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來源 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
硬件如何“硬”起來
近兩年教育硬件賽道格外熱鬧。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大幅增長的在線學習需求,直接帶火了詞典筆、學習平板、錯題打印機等教育硬件。同時,各大互聯網公司紛紛入局,頻頻發佈教育硬件產品。教育硬件這條路看起來前景可期,但真要走得好、走得穩,還要有點“硬”功夫。
首先,教育行業本身極具場景屬性,不同場景對產品應用都有一整套要求。比如根據場景、對象和教學環節的不同,硬件產品可能要承擔輔助工具、教學助手和智能學伴等“身份”。這些不同的“身份”需要生產者深度瞭解需求,有針對性地進行設計,才能帶來良好使用體驗。但是,當前教育硬件在教學中的應用還處於探索階段,無論是在學校場景還是家庭場景,不方便、不實用等現象時有發生,遠遠沒有發揮出智能化產品應有的作用,甚至弱化了移動教學的優勢、拉低了效率。
其次,教育硬件行業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一方面,各大廠商產品研發方向較為趨同,難以滿足消費者的差異化需求。另一方面,市面上銷售的大多數產品功能形式單一、內容多樣化不足,很難提高用户使用頻率和黏性。
此外,教育硬件研發投入較大、技術門檻過高、研發週期較長。高投入還造成了部分產品定價過高,導致生產和需求的錯位。
針對上述情況,相關企業一是要主動探索、積極創新,尋找教育硬件產品的最佳使用場景和切入點,從而更加細緻周到地滿足消費者的差異化需求。
二是要緊緊圍繞增強學習效果進行創新。無論功能多麼新穎、概念多麼潮流,教育硬件產品的核心競爭力還是實用性,消費者購買的目的始終是希望提高學習效率。
三是要明確教育硬件產品的定位。既不能以高定價形成“數碼鴻溝”,也不能裝上早就過時的電池、屏幕和攝像頭了事,成為低端的代名詞。要在功能與價格之間找到平衡,滿足更廣泛的消費需求。
還應注意的是,教育硬件的特性如能得到充分運用,有利於加強學校與家庭之間的聯繫、互動,有極大的發展潛能和想象空間。但若運用不當,則會帶來學習變遊戲等一系列問題。
要想切實解決家庭教育場景中的“痛點”,教育硬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只要能平衡性價比、理解細分市場需求、充分利用網絡技術,教育硬件這片新藍海也將成為推動中國消費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作者 陸 飛 系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高級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