錘鍊體育精神豈能靠“衝刺”?

錘鍊體育精神豈能靠“衝刺”?

半月談評論員 劉翔霄

一撥小學生被留在教室改錯卷,與一週僅三節的體育課擦肩而過;有初中校體育課長期被挪用,學生只能臨考前白天晚上跑“突擊”;因考前超量體育運動患膝積水,一位考生隔一陣就得抽一次水……

近年,為應對體育中考,校園內外出現了不少突擊式“衝刺”備考現象。體育課不受重視,“前期放羊、後期應試”的教學模式屢遭詬病。

因為擔心受傷,一些“危險”運動項目在中小學幾乎絕跡,鍛鍊上肢力量、爆發力和挑戰精神的體育項目漸行漸遠。由於課業繁重,有的青少年常年沒有運動量。受場地面積所限,部分學校只好“錯峯”課間操。體育運動個人項目多、集體項目少,導致一些孩子體能下降,集體主義觀念和社會適應能力都有待加強。

時至今日,我們的體育教育距離“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仍有差距。一百多年前那句“少年強則國強”,讀來猶震聾發聵。

“如果一個人懂得如何去做,他將永遠保持出色;如果一個人懂得為何要這麼做,他將永遠是自己的主宰。”培養青少年“愛運動、能運動、敢運動”的思維意識和行為習慣,道理同樣如此。

一以貫之的健康運動觀,離不開“從弱到強、從易到難、從慢到快”的課程設置,有賴於耐住性子、科學施策“兩手抓”。通過一手抓增設體育運動種類,突出個體技能,培養羣體技能和合作競爭精神,一手抓體育課課時保證、增加課間鍛鍊時間,設身處地、轉換視角,才能賦予青少年更多積極性、主動權。

來源:半月談新媒體

來源:半月談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98 字。

轉載請註明: 錘鍊體育精神豈能靠“衝刺”?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