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子逸
白蕊姬,樂妓出身。
卻是皇帝登基之後,納的第一個新人。
她一夕得寵,便破格被封為了答應,賜住永和宮。身份如此低微,卻如此得寵,自然招致了眾嬪妃的不滿。
嘉貴人刻薄道:
樂妓是什麼低賤出身,來日裏與我們在這裏平起平坐,是要與我們閒話南府裏的哪個戲子有趣呢?還是她穿上哪一件樂妓的衣裳彈起琵琶來最勾魂?
可不管別人怎麼刻薄,自皇帝納了白蕊姬之後,連着數日,但凡有侍寢,必是永和宮的玫答應,得寵之深,一時風光無兩。
人人都以為身份如此低微的白蕊姬,能如此得寵,必定是個難得一見的美人。
可並不是。
她,中人之姿,還沒什麼才華。
原著裏白蕊姬第一次見眾嬪妃,人人以為必是一個千嬌百媚的模樣,卻不想,“不過是個白淨嬌麗的面孔,雖然十分清秀,卻不過是中人之姿”。
眾嬪妃皆鬆了口氣。
她沒有過人的容顏就算了,才華也不出眾。
白蕊姬是彈琵琶的,但是她的技藝跟慧貴妃高氏完全不能比,一個是麻雀的技藝,一個是鳳凰清啼。
白蕊姬是前者。
無才無貌,可偏偏皇帝把最金貴的“暖緞”賞給了她。而暖緞這種東西,連皇后宮裏都是沒有的。
最難得的是,她是皇帝登基後,第一個懷上皇嗣的。母憑子貴,但凡她能生下皇子,那麼就是難得的貴子,即使是個公主,也足夠她榮耀了。
可惜,她並沒有生下貴子。
她,被人陷害,生下了鬼胎。
白蕊姬本是太后放在皇帝身邊的眼線,皇帝明知她是太后的人,卻依舊允許她生下了孩子。
要知道意歡也是太后的人,皇帝為了防意歡,始終不肯讓意歡生下孩子。
都是太后的人,白蕊姬為什麼能獨得聖寵?
一方面,是因為白蕊姬的出身低微,即使得寵,即使有子,沒有得力的外家,也給太后帶來不了多大的助力。
另一方面就是白蕊姬的的確確得到了皇帝的寵愛,皇帝想要給她一個孩子,讓她在這個皇宮裏立足。
可惜,白蕊姬懷胎八月,卻生下一個“鬼胎”。
大清開國百年,從未有過這樣的禍事。
當時連如懿也以為,皇帝此生都不會再見白蕊姬。
可不僅沒有,以後的歲月裏,白蕊姬依舊得寵。她到底憑了什麼?
其一,年輕。
慧貴妃高氏曾經嘲諷白蕊姬彈琵琶的技藝和她的出身。
那時候的白蕊姬説了這樣的話:
嬪妾自知琵琶不如貴妃娘娘,姿容也不如貴妃娘娘。可是娘娘想過沒有,為什麼皇帝放着娘娘這一手琵琶絕藝不聽,只喜歡嬪妾這些不入流的微末功夫?
歲月匆匆,不饒人啊。
白蕊姬年輕,年輕,就是貌美。即使不貌美,因為年輕,也有了那種青春的活力。
宮裏的女人何其多,論美貌,白蕊姬遠遠不及,可因為年輕活力,讓皇帝看到了那一抹鮮活,於是被深深吸引了。
其二,她出現的時機,很對。
她是皇帝登基後,納的第一個新人。
弘曆之前,是皇子,事事謹慎小心。他對於妃子的寵幸也是有諸多考量的。
可當他成了帝王,當他大權在握,壯志躊躇,他對待妃子的感覺就會完全不一樣了。他可以以一種上位者的姿態,憑自己的心意,想要納誰就納誰。
在這個時候,白蕊姬進入了他的視線。出身不好,也不貌美,可只要他喜歡,他就可以給她無上的榮寵。
那是一個男人強者的姿態。
《三十而已》裏的許幻山為什麼會喜歡林有有,因為他在林有有那裏有上位者的姿態。
弘曆的母親出身不好,他小時候也受到過很多嘲諷。他登基為帝,最想展現的就是自己的強者姿態,終於再也不用受誰的掣肘,終於可以萬人之上。誰成全了他的這份心,他就會格外寵愛誰。
他寵愛白蕊姬是如此,寵愛魏嬿婉也是如此。
他看到一個女人,因為他,一下子成為了人上人,會得到極大的滿足感。
而白蕊姬,是第一個給他這種“上位感”的女子。他希望白蕊姬好,因為白蕊姬的好,代表了他的強大和仁慈。
