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遇到了一個比較頭疼的問題——有些同學一下課就在寫作業,一刻不停地寫作業,除了上廁所基本就不離開座位。還跟我開玩笑説:“我們要內卷,捲到大家都去刷作業!”我聽了簡直火冒三丈!
你一定覺得我在凡爾賽!
“學生這麼主動的寫作業,難道不是好事嗎?”
還有老師會説:“我的學生都不寫作業的!比起你,我不是更頭疼?”
那我反問你一個問題:
刷了那麼多題的孩子,成績真的提高了嗎?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做題與成績的關係。
撕開表象:刷作業的背後,是什麼心理?
目前來説,鼓勵孩子多刷作業的應該不會是專業的在校教師,因為我們太清楚作業與成績之間的微妙關係。過少或過多、多於簡單或過分難,都會影響學習效果。
反而家長,特別是“雙減”之後,校內外學習時間發生了巨大變化,家長能做的可能就是鼓勵(甚至強迫)孩子多做一點課外題。
這背後有三種心理焦慮:
1.看不得孩子“停下來”,好像只要孩子一休息成績就會掉下來。請注意,我都沒敢用“放鬆”這個詞,而只是用了“休息”。可是沒有放鬆時間的孩子,真的能成為永動機嗎?
2.成績不好是因為題目做的還不夠多。這是一種普遍心理。“你看,做了這麼多題成績都不夠理想(這裏主要是沒有達到家長的心理預期),所以就應該再多做一些!”這種情況會不斷加劇,直至孩子成為刷題機器。
3.我都是“為你好”,你怎麼可以不聽我的?這個藉口不知道破壞了多少正常的親子關係。我為你好,起跑線不能輸、彎道要超車、終點線還要奮力一搏。所以,收起你的個性,去刷題、去上網課、去變相參加校外輔導。
我們也許從未意識到這三個習以為常的心理會造成什麼樣的現實狀況!
分析現狀:負面影響,誰承擔得起?
我來告訴你那些接受了“以多做題”為提分方式的孩子的學習現狀:
1.下課在做題,上課在走神。你一定會很驚訝,我的孩子下課都在寫作業,這麼用心,這麼主動,上課怎麼可能不認真聽講?事實上,孩子下課很忙,沒有充分的大腦休息,上課就學不動了!中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非常有限,平均只有30多分鐘。
2.在課堂上寫其他學科的作業。課間短短10分鐘,加上預備鈴,保不準再遇到上節課拖堂,能寫幾個題?你以為鈴聲一響,孩子就能自動切換到下一節課的頻道?根本不可能。
3.看似作業速度快了,實則錯誤率驚人。你想啊,課間匆匆忙忙做出的題目,連題幹都沒審清,更別指望靈活運用了。做題時根本沒有思維的參與,而且把做題學習習慣搞壞了。這也是最讓老師們不能接受的,與其浪費了這麼好的題,不如不要做。
4.非理性的做法具有煽動性和傳染性。刷作業很容易造成浮躁,你刷我也刷;你寫我也寫。所以大家都以寫得快為豪(而不是以寫得對為傲),這樣下去要不了多長時間整體的學習風氣就會受到影響。
這就是我為什麼不建議學生課間做作業的原因。
“刷作業”的情況絕不是少數,很多孩子從小學高年級起,課間就不會“玩兒”了。這不僅使得學習習慣遭到破壞,還削減了孩子自我規劃的能力、時間管理的能力、目標達成的意識等。説白了,就是沒有內在動力!這些負面且潛在的影響,誰真正承擔得起?
面對現實:你願意正視問題嗎?
為什麼會有孩子選擇課間拼命趕作業呢?
在與學生的溝通中,我找到了有三個現實原因:
1.白天學校上課,晚上網上學習。“雙減”後的第一個學期,很多政策都還在初步執行中,不少家長給孩子選擇了週中的網課,而且是既不想錯過學校的課後服務,又不想耽誤網課。於是上完延時,趕回家繼續上課。這樣一來,家庭作業就得在學校擠時間完成,而且連軸轉。
2.做完校內,還有教輔。有不少家長考慮到孩子現實的精力問題,沒有在週中報課,所以跟孩子談條件:既然沒有課,那就多買點教輔,至少一科一本。言下之意,你要麼上課,要麼刷題。
3.作業中錯誤多,訂正所需的時間多,相應作業時間被壓縮。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因為趕作業,所以錯誤率高,那麼老師就會佈置更多的作業,且要求學生用更多額外的時間去抄題、訂正、整理知識。
在成因的分析中,我們可以洞察到來自學生的、老師的、家長的各自的原因。
真正的問題在於我們是否願意正視自己的問題並作出思考與改變。否則,永遠只會停留在最簡單、最低效、也最不像教育的方式:多做作業。
承認一個真相:思維決定行為!
“雙減”政策的執行力度讓我們相信,基礎教育階段必將以更大的行動力促成教育歸回常識。
不管你接受與否,你的思維如果不轉變,那行動就跟不上變化。
想通過作業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我給你四個簡單但不易堅持的方法。如果你能做到,那“精選會練”一定超過“刷題苦練”。
1.不要人為地把做作業與複習割裂開。很多孩子覺得時間不夠用,是因為他們對作業的認知有誤。我們需要讓孩子明白,做作業是為了鞏固當日所學,通過作業可以檢測出自己的學習狀況,然後查漏補缺,而不是完成某種學習任務。作業是幫你的,而不是壓迫你的。思想意識的問題,花再大力氣都不為過,因為這就是“思維”,是作業思維。家長和老師需要通過提問與孩子對話,理清作業的價值。
2.做題不翻書,做完再查看。這與第一點高度吻合,如果我們認同作業的價值,那麼做作業之前的重要環節應該是先複習,然後合上書和筆記,獨立思考完成作業,有疑問的或者不會的地方做好標記,然後再查閲書本。這才是鞏固與查漏補缺的過程,否則你連漏都不知道在哪裏,那怎麼補呢?這是在吸收和運用知識,同時暴露學習問題,以便通過作業跟進調控。
3.不要看參考答案的解析部分。答案解析是從結論推向條件的過程,即我知道了這個結果,一步步反推到題幹中的情境與條件中,這條“理解線”是沒有難度的;而孩子做作業的困難恰恰是沒有辦法把題幹中的信息線索找出來從而得出結論,這與解析是完全相反的思維路徑。讓孩子去與同學討論或者問題老師,因為老師的引導一定是從條件出發,一步步引導得出結論。
4.堅持訂正錯題。既然認真完成了作業,那麼作業中的錯題價值就更突顯。首先這些題是典型的,不管是選編的練習冊還是自編的習題集,既然老師能推薦,那題目一定是被認可的。用好這些題,把錯題弄懂,變式性訓練,舉一反三,效果不比普遍撒網的狂刷新題更好?
你看,這四個方法不難理解,但是很難堅持。如果可以先做一點改變,也許會看到效果。
永遠記住:思維決定行為!如果你想得到效果,就得新進行認知升級。
從作業出發,我先給你這些建議。做好上述四點建議,我們再往前推進。
作者:沈磊
編輯:張鵬
責任編輯:姜澎
綜合:沈磊的班主任手記(ID:shenleibzr)微信公眾號、人民教育