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學生時代,成績似乎是家長眼中衡量孩子優秀與否的最常用的辦法之一。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班中名列前茅。但是提升學習成績説難也難、説易又易,許多家長看着自己的孩子總是在班中倒數,就氣不打一處來。一位班主任坦言,成績不好的孩子多半有3個“壞毛病”。
一、沒有時間觀念
我的朋友就是一名小學老師。由於小學階段的孩子控制能力較差,她就放寬了上課上廁所的限制。然而,這樣一來,班裏總有兩三個孩子課間不解決生理問題,一到上課就請假上廁所。降低了自己的學習效率不説,還擾亂了課堂秩序。
其實孩子出現這種行為是沒有時間觀念的表現。在家的時候父母對孩子不管不顧,許多小朋友上個衞生間都要半小時。一來二去就淡化了時間觀念,還有了拖延症。所以到學校之後孩子自己難以把控時間,在下課的時候只想着玩了,等到上課才感覺到自己想上廁所。家長如果想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需要記住多提醒,而並不是安排,要督促孩子自己制定時間計劃表,合理安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二、有錯不改
學校裏有這麼一種孩子,考完試之後,試卷好像就喪失了意義。看了一眼分數就把它拋在腦後,從來沒有訂正的習慣。等到下一次考試的時候,還會出現同樣的錯誤。
考試就是一種“查漏”的手段,通過分數,讓孩子瞭解到哪些地方掌握不夠。因此,訂正,就是提升自己,是“補漏”的方法。許多家長也不在意這個問題,只在乎成績的好壞,卻不在意錯題是否被訂正。這樣就導致孩子成績從在“原地踏步”,隨後被人趕超。
三、學習不專注
注意力是學習的窗户,沒有了這扇窗,知識的陽光就照射不進來。曾有一個笑話“自從數學課彎腰撿了一下筆之後,再也沒有考過及格”。這個故事就告訴了我們集中注意力的必要性。我們知道課上的一分鐘,未必是課下十分鐘可以彌補的。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大多都不專注,容易開小差。
從寫作業上我們就能看出來,有一些孩子在動筆的時候“兩耳不聞窗外事”,有些孩子寫了一會就嚷着“肚子餓”,要不就是“喝杯水”,還有甚至喜歡邊看電視邊寫作業。一般專注力差的孩子,在上課的時候都會有這些行為:“抖腿、東張西望、玩筆、趴桌”,這樣的孩子看似在聽講,其實就是在磨洋工,老師講什麼根本聽不懂。因此想要提升孩子的學習成績,增強專注力勢在必行。
一個不夠專注的孩子,身邊總有一個喜歡打斷他的大人,這種打斷孩子的行為,在我們的身邊絕對是屢見不鮮,比如孩子正在專注地學習,突然大人端着碗過來問孩子餓不餓等等。
因此我們需要給孩子製造一個沒有干擾的環境:給孩子留下一個自由的,不容易被打擾的空間。可以要孩子在書房安靜地學習。家長要做好督促和保障工作,適當地關小電視的聲音,不大聲説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