其三,白蕊姬抓住了皇帝“上位者”的心理。
皇帝有這樣的心理,白蕊姬無從洞察也無濟於事。
可偏偏白蕊姬洞察了,並且死死抓住了這個契機。
《如懿傳》原著裏,白蕊姬好幾次提到自己無人依仗,薄柳之姿。她無數次地對着嬪妃,對着皇帝都是説,自己所得的一切都是依賴於皇帝。
這樣的話,雖然為她樹敵無數,可偏偏皇帝喜歡。她的一個“別人嫉妒皇帝如此寵愛她”,她所有的不安分,不規矩,都成了可以被皇帝忽視的。皇帝只會更憐惜她,更寵愛她,以此讓自己覺得自己更偉大,更無所不能。
弘曆此人,根本不會愛人,而只會愛己。他喜歡的是他跟白蕊姬在一起的那種感覺。他從白蕊姬的身上看到了“可以改變一切,決定一切”的自己。
其四,會哭,會鬧,會上吊。
白蕊姬生下了那樣的孩子,皇帝把她當成不祥之人,厭惡了她。可偏偏,她會哭,會鬧,會上吊。
皇帝不去看她,她就一哭二鬧三上吊,皇帝去了之後,她就擺出自己的可憐之姿,讓皇帝的心裏起了漣漪。
如懿被阿箬陷害,白蕊姬以為是如懿害了自己的孩子,她就不顧體面地去打瞭如懿。
她真的信瞭如懿害死了她的孩子嗎?
不是。
她臨死前,對如懿説:
只有你進了冷宮,皇帝才會看見我的可憐,看見我和我孩子的苦,看見我們母子倆不是妖孽。所以我打了你,指着你向皇帝哭訴。沒辦法,我從南府裏出來,好不容易走到了那一日,我得救我自己。
不管她是打如懿,還是哭鬧着要為孩子報仇,她是為了孩子,更是為了向皇帝證明,她們母子是被人所害,不是妖孽。
在那樣的境地,她憑着自己的哭鬧,憑藉着自己的可憐,終究是拉回了皇帝的心。
榮寵雖然不復從前,但終究是延續了皇帝的寵愛。
其五,不迂腐,識時務。
玫嬪死前,跟皇帝做了一筆交易。
她去害了太后安排在皇帝身邊的慶嬪,皇帝許她家裏幾輩子的榮華富貴。
同樣是得知皇帝不堪託付,同樣是看到了皇帝的涼薄,意歡選擇了自殺,而白蕊姬卻選擇了最後大賺一筆。
她諷刺地説:
皇上可憐我,臨死了還給我這麼個機會。左右我在太后跟前,也不過是一個不得寵的棄子了,能被皇帝用一遭,還是用一遭吧。
在讀《如懿傳》的時候,我一點也不討厭白蕊姬這個人物。
她不是好人,但卻算得上恩怨分明。
太后和皇帝,對她皆無情。而她也從未愛過皇帝,也敢於背叛太后。
別人對她無情,她亦沒傻傻地愛過別人。
如懿埋了她的孩子,她欠瞭如懿的一個恩情,到她臨死前,她把一切都告訴瞭如懿。
她只欠瞭如懿一個人的人情,臨死前也還了。
對她惡的,她狠狠地報復了,對她無情的,她亦對別人無情,對她有恩的,她亦報了恩。
雖然報仇報錯了,可不得不説,她恩怨分明。
白蕊姬,為什麼比別人更愛孩子?
沒有任何東西屬於她,唯有那個孩子。
她的家族並不看重她,也無法依仗。皇帝和太后,只把她當棋子。她因為卑微的出身,被宮裏的人嘲笑。
只有那個孩子,是她全部的希望,是她在這個世上唯一的温暖。即使是一個那樣的孩子,但是,她從未嫌棄過,她覺得那是一個最可愛的孩子。
她是含笑赴死的,睡夢中有一個最美的夢。她和她的孩子,會重逢。
那是一個很好看的孩子,像她,很清秀。
讀《如懿傳》,幾度難以下筆,實在是這深宮裏的情愛,都太虛假。似乎,只有無情,才是對的。
説實話,解讀這些可悲可憐的女子,很痛苦。實在是,她們的身上很難找出,可以讓人借鑑的東西。不過都是宮裏活着的遊魂罷了。
白蕊姬的結局,已算這深宮裏不錯的結局。
在她的心裏,大仇得報,大恩已還,她死後還能大賺一筆,好過在這深宮裏,日日夜夜地熬着。
#如懿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