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實驗中學發出倡議:建議將教育實踐作為教師入職中小學的必要條件

北師大實驗中學發出倡議:建議將教育實踐作為教師入職中小學的必要條件

4月19日,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發出倡議,建議規範對職前教師教育實踐的管理,將教育實踐作為職前教師入職中小學的必要條件,並建立“政府—高校—中小學”協同的職前教師培養機制。

倡議書提到,高質量教師是高質量教育發展的中堅力量。在基礎教育強師計劃推進工作中,新入職教師的遴選和培養應受到充分重視。目前,新教師主要由師範教育畢業生以及獲得教師資格證的非師範教育畢業生構成。但是由於教育實踐基地數量不足、標準不一,高校和中小學對實踐性課程的重視不夠、指導不足,導致師範畢業生教育實踐不足,而有志從事基礎教育工作的非師範生更是缺乏教育實踐經歷。實踐的缺失,使師範生和非師範生均難以將理論知識與教育實踐有效聯結,缺乏將教育理論轉化為教育實踐的能力,不能適應基礎教育階段的工作需求。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明確提出“健全以師範院校為主體、高水平非師範院校參與、優質中小學(幼兒園)為實踐基地的開放、協同、聯動的中國特色教師教育體系。強化職前教師培養和職後教師發展的有機銜接。”這一政策遵循教師成長髮展的規律,旨在建設一體化的教師教育體系。

基於對以上問題的認識,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倡議規範對職前教師教育實踐的管理,將教育實踐作為職前教師入職中小學的必要條件,並建立“政府—高校—中小學”協同的職前教師培養機制,具體如下:

一是教育行政部門設立教師准入的實踐門檻,規定中小學教師上崗前除應取得教師資格證書外,還須有不少於半年的實習實踐經歷;規定有意願成為的中小學教師的高校畢業生,須向用人單位提供半年及以上的實習實踐證明。對於有能力、有意願承擔職前培訓任務的中小學,給予開展培訓相應的資金支持,同時對這些中小學在自主招聘教師方面給予政策傾斜。

二是師範類高校創新課程體系和培養機制,保障職前教師參與教學實踐的時間。高校聯合中小學共同構建“學科專業”和“教育專業”並重、“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融合的課程體系。具體課時安排為本科課程3.5+0.5(年),碩士課程2.5+0.5(年),前者主要由高校設計完成,着眼“教什麼”,後者主要由中小學設計實施,着手“如何教”。

三是中小學校應充分重視高校畢業生的職前培訓,主動接受職前教師的實習,參與職前教師實踐基地的探索實踐,為職前教師創設實踐空間。遴選適合做、樂意做、有熱情做的一線優秀教師擔任實踐導師,為職前教師提供及時診斷。建設科學完備的實習管理制度與成績評定製度,將實習管理的重點切實轉變到促進實踐能力的提升上,為職前教師規劃成長路徑。

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實驗中學表示,“構建政府—高校—中小學協同的職前教師培養共同體”可以通過“政府—高校—中小學”三方聯合、共建共享、互動發展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整合各方資源,為職前教師搭建起教學觀摩平台、實踐訓練平台和能力提升平台,實現政府、高校與中小學協同培養優秀教師的共同目標,為“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性教師隊伍”做出貢獻。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劉洋

編輯/張鵬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215 字。

轉載請註明: 北師大實驗中學發出倡議:建議將教育實踐作為教師入職中小學的必要條件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