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曾參加過足球世界盃正賽和奧運會比賽的前知名國腳李瑋鋒,在接受《南方人物週刊》的專訪時,他談到了2008年東亞四強賽對陣日本隊時,手掐日本隊長鈴木啓太脖子,領到了一張黃牌的事件時,其如此説道:
“直到現在,每次民族情緒起來的時候,那張圖就會被PS成各種版本在網上轉發,還有年輕人給我點贊説:哥,你真帥。我真是特別尷尬”。
“我跟所有的隊員都講過,我那個掐人脖子的動作,是一個反面教材和壞的行為,假如今天你們在場上這樣做,場上踢球人就會少一個,少一個就有可能輸球,就把球隊最近這一段的訓練化成泡影。我也在朋友圈裏曬過那個圖,‘多醜,你看那是誰,那就是我!千萬別學我,多難看!’”
李瑋鋒還談到了他被車範根帶到韓國聯賽,因自律、刻苦的精神,受到了韓國人的尊重,令他更增加了反省與反思,李瑋鋒稱:“一個人學會了謙卑,脾氣啊情緒啊,很自然地就控制下來了,比賽中的民族主義情緒也可以更職業地處理了”。
……
人們常説:“體育無國界,但體育人有國別”——這話確實不差,畢竟,在當代世界中,人的主要存在形式,仍是以“國家”身份作為主要區別的特徵而劃分。因為國家、民族的區別,也讓不同人所屬的“命運共同體”產生了不同,所以,就如同家庭、家族的天然認同感一樣,國家認同感的天然性,也是不言而喻。
而體育競技,被人稱作和平時期的“戰爭”——其競爭性,當然是重要特點,而以國家為歸屬感的體育競技,就兼顧了個人競技與國家競技的雙重層面,這也是體育比賽中有了“為國爭光”之説的原因。
所以,無論是李瑋鋒等運動員,還是喜愛體育的觀眾,以及體育背後的國家,那種將體育以國家為背景和歸依源頭的認知,也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現實存在,所以,體育中存在着豐富的“民族主義”情緒、情懷,既是正常現象,也是值得重視與尊重的感情。
當然,民族主義思維在體育競技中的展現,顯然也需要一個“度”——畢竟,這是和平的競爭,並不是“你死我活”的國家對壘,所以,在體育中如何體現民族主義情緒或情懷,不應超越了體育精神本身,即應和平表達與展現,而非訴諸於非和平、非道德、非規則、非法律的方式才行。
且民族主義精神在體育競技中的表達,並不應以“敵對”為目標,而應是以共同奉獻真正的精彩體育比賽,和共同體現體育精神為最終宗旨——所以,非體育的行為,比如,球迷之間的流氓打鬥,比如球員之間的暴力相向,都不能成為所謂“民族主義”情緒的藉口與載體。
因此,我們現在再來看李瑋鋒如今的反思,就顯得更為成熟與深刻了很多——所以,無論在體育中,或是其他場合,人們表達民族主義思想和情緒,顯然都應像李瑋鋒現在所反思的這樣:對非法、暴力形式的民族主義情緒表達,我們都應説聲:“多醜!多難看!”【原創評論:瑜説還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