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因為忙而沒有時間學習,而是因為不學習才忙。”當我看到《學習變現》這本書的時候,封面上這句話就像是長刺,一下就扎中我的內心。我們的身邊有太多這樣的案例了,有的人5點已經起牀,開始健身和學習,有的人卻睡覺睡到下午自然醒;有的人利用空閒時間閲讀,寫作,看攝影作品,來提高自己的各項能力,有的人卻刷劇刷抖音,浪費了一整天的時間。更扎心的是,就算是在相同的時間,相同的教室,有的人成績優異,有的人成績令人堪憂,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其實這些都是因為我們的學習方法不同。
《學習變現》的作者清水久三子,曾經擔任過企業內外培訓講師,指導培養約3000名顧問,被譽為“培育專家的專家”,在這本書裏,她給到我們相應的學習方法,以此來提升學習能力,儘可能得把知識轉化為直觀的財富。這本書就像是有趣的學習指南,她用最短時間高效掌握知識和技能的方法,讓我們離人生巔峯更進一步。
接下里,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看完此書的思考:
01|你真的會學習嗎?我們每個人都寒窗苦讀幾十年,讀書上學佔據了我們人生中很大一部分,甚至它對我們的習慣養成及知識的積累有很深的影響。但是作為學生的你,是否有思考過“自己是否真的會學習”這個的問題呢?很多人在學校的成績優異,名列前茅,但當他步入到社會後,根本沒有辦法滿足工作的需求。那是因為此刻上課已經成為了舒適圈,“成績好”並不是因為具備超強的學習能力,也可能只是熟能生巧罷了,如果想要有所提高,那麼改變現在的方法,改變學習思維就是當務之急。
無論是職場人還是學生,我們學習的目的都是為了能夠獲得更大的利益,獲得更高價值的回報,比如説我學習運營和設計相關的課程,花時間去鑽研和打磨,就是為了升職加薪;比如我朋友報班學習,花大量的時間去刷題,就是為了能夠考上公務員…所以説,有了明確的目標之後,我們學習起來會更加有動力。而職場人學習的目標就是能夠實現自己的職業規劃,梳理我們自己的職業規劃,再倒推我們需要提升的方向,這樣的學習會逐漸變得高效起來。
關於學習,書中給我們介紹了三大學習工具,而且每個工具都有它的特點,能夠幫助我們完成不同的需求
001.學習信息地圖
現在的我們正處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每天接受的信息非常多,比如八卦、工作信息、會議資料…這些都是我們會面對的信息,那我們該怎麼辦呢?這時候就需要我們對信息進行歸納整理,從中篩選出適合自己的。比如説學習設計相關的內容,那麼我們就需要選出領域中TOP10或者TOP20的書單,並對他們的內容進行梳理和整合,如果選擇的書太少,我們學習面就會相對比較片面,比如“黃色”,我看過一本書僅僅只提到它能夠起到警示作用,常被用於警醒標誌,但作為熱情洋溢的顏色卻沒有被提及。所以想要有所建樹,學會主題閲讀是非常必要的,把一個領域的基礎知識學紮實,把地基搭好,再通過廣泛閲讀不斷完善信息,這樣一來,你的會發現自己會變得越來越厲害。
信息地圖就是我們進行內容梳理的“完美利器”,它是多元化的,通過不斷增加內容,使這張地圖更加完整,掌握的知識更全面。在增加內容的同時,也要將學習到的內容進行分享,因為分享輸出其實能夠幫助我們梳理內容,讓它更好地被我們內化,這也是我們高效學習的捷徑。分享雖然可能不完美,但從中我們能夠獲得反饋信息,還能夠向更優秀的人討教不足之處,這能讓自己能夠繼續優化、成長。
在信息地圖上,除了不斷完善地圖上的信息,把信息公開化,得到反饋也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這樣的信息地圖才是完整的體系。
002.學習路徑圖
學習路徑圖可以幫助我們梳理任務,指引我們前進的方向。只有有了目標、有了方向,才能制定學習計劃和完成期限。很多人説我們也經常做各種各樣的計劃表,但沒啥成長,那是因為計劃表不過就是對內容的羅列,讓自己知道要做什麼;而學習路徑圖就不一樣了,它可以幫助我們分清主次,讓我們可以更有高效率的安排學習,不僅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還可以倒逼自己高質量的輸出內容,讓自己的在輸入的同時有意識地輸出。
很多時候,我們很難直接對觀點進行支持和反對,而需要通過多角度的閲讀,對輸入的信息做判斷,即使同一類型的書籍,每本書的觀點也會略有不同,我們要從中分辨哪些信息是對的,哪些是有出入的,才不會被輸入的信息所誤導,才能輸出優質的內容。
003.學習日誌,查漏補缺
在我們學習了新知識之後,驗證學習成果的方式就是不斷輸出,寫日誌就是其中一種方式,比如作者在博客上寫日誌輸出自己的觀點,而現在我們可以寫日誌的App就很多,印象筆記、有道雲筆記、石墨等都是不錯的日誌記錄工具,製作日誌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學會歸類知識體系,將每個類別進行歸類,這樣在查找的時候才能很快找到,不增加多餘的工作量。
寫完的日誌可以發在朋友圈、頭條、豆瓣、簡書等,因為這樣讀者會給到你反饋,寫得好的,還能連接到優秀的寫作者抱團成長,真正的學習成長不是“努力,努力再努力”,而是“反饋,反饋再反饋”,只有不斷產出,獲得反饋,我們的人生才會發生真正的變化。
001.每天堅持30秒,養成良好微習慣
我們經常會給自己制定各種計劃,比如每天運動1小時,每天看書1小時……但是很多人往往虎頭蛇尾,可能因為太忙碌了,要做的事情太多,無法做好安排,可能因為懶癌犯了,不斷進行拖延。實際上,這一切要歸咎於目標定得太高,如果我們打心底裏就覺得完不成,那麼我們呢還會去去做嗎?最後的結果便是無限拖延。借用《微習慣》裏的説法,只有先做到力所能及,讓身體不斷地獲得正面反饋,時間久了,也就變成一種習慣。30秒的時間設置就是能夠確保自己能真正學習的最後堡壘,把學習的難度降低到幾乎沒有難度,就一定能完成。
002. 先完成再完美,在輸出中有效輸入
人們總是當有100%的把握才會嘗試去做,因為人都是怕損失的,學習是個輸入的過程,因為還沒學完,學好,那麼就不會有想法去進行輸出,但是事實上,好東西都是在輸出實踐中不斷反饋打磨,才能夠發現自己的不足和優勢,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指導輸入,讓我們自己變得更厲害。
003 合理安排時間碎片
每平均分配時間是不現實的,因為我們每天都有不同的安排,而且如果一忙,那麼我們就沒有辦法按時完成任務。與其讓自己因為沒有完成分配的任務變得失望,不妨注重總量,比如空閒的時間就多學習些,忙碌就少學習些。做好統籌安排,我們也能夠收穫更多的幸福感。
最後只要具備了學習能力,無論遇到什麼新知識都不怕,學習是終身的事情,提高能力也還是終身的事情,希望每個人都能享受到學習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