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寺始建於南北朝梁代天監元年,初名“千華寺”、“千華社”。萬曆三十三年。釋妙峯秦請擴建。得到了朝延的恩准,明神宗又賜名為“護國聖化隆昌寺”。1702年,清康熙皇帝登寶華山,御書“慧居寺”匾額賜寺,遂改稱“慧居寺”。1911年後復改名“隆昌寺”。 隆昌寺是明清以來影響最大的傳戒道場。圖為寶華山慧居寺大雄寶殿。
慧居寺大雄寶殿為清康熙十年修建,高5.8丈,深6丈多,十分雄偉。現殿內供奉的釋迦牟尼佛像為近年所塑,為香港寶蓮寺“天壇大佛”的佛模。該寺大悲樓重建於康熙十五年,高4.6丈,深4.2丈。 圖為寶華山慧居寺的大雄寶殿前庭。
德佑觀為道教宮觀。在江蘇省句容與金壇兩縣之間的茅山中茅峯巔。建於元代延祜年間,專祀二茅真君茅固之所。抗日戰爭時被日寇燒燬。觀址附近有“陶公醉石”、“釣魚台”等名勝古蹟。為茅山五觀之一。2011年3月茅山風最區管委會啓動了復建工程,2013年4月28日舉行神像開光典禮。圖為二茅峯德佑觀大門。
二茅峯德佑觀前景。
九霄萬福宮,道教著名宮觀,坐落於江蘇省句容茅山主峯大茅峯巔,海拔372.5米。創建於西漢時三茅真君得道飛昇之後,元代延祜三年敕建賜額聖祜觀,專祀大茅真君茅盈;明代萬曆二十六年,又得敕建殿宇,賜名九霄萬福宮。九霄宮現存建築均系近年重建。圖為茅山九霄宮。
茅山是道教第一福地,元符宮所在的茅山積金峯南腰處。梁代天監時,著名茅山道士陶弘景曾結廬於此“龍池”之旁修煉;唐代至德年間,茅山道士在此建火浣宮;宋代景德年間,道士張明真廬居於此;公元1025年為延真庵;1027年為天聖觀;嘉佑年間,蜀人王略修修煉於此;仁宗時,茅山上清派第二十五代宗師劉混康,曾築潛神庵於此修習上清道法。圖為茅山元符萬寧宮的前墟。
公元1086年,哲宗皇后孟氏誤吞尖針於喉中,醫莫能出,時劉混康聞之,入宮用茅山道教秘傳符籙與丹藥催吐,使孟太后吐出尖針,哲宗皇帝龍顏大悦,便賜劉混康號為“洞元通妙法師”,又招住京城上清儲祥宮,公元1098年始建元符觀,以供其修道煉法,於公元1106年建成,敕賜“元符觀”為“元符萬寧宮”。解放後大部分建築被拆毀。現元符宮於1988年間重新修建並對外開放。圖為茅山元符萬寧宮的後墟。
乾元觀坐落於茅山青龍山鬱崗峯,是茅山道教聖地“三宮五觀”之一。秦時李明真人於此煉丹,古名煉丹院;南朝梁天監中此 “鬱洞齋室”以追玄洲之跡;唐代天寶年間因李玄靜居此而敕建“棲真堂”及“五亭”;公元1009年觀妙先生於此築九層壇行法。公元1025年賜名“集虛庵”,續敕改稱“乾元觀”。1993年11月修復開放。圖為茅山乾元觀的前門。
大羅寶殿又稱“三清殿”。道教認為天有九重,九霄之上稱之大羅天。是最高祖師三清道祖居住的地方,故三清殿又稱大羅寶殿;羅也有包羅萬象之意。圖為茅山乾元觀的大羅殿。
大羅寶殿中間元始天尊,手中的圓珠代表道生萬物時的最初混沌狀態;上首靈寶天尊,手中所執如意代表道氣有所萌動;下首道德天尊,也就是太上老君。手中的扇子代表陰陽始判,天地定位,從此有了宇宙萬物。圖為乾元觀大羅殿內三天尊的道德天尊。
1938年夏,陳毅奉命東進抗日,於乾元觀松風閣設司令部,於宰相堂設政治處。 1938年10月6日,日本鬼子得密報包圍乾元觀要捉拿陳毅,但陳毅已經轉移,日軍一怒之下將乾元觀全部燒燬,1993年落實政策,乾元觀恢復重建,定為坤道院。圖為乾元觀松風閣。
南朝時期,36歲的陶弘景在官場14年,已做到了六品閒官“奉朝請”,多年來耳聞目睹官場傾軋腐敗,他突然提出辭呈。齊武帝準允後,陶弘景到了茅山華陽洞居住,並給自己取了“華陽隱居先生”道號。後移居煉丹院,建鬱洞齋室用以追思李明真人玄洲蹤跡。這一住就是45年之久。圖為乾元觀內陶弘景手植的木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