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國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5周朝周王族諸侯國之一也是戰國七雄之一。姬姓魏氏始祖為周文王之子畢公高。魏國領土曾包括現在山西南部、河南中北部、陝西東部、河北南部、江蘇北部。當時它西鄰秦國東隔淮水、潁水與齊國和宋國相鄰西南與韓國交錯接界、南面有鴻溝與楚國接壤北面則有趙國。魏國始都安邑今山西夏縣公元前364年魏惠王從安邑遷都大梁今河南開封此後的魏國又被稱為梁國。
戰國250餘年歷史中魏國是最先強盛而稱雄的國家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齊威王在徐州會盟互相承認對方為王史稱“徐州相王”。 由於魏國地處四戰之地憂患的環境和勃勃雄心使魏文侯成為戰國最早推行變法圖強的君主。在李悝變法之後魏國走向強盛成為戰國初期的霸主。不過非常可惜的是在魏文侯、魏武侯之後魏惠王沒能鞏固魏國的霸業反而讓魏國走向衰落。究其原因其實和魏國人才的流失存在直接的關係。特別是魏國流失的頂級人才反而幫助魏國的周邊大國崛起了。
一、商鞅
商鞅約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孫氏名鞅衞國人。商鞅年輕的時候侍奉魏國國相公叔痤任中庶子。在魏國不得重用的背景下商鞅離開魏國來到了秦國。在此基礎上商鞅輔佐秦孝公積極實行變法使秦國成為戰國中後期強大的國家史稱“商鞅變法”。商鞅變法後他率秦軍收復了河西之地賜予商於十五邑號為“商君”史稱為商鞅。對於商鞅變法來説可以説是戰國時期最成功也是影響最為深遠的變法了。如果沒有商鞅變法秦國也很難一統六國。因此到了戰國末期李斯就表示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富國以富強百姓樂用諸侯親附。
二、張儀
張儀前309年姬姓張氏名儀魏國安邑今山西萬榮縣王顯鄉張儀村人。對於張儀來説不僅是魏國人還是魏國宗室的後人。不過非常可惜的是張儀當初曾和蘇秦一起師事鬼谷子先生學習遊説之術蘇秦自認為才學比不上張儀。張儀和蘇秦完成學業之後就去遊説諸侯也即張儀一開始沒能為魏國效力。張儀首創“連橫”的策略遊説六國入秦。得到秦惠文王的賞識封為相國奉命出使遊説各國以“橫”破“縱”促使各國親善秦國受封為武信君。公元前310年秦惠文王死後秦武王繼位。張儀失去寵信出逃魏國擔任相國次年去世。雖然張儀最後回到了魏國不過其主要成就都是體現在幫助秦國上也即其沒能為魏國做出重要的貢獻。
三、范雎
范雎前255年字叔魏國芮城今山西芮城人。在戰國中期范雎差點被魏國相國魏齊鞭笞致死後在鄭安平的幫助下易名張祿潛隨秦國使者王稽入秦。范雎見秦昭襄王之後提出了遠交近攻的策略抨擊穰侯魏冉越過韓國和魏國而進攻齊國的做法。在獲得秦昭襄王的重用後范雎最終成為秦國宰相因封地在應城所以又稱為“應侯”。總的來説對於商鞅、張儀、范雎這三位頂級人才都沒能在魏國建功立業反而幫助秦國走向崛起和強大。而秦國的強大無疑讓地處中原之地的魏國遭到了步步蠶食乃至於走向衰落。
四、吳起
吳起公元前440年公元前381年姜姓吳氏名起衞國左氏今山東曹縣人。公元前409年魏文侯任命吳起為主將攻克秦國河西地區的臨晉、元裏並築城。次年吳起再次率軍攻打秦國一直打到鄭縣。而秦國只能退守至洛水沿河修建防禦工事加以防守。不過魏武侯這位君主在位時吳起離開魏國投奔楚國。吳起投奔楚國後楚悼王任命吳起為宛城太守一年後升任令尹。擔任令尹後的吳起在楚國國內進行了吳起變法經過吳起變法後的楚國國力強大公元前381年楚國出兵援助趙國與魏軍大戰於州西今河南省武陟縣西南以西讓魏國吃到了敗仗。由此非常明顯的是魏國流失的吳起這位人才幫助楚國走向崛起。
五、孫臏
孫臏生卒年不詳本名不詳山東孫氏族譜稱其為孫伯靈出生於阿、鄄之間今山東省菏澤市鄄城縣北。孫臏曾與龐涓為同窗龐涓擔任魏國將領後孫臏也來到魏國。但是龐涓因為妒忌孫臏的才華不僅不重用孫臏反而陷害他導致其遭受臏刑。後來孫臏在齊國使者的幫助下得以離開魏國投奔齊國。田忌賽馬後龐涓被齊威王任命為軍師輔佐齊國大將田忌兩次擊敗龐涓取得了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奠定了齊國的霸業。在戰國中期魏國的衰落無疑和桂陵之戰、馬陵之戰存在直接的關係。而齊國的崛起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魏國的衰落。
六、樂毅
《史記》中記載樂毅賢好兵趙人舉之。及武靈王有沙丘之亂乃去趙適魏。
樂毅先祖樂羊為魏文侯魏斯魏國開國君主手下的將領。曾率兵攻取中山參見魏滅中山之戰因功被封在靈壽。對於樂毅來説先是中山國人後趙國消滅中山國他曾在趙武靈王麾下為官。趙武靈王去世後樂毅又離開趙國投奔魏國。當然和以上幾位頂級人才一樣樂毅也沒能在魏國獲得賞識。於是後來得知燕昭王求賢若渴後樂毅就離開魏國來到了燕國。公元前284年他統帥燕國等五國聯軍攻打齊國連下70餘城創造了中國古代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報了強齊伐燕之仇。因此就樂毅作為魏國流失的一位頂級人才幫助燕國走向強大。總的來説在戰國時期魏國流失了以上六位頂級人才促使秦國、楚國、齊國、燕國崛起。對於這些人才如果有一半可以留在魏國都不會讓魏國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