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兩會三人行|政策先行落地怎麼走 解碼職教高質量發展

由 勞新忠 發佈於 經典

2021年多部職業教育政策的出台,讓職業教育發展站上新的起點,職教本科、職教高考的探索呼之欲出;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推進也不斷深入。去年10月,中辦、國辦出台文件,將現代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定位為“高質量”。1月7日,在北京市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期間,北京商報記者與多位首都職業院校校長、老師展開對話,從招生辦學、校企共建等多維度出發,梳理首都職業教育的探索路徑,解碼如何高質量發展職業教育。

市政協委員、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副院長辛秀蘭:擴大首都職教“雙高”院校招生規模

“目前北京高等職業院校的辦學規模普遍比較小。”在採訪中,辛秀蘭如是表示。“隨着北京市產業結構的升級,中高端技能人才短缺的問題日益凸顯,特別是新一代信息技術、醫藥健康這些新興領域,以及養老、家政、護理、幼教等等民生保障領域,對中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旺盛,但當下的人才供給結構無法完全有效契合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

辛秀蘭向北京商報記者展示了一組北京職業教育的招生數據。數據顯示,目前北京共有高等學校93所,2021年招生3.99萬人。其中,高職院校26所,在北京市高校總數佔比28%,2021年高職招生人數6900多人,招生人數佔比僅為17%,平均每所高職院校招生人數只有265人。

圍繞這一現狀,辛秀蘭指出,北京在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時,要着重解決高等職業院校辦學規模不足,高技能人才輸出不夠的問題。“可以在招生時,擴大‘雙高’院校的招生規模,滿足企業的用人需求。”

同時,辛秀蘭也進一步建議,要擴大對符合改革思路的重點領域專業的外省招生數量,招收優質生源。“招生後對學生實施訂單培養,讓他們畢業後能留在北京緊缺領域的企業,持續穩定就業,增強供給力。也滿足職業本科申報學校在校生8000人的辦學規模要求。”

提高職教辦學層次,也是職教高質量發展的體現之一。據《關於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要求,到2025年,職業本科教育招生規模不低於高等職業教育招生規模的10%。目前全國已有32所職業本科,但北京市尚未出現職業本科學校。

對此,辛秀蘭建議北京面向重點領域,加大舉辦本科層次職業教育。“一是在試點高職院校開設四年制的職業教育本科專業。二是將目前專升本的比例提高15%,增加部分由高職院校一體化培養。三是將目前七年制貫通培養最後兩年本科層次的人才培養,仍放在高職院校系統化設計和實施,保障人才的留用率。”

市政協委員、原北京市求實職業學校校長林安傑:以中職為基礎完善職業教育體系

“職業教育已經走到了系統思考和系統改革的時期。”林安傑在接受採訪時如是表示。“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時,我們要意識到職業教育和其他類型教育的不同。橫向來看,職業教育需要政府、企業和學校多方參與,縱向來看,職業教育除了教育性還承擔着社會性。”

在林安傑看來,職業教育的系統性改革需要在體制改革上下功夫,要推行落實更好的管理方式。“實際上職業教育是很廣闊的領域,不僅包含了發放學歷認證的職業教育,還有對普通中小學職業教育理念的普及,面向中老年的老年教育和終身學習,這些都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人社部和教育部的工作應該協同起來,不能出現脱節。”

林安傑強調,職業教育的社會性也決定了學校不能關起門來辦學,要和企業進行深度合作。“比如請一些企業的專家,來討論職業教育的課程標準等等問題,這也需要政府出台機制。”

據悉,為加快現代職業教育建設,目前現代學徒制、“1+X”證書制度的探索正在進行中。圍繞這些探索舉措,林安傑指出,發展現代學徒制的關鍵在於入學即入職,目前想要實現這一點還存在難度。“企業的招聘無法和剛入學的學生,特別是未成年學生對接起來。”

“高質量發展職教不能忽視職業教育的特殊性質,我認為高質量發展不能僅引導職業教育學歷的提升,而是要以中職為基礎,完善職業教育體系,中等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協同發展,再者職業教育更應發揮‘讓無業者有業,有業者樂’的平民教育作用。”林安傑表示,職業教育需要建立自己的一套體系。“包括升學制度、貫通培養,甚至學生畢業入職之後的職稱評定等工作,都應該引起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職教高質量發展同樣離不開專業設置的更新,各地的職業院校應依據區域經濟特點設置專業。針對這一情況,林安傑表示,以北京地區的高職院校為例,各所院校都應找準定位,設置適配經濟發展的專業,對不適配的專業進行裁撤。

市政協委員、北京農業職業學院教授侯引緒:強化校外實訓建設、提升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水平

產教融合,是所有職業院校繞不開的話題。但在開展產教融合的過程中,各所學校有着不同的探索路徑。作為北京一所農業類職業院校的老師,侯引緒對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更為關注。“校外的實訓基地不僅可以作為實訓教學、職業素質訓導、職業技能訓練鑑定等平台,還可以成為開展教學改革、科研、就業指導、服務社會等工作的多功能場所。”

“大多數學校目前已經建立了校內的實訓基地,但這樣的實訓基地往往場地小,設備少,學生在裏面難以感受到企業的氛圍和技術先進程度,也不能完全掌握專業的生產過程和工藝流程。”在侯引緒看來,培養高質量職教人才,需要讓學生們進入校外實訓基地學習訓練。

何為高質量的職教人才?侯引緒向北京商報記者概括為三點:綜合素質高、專業技術技能水平高、政治素養高。其中,專業技術技能水平高更多依賴於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參與的專業學習和實踐,離不開實訓基地的建設。

而從其自身情況出發,侯引緒指出,目前農業高職院校的校外實訓基地不足、質量不高、校企合作機制不完善等問題影響了校外實訓基地的功能提升,這一問題在畜牧獸醫專業的校外實訓中表現尤為突出。

“並且目前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及校企合作,存在一定程度的重視籤協議、掛牌子等不良形式。”侯引緒直言,企業與學校共建校外實訓基地,開展崗位實訓、實習需要一定的成本支持。“我建議政府部門制定校企合作激勵政策,構建校企合作長效機制,給予承擔校外實訓基地建設的企業相應的政策優惠或資金支持,實現雙贏互利。”

“北京的農業發展以都市農業為特點,所以就需要更自動化、更具現代化水平的工廠和實訓基地。”侯引緒表示,從引導學生就業的角度看,校企共建實訓基地還需要產業端的升級和調整,增強吸引力。

“在目前校外實訓基地數量不足的情況下,學校和企業之間也可以加強校內‘產學研培’一體化實訓基地建設,通過校內校外實訓雙向運作方式,逐步解決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困難的問題。”侯引緒談道。

北京商報記者 程銘劼 趙博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