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聖之地: 東南佛國阿育王寺

阿育王寺坐落於在鄮山分支育王山之西麓。面對玉幾山,左界育王嶺,右是赤瑩山峽谷。三山擁處,吉林參天,修竹蔽日。西望古剎,寺在山奧之底,南而遠眺,俱在峯巒之中,有世外桃源之感。加之四周翠崗蜿蜒,羣陵起伏,稱之為“六殊勝八吉樣地”。

朝聖之地: 東南佛國阿育王寺

阿育王寺因舍利而興,又因舍利而名。舍利,原意是得道高僧往生,經過火葬後所留下的結晶體。相傳佛祖釋迦牟尼涅槃後,他的弟子用香木將其遺體火化。據佛典所載,火屢點不着,虧得釋迦佛陀自運神力,上湧三昧真火,終於焚化為八萬四千舍利,由阿育王分貯八萬四千塔分奉各國。在公元初年,佛教傳入東土中國之後,興建寶塔,以讓百姓瞻仰、禮拜。寧波阿育王寺舍利塔是東土十餘處之首。

朝聖之地: 東南佛國阿育王寺

最早確切記載古鄮舍利塔的是唐時的《法苑珠林》。 講的是西晉時,山西有一位叫劉薩訶的獵户,出家後法名慧達,決心尋找釋迦牟尼舍利塔。西晉太康三年(282),慧達由北而南走遍山山水水,來到現在北侖大碶烏石岙的時候,忽然聽到鐘鳴之聲從地下傳來,便虔誠求禱,三天三夜後,果然見到一座五層四角的舍利塔從地下騰躍而起,塔高約尺四,方廣七寸,內懸寶磬,中綴舍利。這就是阿育王所造的那八萬四千座舍利塔之一。慧達尋得舍利塔後,就地結茅供養,他所設立的龕堂就是阿育王寺的雛形。

朝聖之地: 東南佛國阿育王寺

《阿育王寺志》記載,東晉義熙元年(405年)晉安帝建塔亭,20年後文帝增建祠宇,造三層木塔。南北朝梁普通三年(522年),梁武帝賜寺額“阿育王寺”,阿育王寺名延續至今。

宋朝時,抵達明州港的外國商舶和僧侶不斷增多,阿育王寺的海外影響日益增大。有一位日本的重源和尚在1167至1176年間三次來華。30年後,曾朝拜阿育王寺舍利塔的日本重源和尚運來大木重修舍利殿,他回日本後弘揚中國的舍利崇拜,也建有舍利塔。

到了明朝,寧波成為中日朝貢貿易的政府港口,對於跟着遣明使團一起來華的日本僧侶來説,阿育王寺是最為近便的禮佛之所。神奇的舍利塔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阿育王寺來訪僧客千年不絕。因此,阿育王寺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朝聖之地: 東南佛國阿育王寺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827 字。

轉載請註明: 朝聖之地: 東南佛國阿育王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