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15日隨着抗戰的勝利,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軍陰謀發動內戰,當時國共雙方的戰略焦點,卻都投向了東北。
1931年9月18日,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東北,到抗戰勝利,整整14年的時間,東北民眾受盡了苦難,不過由於日偽軍長期盤踞東北,將之當做後方的大本營來經營,因此東北地區的工業水平位居全國之冠,不僅如此,東北還有豐富的煤炭、礦石、木材資源,這一切的一切,都促使蔣介石要將東北收入囊中的決心。
不過即便如此,蔣介石對東北的佈局依舊要慢上一拍,1945年8月8日蘇聯紅軍出兵中國東北,為了配合蘇聯紅軍作戰,黨中央下令由冀熱遼軍區出一部分兵力,配合在東北堅持抗戰的抗聯,以便協助蘇聯紅軍對日作戰,在意識到蔣介石利用美國人的飛機、軍艦運輸軍隊前往東北後,黨中央隨即制定了“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的戰略方針,從全國各個解放區抽調兵力,開赴東北,總計兵力在27萬人左右。
不過對於究竟派誰前往東北主持軍事大局,黨中央毛主席一開始也反覆考慮人選。
1945年9月17日,在中央主持工作的劉少奇給遠在重慶的毛主席、朱德總司令發去一封電報,提出了有關冀熱遼軍區工作的問題,為了加強軍區的工作,應當成立冀熱遼中央局,派李富春、高崗、康生等人前去工作,並組織強有力的軍事指揮機關。
劉少奇在電報中提了三個人選,即林彪、徐向前、陳毅。
由於冀熱遼軍區是先期開赴東北,因此冀熱遼中央局的成員,也代表了對東北的戰略佈局。
不過以上三人中,徐向前本身身體有疾病,也就是1945年年初徐帥得了結核性胸膜炎,這種病以當時延安的醫療條件,根本就無法治療,後來一直到1945年冬天,病情才有所好轉,但也時常發作,以致於後來建國以後,徐帥長期在青島養病,很大一部分程度也是因為疾病的緣故。
至於陳毅,早在抗戰勝利以後,黨中央就考慮由陳毅主持華中地區的戰略,後來因為羅榮桓率領山東軍區主力北上,因此黨中央派陳毅率領新四軍軍部以及軍區主力前往山東工作,並由新四軍軍部兼山東軍區的工作。
而在一開始羅榮桓還未北上之前,黨中央在8月26日安排,調林彪趕赴山東軍區出任司令員,羅榮桓任山東分局書記兼政委,由於羅榮桓本身身體也不是很好,所以毛主席還特別安排,如果羅榮桓因病必須修養的話,由林彪暫代羅榮桓的職務。
事實上到9月17日劉少奇建議中央加強冀熱遼軍區的工作,到兩天後即9月19日,劉少奇建議中央調林彪任冀熱遼軍區司令,李富春任冀熱遼中原局書記,毛主席考慮後,立刻改變了原來的佈局,要求林彪立刻趕赴熱河主持大局。
自8月26日中央下達命令以後,林彪就立刻出發趕赴山東,剛走了沒幾天功夫,又接到中央的命令,不去山東,改道去熱河。
也就是從這時候開始,黨中央毛主席正式決定,派林彪主持東北的工作,由於羅榮桓已經率領山東軍區主力北上,因此陳毅率領新四軍主力趕赴山東,併兼任山東軍區司令員。
不過事實上計劃中的冀熱遼中原局後來並未成立,因為東北戰局變化的速度非常快。
1945年10月18日蔣介石任命杜聿明為東北保安司令,負責接收東北,並展開與蘇聯的接洽,事實上也就是在前一天,林彪在冀中接到了劉少奇擬定的中央電文,電文中指出,由於東北的情況緊急,因此要求林彪火速前往東北,與此同時冀東地區部隊也一同開赴東北。為此10月20日毛主席親自起草中央軍委致電林彪,要求林彪、蕭勁光火速趕赴瀋陽,並且是越快越好。
而當時擬建立冀熱遼中原局的成員,大部分已經先期開赴東北,林彪在後來的10天時間裏面馬不停蹄,最終於10月29日趕到了瀋陽,與東北局的彭真匯合。1945年10月31日開赴東北的八路軍、新四軍以及東北抗聯部隊,正式組成東北人民自治軍,林彪任司令員,彭真任第一政治委員,羅榮桓任第二政治委員,呂正操任第一副總司令,李運昌任第二副總司令,肖勁光任第三副總司令兼參謀長,程子華任副政治委員。
與此同時杜聿明趕赴東北後,與蘇軍先期接洽,由於蘇軍撤離較早,大部分東北地區的一些大城市已經為東北人民自治軍接受,因此11月5日杜聿明向蔣介石建議,東北非武力不能解決,由此國民黨軍在美軍艦艇的掩護下,自營口、葫蘆島強行登陸,杜聿明決心趁着我軍主力尚未開到東北,奪取進軍要點,11月14日杜聿明下令進攻山海關,並相繼攻佔錦西、葫蘆口,到11月底,為了避免與優勢國民黨軍作戰,我軍有序撤離了錦州,26日國民黨軍攻佔了錦州。
1945年11月14日東北人民自治軍正式改稱東北民主聯軍,不過由於東北民主聯軍在東北初期發展過快,收編了大量的遊雜武裝以及土匪,等到國民黨軍一來,這些土匪武裝紛紛叛變,給東北民主聯軍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打擊。
事實上東北地區的戰局在初期一度十分嚴峻,特別是面對國民黨軍精鋭部隊的壓力,黨中央不得不建議東北民主聯軍,放棄長春、瀋陽等東北一些較大的城市,東北民主聯軍的重心轉移到了距離這些大城市較遠的鄉村工作,為東北民主聯軍的發展壯大奠定了基礎,自1947年年初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後,東北民主聯軍後期作戰逐漸順風順水,並開始轉入戰略反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