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有哪些習俗,你們知道嗎?”“吃粽子、掛艾草。”近日,在餘杭倉前中心小學手工教室裏,勞技教師葛小林向學生介紹端午節習俗,講解端午香囊製作過程,與學生們一起做起了針線活。
桌上,擺放着色彩鮮豔的布料、五彩細線、艾草等材料。在葛小林的指導下,學生們穿針引線,一針一針將香囊縫合、填充香料、再收緊,針腳雖然歪歪扭扭,卻也做得像模像樣。教室裏瀰漫着中草藥的陣陣清香,不到一節課的時間,各式各樣的香囊就呈現在大家面前,有的學生還用流蘇、中國結做了裝飾。
505班學生朱雅璇第一個完成,看着親手做的香囊,她難掩內心的喜悦。“老師在手工課上給我們講授傳統節日文化知識,讓我感受到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還‘解鎖’了這項新技能。”朱雅璇説。
筆者看到,手作社團教室的桌上用筆架掛滿了各種成品香囊,琳琅滿目,這些都是葛小林在課前製作的。眾多香囊中,老虎香囊最多。“民間流傳‘五月虎,食五毒’。”葛小林告訴筆者,為了縫製老虎香囊,她特地從網上買來樣品,還拉上當過裁縫的母親一起研究,經過多次打磨。“老虎”做成功後,葛小林又不斷揣摩,縫製出了十二生肖香囊。
葛小林從入職至今,已擔任了22年的專業勞技老師。此外,她還是一位數學老師。“我媽媽是裁縫,爸爸是手作人,所以從小就對手工製作有着特殊的感情。”葛小林告訴筆者,工作以後,她經常在勞技課上教學生編織技藝,編織的花樣、技巧都是她不斷摸索出來的。為了提升技能,哪裏有學習編織的地方,哪裏就會出現她的身影。葛小林曾每週乘坐四小時公交車,去學習一小時的編織課。去年浙江省文化館刺繡班開班,她第一時間報名參加。她還加入了“杭州結藝”微信羣,利用這個平台展示自己的手工活。如今,葛小林還為全區學校的勞技老師培訓。
每年端午節,倉前有賽龍舟、包粽子等習俗。葛小林説,圍繞本地文化特色,倉前中心小學手工社團這幾年開展了一系列活動:與杭師大留學生一起學做香囊、在跳蚤市場上義賣、動員學生參加社區端午節活動等等。學生通過這些活動,掌握了布塊的縫合方法,能用手縫針解決簡單的布藝縫製問題,增添了生活樂趣。動手製作中,也瞭解了我國優秀民間藝術形式,充分感受到了手縫獨特的藝術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