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抗美援朝的故事。例如美國軍隊的編制、志願軍的規模等等,今天,我們聊聊更換兵團司令員的故事。1950年7月,鑑於朝鮮戰爭的局勢變化,第四野戰軍的第13兵團,改編為東北邊防軍。當時,作為第四野戰軍的一把手,林彪為何要換掉司令員黃永勝。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聊聊朝鮮的歷史。在古代歷史上,李氏朝鮮王朝曾經是明清兩朝的核心藩屬國之一,其他兩個藩屬國是安南和琉球。李氏朝鮮在各方面,嚮明清兩朝學習。例如服飾、文字等諸多方面,與中原王朝非常接近,在眾多的韓劇中,經常看到明朝服飾的影子。當時,《資治通鑑》《史記》等中國經典書籍,屬於李氏朝鮮貴族子弟們的必讀刊物。在19世紀末期,經歷了30多年的明治維新之後,隔海對望的日本迅速崛起,並且開始了對外擴張。
1894年的甲午戰爭中,清朝被日本打得一敗塗地,日本迫使清朝簽署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隨後,朝鮮半島被日本所吞併,日本在朝鮮半島設立了總督府,一直統治到了1945年。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的時候,蘇聯軍隊已經挺進了朝鮮半島北部,美國軍隊還遠在沖繩列島附近。在這樣的情況下,美國和蘇聯進行了一系列的談判,雙方都進行了讓步,以北緯38度線為界限,劃定了雙方的勢力範圍,這就是朝鮮和韓國的前身。
1948年開始,蘇聯和美國先後撤軍以後,南北雙方的矛盾逐步擴大。1950年6月,戰爭爆發以後,朝鮮曾經一路勢如破竹,攻克了大片的土地。即便是麥克阿瑟命令美國第8集團軍參戰,仍然沒有能夠挽回敗局。美國軍隊一敗再敗。最後,朝鮮已經控制了朝鮮半島92%的土地和90%以上的人口,美國和韓國軍隊,被擠壓在釜山周圍不足1萬平方公里的地區內,眼看就是上演“敦刻爾克的翻版。”就在這個時候,麥克阿瑟上演了一招險棋,在仁川大規模登陸,隨後,戰爭局勢才開始迅速逆轉,並且逐步惡化。
隨着戰局的變化,美國軍隊的第9軍、第10軍等部隊,先後參戰。並開始大舉北上,越過了三八線,並且對“勿謂言之不預也”的警告,置若罔聞。1950年10月,戰火已經燃燒到了我的鴨綠江邊。其實,對於朝鮮半島的戰爭,早在1950年7月,毛主席就未雨綢繆,抽調第四野戰軍第13兵團,下轄的38軍、39軍、42軍、40軍等部隊,總計25萬多人,組成了東北邊防軍。一個問題出現了,為何選擇了第13兵團呢?
認真的説,第13兵團屬於第四野戰軍的主力兵團,下轄的幾個軍,基本上都是王牌軍。當時,出現了“四野三隻虎”的説法。第二,第13兵團屬於四野的部隊,很多官兵本身就是東北人,對於東北的情況比較熟悉。一旦情況惡化,能夠適應當地的地質結構和氣候。抽調第13兵團,改編為東北邊防軍,反應了我國對於朝鮮戰爭的局勢變化非常重視。畢竟,東北地區屬於我國的重工業基地,沒有之一。
按照道理來説,第13兵團改編為東北邊防軍,原來的指揮機關,也應該調往東北才對。但是,林彪、羅榮桓、劉亞樓等第四野戰軍的主要領導,都向毛主席建議,更換第13兵團的指揮機構,尤其是司令員黃永勝。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黃永勝17歲就參加了秋收起義,後來,參加了紅軍時代的一系列戰役。自身逐步成長,地位也逐步提高。由於在長征的末期,參與了著名的直羅鎮大捷,這為黃永勝積累下了不小的名望。在指揮作戰方面,林彪曾經評價黃永勝“又狠又猛。”但是,黃永勝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好色,而且非常好色。在抗日戰爭時期,黃永勝曾經在聶榮臻的手下工作,由於和當地一個地主的女兒打得火熱,嚴重影響了當地的軍民關係,屢次遭到聶帥的訓斥。
