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數理化教育是原則性問題

  【對話】

加強數理化教育是原則性問題

——訪中國科學院大學科協常務副秘書長吳寶俊

光明日報記者 柴如瑾

  記者:關於“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是否過時的討論一直熱度不減,您如何看待這一問題?

  吳寶俊:“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背後,實際是強調基礎教育中數理化教育的重要性。從這個層面來看,我認為加強數理化教育是一個原則性問題,不應當有討價還價的餘地。

1879年美國人愛迪生髮明瞭白熾燈,照亮了全人類,而我國正實行科舉考試製度,只考八股文。1887年德國人赫茲通過實驗證實了電磁波的存在,而我國只在科舉考試中增加了一科“算學”。1905年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提出了狹義相對論,同年我國科舉考試製度壽終正寢。隨後很快,西方誕生了量子力學,迎來了一輪一輪科技革命,而中國付出了巨大代價才最終實現民族獨立。獨立後的幾十年,我們的科學技術發展飛速,但仍在多個領域被“卡脖子”,受制於人。

回顧過去不難發現,近代百年中國之所以落後於西方國家,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科學技術的落後,而科學技術的落後源自教育的落後。因而,在數理化基礎教育問題上,我們不可以退步,不可以好了傷疤就忘了疼。

  記者:對我們每一個學生而言,數理化教育的重要性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吳寶俊:毋庸置疑,數學和物理是所有理工科專業的基礎,甚至也是經濟學、管理學、心理學、社會學的基礎。無論材料機械、土木水利、熱能電氣還是航空航天,工科中出現的任意一個方程,最終解出的答案都是物理量。物理是研究大自然規律的學科,如果跨過物理,工科的知識便成了表面,學習也變成了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此外,經濟學中的大部分模型源自數學與物理學的經典理論,管理學、心理學、社會學離不開統計學的數學工具,計算機程序語言作為邏輯語言,本質上也是一門數學語言。可以説,數學和物理永遠不會過時。認為“數理化與其他專業無關,脱離數理化知識可以學好其他專業”,恰是一種無知。

  記者:數理化如此重要,但在一些地方出現了高考選考物理人數下降的現象,對此您怎麼看?

  吳寶俊:是因為想學好物理這門課,拿到高分,在競爭中勝利並不容易。它既需要學生本人足夠努力,也需要老師悉心指導。如果不想努力又缺乏好老師指導,為了在高考中儘可能佔有優勢,放棄物理科目而選擇其他較為容易學習的科目就成為學生趨利避害的選擇。

在未來多元化、個性化發展的大教育環境背景下,學生和家長應對自身實際情況進行理性評估,對於有興趣進入大學理工科專業學習,並希望在未來成為理工科從業人才的人,在中學階段一定要對物理學科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認識,只有打好基礎,才有未來長遠發展的可能性。忽視了這一點,只追求眼下分數的短期利益而逃避物理科目的學習,將導致未來發展更大的侷限性,這是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對廣大學生和家長的忠告。

  記者:在當前的國際國內形勢之下,應當如何加強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數理人才培養?

  吳寶俊:在20世紀,改革開放後的20年裏,由於歷史原因導致的基礎教育領域師資匱乏,高學歷知識分子數量不足以支撐整個基礎教育領域,使得我國形成了專科生教小學生,本科生教中學生的教育格局,在這個背景下,基礎教育領域的一部分人漸漸形成了思維定式,認為想教好小學生,專科畢業生就足夠了;想教好初中生,大學本科畢業生就足夠了;想教好高中生,最多碩士畢業生也就足夠了,讓更高學歷的博士教中學生是“拿大炮打蚊子”。這在今天看來,是一種落後的教育理念。它既忽視了基礎教育的難度,又輕視了高等教育的水平。

事實上,基礎的數理化教育,既要為學生從零打下基礎,又要培養學生興趣,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能夠傳授課本知識,又能夠運用科學知識分析生活實例,這遠不是普通大學本科生的水平能夠達到的。因此,強化基礎教育中的數理化教育,應當從改良師資入手,中學應當更多接收擁有高學歷的、具有科學研究背景的人加入教師隊伍。

現在國內最好的知名重點中學都意識到了這個問題,近年在招收數理化教師時都刻意提高了門檻,儘可能選擇具有科學研究背景的高學歷人才進入教師隊伍。這種做法不僅僅是市場激烈競爭的結果,也是真正遵循科學教育規律的舉措。

加強數理化教育是原則性問題

掃描二維碼,參與話題討論。

《光明日報》( 2021年03月30日 15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57 字。

轉載請註明: 加強數理化教育是原則性問題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