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們的阿煜説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德國作為兩次世界大戰的發起國,至今依然是歐盟的老大,其教育、經濟、科研、意識形態等方面一直為世界所矚目。迄今為止,德國在工業精密程度依然是世界之最,這並不是單純科技帶給德國的質變,更是德國本土傳統的匠心精神所決定的。而有學者深入研究後發現,尤其是在經濟危機後,德國情況卻不像世界各國那樣一蹶不振,反而是受到波及影響最小、復甦最快的歐洲國家。學者將這一特點歸結於德國的雙軌制職業教育,認為這是不同於其他世界各國且現行有效的維持經濟復甦階段的好辦法。
德國的雙軌制教育其實並非是現代教育領域的產物,早在文藝復興之前就從“城市學校”進一步的剝離,為滿足工商手工業從業人員實用性教育的需求,創立私立學校。德國統一後,各個行業都是百廢待興,1872年10月德國制定新的教育法令《普魯士國民學校和中間學校的一般規定》。這部法令幾乎是奠基德國雙軌制教育的開端,對工商業儲備人才的培訓給予肯定,極大的促進德國教育事業的發展。
二戰時期,《魏瑪憲法》中確立對青少年實行義務教育和職業教育,不過當時希特勒對德國學生的思想灌輸中加入大量的“人種”、“血統”等觀念,導致戰後的教育重建方面面臨物質和精神方面的大挑戰。當時的西佔區企圖將雙軌制學校變為綜合學校,但遭到德國人的強烈反對。這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傳統的德國人觀念認為孩子從一出生就註定存在差別,因此需要因材施教。第二是戰後的德國經濟狀況非常糟糕,客觀條件不允許當時孩子們從事長時間的學術教育,經濟復甦需要更多熟練的勞動力。
現行的德國雙軌制職業教育有三重保障,一是法律保障,1969年聯邦德國頒佈《聯邦職業教育法》,以法律形式確定雙軌制職業教育制度,之後通過不斷的完善修訂才有今天十分成熟的保障法律制度。二是資金來源方面的保障,由政府和企業直接撥款,而企業作為這項制度的主體,承擔絕大部分的經費支持。三是德國工會所提供的的行業管理機制的保障,其主要職責與任務時維護學徒利益、培訓者的薪酬、培訓計劃、培訓方式等等。而且受培訓的年輕人的職業資格證書也由工會授予,可以説德國工會才是雙軌制教育的主導者。
D:\快傳歷史\6\文章列表\德國在全球屹立不倒的原因,與其教育模式相關,已經延續幾百年\918
另外,雙軌制教育更是一種雙贏模式,採用學校與企業想合作模式,讓青少年在企業進行培訓的同時又能夠在學校獲得專業知識的培養。這樣一來,職業教育就具有相對鮮明的行業特徵。企業是市場的主要參與者,與市場的密切聯繫使企業對自身所處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有最為直觀的瞭解,也對企業所需人才有着深刻的認識。同時,企業相對雄厚的財力物力,的確對職業教育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在企業培訓中,不僅能夠讓學徒在過程中迅速掌握操作技術和知識,並且瞭解與體會該行業的職業前景和職場道德,也為社會創造物質財富,在職業學校的學習彌補專業理論知識和文化知識的空缺。不但激發企業和社會的積極性,也能為國家節省部分開支,在實用主義的影響下,國家、企業、學校三位一體,通力合作。
2008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也沒能放過德國,直到2009年德國國內生產總值一度處於負增長狀態,不過即便是在最低谷的時期,失業率也僅為8.2%,遠遠低於其他歐洲國家。到2015年德國人均年薪收入為52000歐,相較以往增長25.64%。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教授龍尼·舍佈教授認為德國及近年來能夠成功解決失業問題主要原因有三點,其一,2005年以來德國對勞工市場進行實質性改革,特別是在將低技能工人引入勞動力市場的政策取得很大成效;第二,工會在面對加薪問題上表現出一定的剋制,製造業的競爭力顯著加強。第三,推行短時工作制等舉措,盡最大可能避免裁員。
德國未來工作研究所主任希爾馬·施耐德表示:“德國年輕人失業率低很達程度要歸功於德國雙軌制職業教育體系的成功運作”。據統計2014年,德國選擇雙軌制職業教育的青少年佔53%,進入職業高等專科學校學習的青少年佔10%,選擇則職業教育途徑的德國青少年就佔其總數63%。並且大批量的技術員工與德國經濟結構和勞動力市場相匹配,德國製造業和手工業是其經濟支柱,而這兩個產業的特點決定需要大量熟練技術工人和高級技工,雙軌制職業教育正滿足這個需求。據統計,2004年-2014年十年中,熱門職業培訓專家前三名是經濟、機械和信息,而當時手工業和製造業崗位佔德國勞動力市場80.1%。
雙軌制職業教育還保障青年就業的功效,BIBB國際部主任米歇爾·沃切特説:“對於整個社會的健康發展而言,大學生比例並非越高越好,很多職業根本不需要求職者擁有那麼高的學歷。有些國家的大學畢業生佔同齡人比例非常之高,例如韓國,達80%,結果連餐館的服務員都擁有大學學歷。”這就導致在英法高等教育人口比例要遠遠大於德國,但是職業教育人口比例卻遠遠不及。在德國、奧地利、捷克、波蘭等地至少有一半人口以高中或中等非高等教育階段的職業教育培訓證書為最高學歷。單單從就業率上看,德國卻遠高於英法水平,這確實説明德國的教育方式確實有助於促進國內經濟發展與保障個人的就業率。而諸如韓國等國,一位的追求高學歷的“基礎教育”換來的卻是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
不過目前雙軌制職業教育也在面臨機遇與挑戰,隨着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變化。第三產業迅速發展,逐步向服務型經濟轉變,最直觀的變化就是在2013年青少年選擇進入各類普通性質中學的人數首次超過選擇雙軌制職業教育的人數。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職業教育的質量有所降低,很多職業培訓最終卻沒有辦法保障青年人就業,促使德國民眾開始選擇其他的升學途徑。而雙軌制教育隨着經濟變形成為歷史,還是與時俱進順應改革成功,也只能拭目以待。
直到現在,德國的雙軌制教育依然體現出其強大的優勢,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緊密結合並以培養高水平的專業工人為終極目標的職業教育制度。完備的職業學校體系和特色鮮明的雙軌制,為德國培養適合經濟發展和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大量專業性技術型人才。對於我國的具體的適用情況則還需要考慮國情,不過其中原則精神還是具有借鑑意義。第一,強制性與自主性相結合。第二,全面完善的制度與政策實行。第三,企業於社會各界力量的共同參與。這對於我國從製造業大國走向製造業強國的人才儲備與企業發展可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説説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説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