請注意,黃永勝並不是單身,妻子項輝芳非常漂亮,而且端莊大方。到了解放戰爭時期,黃永勝長期在東北地區作戰,屬於林彪的愛將之一。但在打仗之餘,黃永勝仍然沒有改掉沾花惹草的毛病。因此,在第13兵團改編為東北邊防軍以後,林彪強烈建議換掉司令員黃永勝。因為一旦局勢惡化,第13兵團很有可能入朝作戰。如果黃永勝的老毛病仍然不改,與鄰邦惹出矛盾,這就非常麻煩了。因此,林彪建議換掉包括黃永勝在內的第13兵團整個指揮層。
此時,聶榮臻推薦了堪稱軍政雙全、品格優良的第15兵團司令員鄧華。對於這個人選,毛主席、林彪、羅榮桓都表示認可。就這樣,第13兵團指揮層與15兵團指揮層對調。鄧華任第13兵團司令員兼政委,洪學智、韓先楚任副司令員,解方任參謀長,杜平任政治部主任。至於黃永勝,則調任第15兵團司令員兼廣東軍區副司令員,長期駐紮在廣州。
由於廣州距離港澳等地很近,工作上的便利,黃永勝甚至悄悄跑到了港澳等地尋歡問柳。惹得老成持重,寬厚待人的羅榮桓元帥怒火沖天,大罵黃永勝:“你這麼大的年紀,這麼高的職務,還是不改,不要臉了!”
由此可見,黃永勝好色的毛病,確實很嚴重。認真的説,入朝作戰的將領,需要冷靜、穩重、兇悍,而且個人品格沒問題。在影視劇《亮劍》中,李雲龍、孔捷和丁偉三人,論打仗的水平,李雲龍和丁偉都高於孔捷。但最後,孔捷率領1個軍入朝作戰。
我們聊聊鄧華、洪學智等東北邊防軍的指揮層,在組成東北邊防軍的時候,年僅40歲的鄧華將軍,與妻子告別,並且對妻子説:“瓦罐難免井上破,將軍難免陣上亡,你要有這個思想準備。”從鄧華將軍的話語來看,已經做好了為國盡忠、馬革裹屍的準備,頗有“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氣概。
其中還出現了一個小插曲,當時,在廣東主持工作的葉劍英元帥,把副司令員洪學智留下了,負責其他的工作,這讓鄧華非常着急。就在這個時候,洪學智赴京彙報工作,精明的鄧華立刻明白,“拉回副司令員”的機會到了。洪學智剛剛赴京,鄧華就趕到火車站,把洪學智拉倒了林彪的家裏。
在吃飯的過程中,林彪表示準備把洪學智調到東北,洪學智則説:“自己連衣服都沒有準備,身上還生了皰瘡,而且葉總在等着我回話呢。”
林彪哈哈大笑:“衣服你到東北找吧,皰瘡也到東北去治。”
鄧華在旁邊幫腔:“不能讓他(洪學智)回去,他跑了,不回來怎麼辦?”
洪學智自己做不了主,只能借林彪家裏的電話,向遠在廣東的葉劍英請示。葉劍英元帥當然對愛將不肯放手,立刻説了一句:“你先回來再説。”隨後,林彪接過了電話。得知已經無可挽回、愛將調往東北以後,葉劍英元帥長嘆一聲:“早知道,我就不讓他去北京了。”
洪學智將軍根本想不到,自己的東北之行,讓自己徹底“改行”了。在抗美援朝戰爭期間,洪學智擔任了志願軍的後勤司令員。後來,還一手建立了解放軍部隊的後勤保障體系。同時,還是1955年、1988年兩次被授予上將軍銜的將領。
對於洪學智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卓著表現,彭德懷一直讚賞有加,曾經説:“都説我彭某人仗打得好,其實,我是靠了兩個麻子打垮了美國人,前邊我靠了個洪麻子(洪學智)……”關於抗美援朝的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