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下了一道命令,要求陳賡立即執行,為何被毛澤東否決了?
第四野戰軍渡過長江後,白崇禧放棄武漢,經湖南省向廣西省撤退。
為切斷白崇禧軍隊的退路並將其主力殲滅在湖南省內,林彪此時確定在長沙、衡陽地區發起一個被叫作“新的百團大戰”的戰役。
為此,他電令陳賡立即執行一項任務:率領第四兵團迅速渡過贛江,經宜春地區,進入湘中湘南,與白崇禧部隊主力決戰。
其中,第四兵團的三個軍為第一梯隊,第十八軍作為兵團的第二梯隊,沿浙贛鐵路以南開進;四野第十五兵團作為右翼,沿浙贛鐵路以北,向湖南省前進。
其實陳賡原來並不在四野的序列之中,但就在一個多月前,毛澤東做出指示,將陳賡的第四兵團劃歸林彪的四野來指揮。
林彪的戰役命令下達時,陳賡不在兵團部,由副司令員郭天民召集各軍長開會研究。
各軍長都不大同意這種“趕鴨子”式的打法,因為根據當時第四兵團態勢,實施林彪計劃,是向西方運動,只能側擊白崇禧部隊的尾巴。
眾人認為,大熱天白跑路,不僅搞不出名堂,對下一步圍殲白崇禧部隊還將造成更大的困難,實在是多此一舉,徒勞無益。
但由於林彪是第四野戰軍司令員,大家不好明説,都沉默不語。
這使郭天民很為難,幾位軍長都不表態,這個仗怎麼打?
他只好説:“司令員很快回來了,由他決定吧。你們回去先做好行動前的準備工作。”
陳賡雖不在兵團部,但已經知道了這個戰役計劃。他深感不安,馬上打電話給郭天民,表示不同意部隊去他的老家湖南省,要他正式向林彪提出建議:部隊南下,迂迴廣東省。
但林彪根本聽不進去,不同意更改計劃。這使陳賡感到很為難,經過幾天思考,並組織兵團黨委討論後,於22日和郭天民、劉志堅聯名打電報給中央軍委並報林彪和劉、鄧首長。
這份電報指出,第四兵團完全同意軍委的進軍命令,但有幾個必須正視的困難。
一是目前正值酷暑,如馬上行動,則極為困難。我們不久前到吉安地區,即發生熱病七千多人,馬病百餘匹。如果勉強酷暑行軍,將導致嚴重減員。
二是即將開始的行動,距離較遠,並進入山地行軍作戰,部隊思想與物質均須必要的準備。我們部隊渡江以來,體重普遍減輕,在進入長途山地行軍作戰之前,須盡力爭取休息一下,並要在全軍進行充分的政治動員。
與此同時,二野補給我們的東西,現都尚在途中,須爭取補到部隊,否則部隊越走越遠,東西丟在後面用不上,部隊亦無法行軍作戰。
由於以上原因,第四兵團提議出發時間推到三伏以後。
關於作戰問題,陳賡也做了陳述——
根據過去同白崇禧部隊作戰的實踐證明,此人十分狡詐,正面進攻不能殲滅他的部隊,必須取大迂迴、大包圍方式。
而這次的側擊行動,根本不是迂迴,也構不成對敵人的包圍。我們如此大的部隊行動,敵人容易發覺,會很快地向兩廣退縮,造成下一仗的困難。
為此陳賡建議,充分利用第四兵團的有利態勢,繼續向南推進,作大迂迴運動,佔領廣州,堵截白崇禧部隊向廣東省的逃路。
雖然表達了與林彪完全不同的意見,但陳賡並沒有表現“抗命不遵”的架式,而是同時表示,第四兵團目前正在待命,準備執行四野的作戰計劃。
陳賡在解放戰爭中,基本上是在和黃埔軍校的老同學作戰,除第一期的胡宗南、黃維等之外,那些晚他幾期的同學就更多了。
在打過長江之後,凡是領兵和他在戰場上較量的同學都失敗了,不足掛齒了,但是又從背後走出一位林彪同學來,並且是以領導者的姿態出現,和他進行新的較量。
毫無疑問,這比在戰場上和用真槍實彈的同學們的較量要困難得多。但是為了全局利益,他又不能不進行這種較量。
林彪雖然指揮了赫赫有名的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但不熟悉在江南水網地區作戰,沒有和自稱“小諸葛”的白崇禧交過手。
林彪不等中央軍委回電,也不徵求劉、鄧的意見,以不容置疑的口氣重申前令:“我決心已下,不能更改,立即執行!”
其實陳賡既不是對他擺老資格,也不是故意和他唱對台戲,是基於自己對打過長江後的戰略考慮。
白崇禧的潰敗已成定局,但還要考慮到,怎樣才能避免他不會率兵逃到沿海島嶼去,造成以後的困難。
7月17日,毛澤東和中央軍委沒有理會林彪搶先發的電報,給陳賡覆電説:四野第十五兵團(兩個軍)與第四兵團均由陳賡來指揮,9月份,經贛州進軍廣東,佔領廣州後,第十五兵團留粵,經營該省。第四兵團深入廣西省尋殲白崇禧之南路軍,進入雲南,經營雲南省。
也就是説,在林彪與陳賡的分歧中,毛澤東選擇了支持陳賡,而否決了林彪的“趕鴨子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