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些您怎麼看,可以跟小編交流交流哦,小編一定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如果大家很喜歡小編的文章,歡迎點擊關注哦,麼麼噠,以下是小編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文章。
前言:假如在古代犯了死罪,該如何保住自己的性命呢?是應該高聲喊冤還是應該掏出免死金牌?不得不説,免死金牌是一件讓人羨慕的事情,字面意思上看也是免除了死罪,那歷史上真的有免死金牌這種東西嗎?它真的能幫助罪人免掉死罪嗎?
源於劉邦,籠絡功臣
其實免死金牌在歷史上是真的存在過的,而且還存在風靡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是它的原名叫丹書鐵券,免死金牌只是後人在敍事時為了更加形象方便的講述所起的另一個稱呼。
丹書鐵券最早的起源來自於漢高祖劉邦,劉邦於微末之中崛起,在一大幫能臣猛將的輔佐下,統一了天下,而這幫能臣猛將在輔佐他的過程中,功勞肯定不是能算得清的,為了籠絡順便以示獎勵這些功臣,劉邦冥思苦想,最終給每個功臣都發了一個類似於“榮譽證書”的東西,用紅色的丹砂將功臣的誓言寫在了鐵板上,所以顧名思義稱為丹書鐵券。
丹書鐵券上的內容一般包括了賜券日期,賜券的對象,以及被賜者的功勞等,而且為了顯得更加尊貴重視,後代的子孫也可以使用。當然為了防止假冒,會將丹書鐵券分為兩半,一半放入金盒藏到皇室宗廟之中,另一半當然就是被賜者親自保管,當然這時候的丹書鐵券並沒有任何免死的功能,只是一種加官進爵的憑證。
得到過這種鐵券的人,例如韓信、彭越、周亞夫等,可惜的是這三人都以謀反或是與謀反相關的罪名被誅殺了,統計中在漢初之時,得到過這種丹書鐵券的差不多得有百人左右,最後活着的僅剩下5人,丹書鐵券的“保命免罪”的功能可見一斑,當然由於這時期的丹書鐵券在創立之初並沒有攜免死的功能,死了這麼多人也是情有可原的。
有免罪之能,虛無縹緲承諾
等到丹書鐵券帶有免死特權功能是在南北朝時期,當時的北周太祖宇文泰在戰場上險些被殺,幸好他的部下李穆救了他一命,為了報答李穆的救命之恩,宇文泰賜給了他一張丹書鐵券,當然為了報答這次救命之恩,還特地在上面加了一行字,寫着憑此證可免去十次死罪,也是從此以後,丹書鐵券成為了人們口中的免死金牌。
賞賜這個鐵券對皇帝來説好處不少,就像皇帝如果賞賜封地、銀兩等等,這些都是有實物的,分出去了多心疼啊,這個鐵券就不同了,只是一個虛無縹緲的一個承諾,沒有帶來任何實際損失,反正到最後如果想殺,總能找出這樣或者那樣的理由。
南北朝時期戰亂頻發,時局動盪,這個東西非常的盛行,大臣們為了得到這麼一張免罪的丹書鐵券也是爭破了頭,畢竟能夠保命的東西誰也不嫌多,當然皇帝也樂意賞賜這個東西,比起賞賜土地等划算多了。但是鐵券的免死免罪功能雖然有,但是免除的不過是一些小罪,或者是皇帝根本不想讓你死,要是真惹惱了皇帝,該殺還是得殺,就像是唐莊宗李存勖曾經給人發過一個可免九次死罪的鐵券,後來李存勖想殺他,直接給人安了一個十惡不赦的罪名。
丹砂變鑲金,免死牌不免死
據《新唐書》記載:“開元二年,盡忠從父弟都督失活以默啜政衰……玄宗賜丹書鐵券。”
隋唐時期的丹書鐵券直接氾濫成災,不僅大臣能有一個,得寵的侍衞也能有一個,甚至太監也能有一個,反正只要皇帝一高興,就賞一塊。這時候的丹書鐵券也隨着生產力的提高而升級換代了,將原本書寫的丹砂改成了鑲金,這樣的免死金牌更為“名副其實”,但是免死金牌的功能依舊是可有可無,就像是唐高宗上位後,原先有唐太宗賜下免死金牌的舊臣,依舊被他殺了不少。
明朝的朱元璋同樣也是微末之中崛起,當然賞賜功臣的時候也免不了賞賜這些免死金牌,不過有關於鐵券的賞賜以及可免除罪責有了明確的制度,按理來説有了制度這樣正規的鐵牌應該能起到免死的作用,但是其實不然,這東西能不能免死,最大程度上取決於皇帝的主觀意願,就像是朱元璋疑心重,為了讓自己子孫後代的統治更有利,開國時賞賜功臣的34塊鐵券,這些人最後都被朱元璋以這樣或那樣的理由殺乾淨了。
由此也可見,免死金牌其實並不免死,能不能免罪,最終還是得看皇帝想不想讓他死。
歡迎各位讀者閲讀,歡迎關注。
參考文獻《後漢書》《新唐書》《資治通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