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軼表示,“甜”的內涵深淺是決定文章高低的關鍵。
在施軼看來,今年中考作文題讀來簡潔明確,沒有理解障礙,故不易寫偏。學生在審題時應重在對核心詞“甜”的解讀,因此“甜”的內涵深淺是決定文章高低的關鍵。
選材上可以是温馨親情的甜,可以是真摯友情的甜,也可以是社會生活中人間温情的甜,還可以是個人成長中收穫成功、達成願望的甜,甚至可以是經歷挫折後的回甘……
施軼分析認為,以上這些角度的素材都源自學生的生活,他們在日常習作中應該已多有涉獵,因此本題在選材上難度不大,有“甜”可寫。但是,想要“甜”得別緻個性且有深度,還是需要對生活擁有獨特的觀察和體悟,這樣才能讓文中的“甜”更有深度,得以突破。例如可以從故鄉情或地域文化的角度入手,也可以因濃濃的愛國情而“甜”。然而,面對此題,考場上習慣套用傳統文化類素材的學生可能寫起來就不太順手了。
“所以,今年那些虛情假意的‘偽文化作文, 怕是舉步維艱了,” 施軼點評道。
此外,題目中的“甜”還可以有不同的設定,可以是香甜,可以是甘甜,可以是清甜,還可以是蜜甜,不同的情感內涵可以定義不同的甜。
在行文結構上也可以通過虛實結合,由實寫的“甜”的滋味進而延伸到抽象的“甜”的內涵,由淺入深,或者雙線並行,都可以讓文章出彩。
在表達方式上,本文除了必須的敍事、描寫,尤其要注重“甜”的情感抒發以及對“甜”的內涵的議論提煉。
總之,今年的作文立足生活,品味生活,簡單中藴含着絲絲的“甜”味,確實值得一品。
來源:周到上海作者:朱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