們再也按捺不住,紛紛聯名上書主動請軍去作戰。不過考慮到當時這批文人是國家日後發展的棟樑之材,讓這些充滿學識的文書生去戰場上確實是不太合適。
於是,長沙太守李芾拒絕了他們的請求。然而,轉眼3個月過去,朝廷派出的援兵遲遲不來。長沙城中已是彈盡糧絕,顯然已無人能夠拯救這座城市,唯一能做的,便是開門投降。
中國最有骨氣的學校,敵軍兵臨城下,學子棄筆從戎,拼至最後一人
而長沙城的另一位守城將領尹谷,為了不受元軍之辱,竟在家裏堆起柴火,全家自焚。一時間,沖天的火光照亮了長沙城,也徹底點燃了城裏百姓的決心。他們甘願和元軍同歸於盡,也不想長沙落入成吉思汗之手。
果不其然,沒多久,城門被破,百姓雖然寧死不屈,但手無寸鐵的他們在蒙古鐵騎面前幾乎沒有任何戰鬥力。很快,城裏的百姓已死傷大半,而他們也是嶽麓書院學子們的親人。
中國最有骨氣的學校,敵軍兵臨城下,學子棄筆從戎,拼至最後一人
當看着身邊的親人被一個個殘忍的殺害的時候,以忠君報國為信仰的嶽麓書院的學子們便按捺不住心中的憤慨之情,紛紛參與到了戰爭中。他們沒有武器,便用書本當武器,跟元軍血拼到了最後一人!如此熱血的精神,今天來看也無不令人動容。
毫無疑問,國家之所以把嶽麓書院列為重點保護文物也是有它積極意義的存在。一方面我們去睹物思情,回想處在戰亂時期的學者們所散發出來的愛國情懷,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看得出來我國對教育事業的重視。
中國最有骨氣的學校,敵軍兵臨城下,學子棄筆從戎,拼至最後一人
在21世紀這必定是一個以人才以為主的時代,現在社會中,讀書人的地位已經上升到了相當高的高度,一個真正有學識的人他可以成為領頭羊,而讀書也成為了千萬學子改變命運的機會,我們的國家依舊是一個以知識為力量的國家,尤其是在這個看不見兵器的戰場中,我們手中的筆桿子,才是最有力的武器。
中國最有骨氣的學校,敵軍兵臨城下,學子棄筆從戎,拼至最後一人
雖然説現在的社會離不開每一個行業,但是要論在心目中的地位,人們無論是從個人角度還是從他人的角度來講,都會對有着極高學識的讀書人打心底裏敬佩,這已經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思想。
中國最有骨氣的學校,敵軍兵臨城下,學子棄筆從戎,拼至最後一人
就像現在的清華北大有着一樣的標識一樣,當時的嶽麓書院裏面培養出來的人才也確實為當時社會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而我們放眼現在,一些有着高知名度學府的學子,畢業之後也必然是在各個行業擔任着重要的領導的位置。由此可見,讀書無用論,從古至今都是繆談。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83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最有骨氣的學校,敵軍兵臨城下,學子棄筆從戎,拼至最後一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